-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留白,点亮语文课堂
语文论文之留白,点亮语文课堂 留白,点亮语文课堂 城南镇横山中学 洪爱菊 【摘要】新课程提倡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留白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自主学习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理开发文本留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巧妙设置课堂留白,拓展思维过程;有效延伸课外留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个部分进行论述提出探讨。 【关键词】留白 拓展 自主 探究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题记 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使人无限遐思,意趣无穷,让众多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而在语文教学中,能否也用留白艺术尽显教学魅力呢? 新课改进行到今天,填鸭式的一言堂早已“昔人已乘黄鹤去” ,但在农村中学却还非常流行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语文课堂,并以此为评课标尺,这与语文教学追求熏染的特点是相悖的,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的发展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相机诱导,而不是越俎代疱。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留有充分的时机让学生去咀嚼、去体验、去反思。 留白,追求的是“于无声处胜有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让学生有自我思索,自我开创,自我翱翔的时空,让学生主动探究,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去“补白”,去创造、去提高,这不正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吗?这不正是一个语文教师所孜孜追求的吗? 语文教学是门艺术,如果巧妙的运用“留白”这一艺术表现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动静相生,张驰有度,个性飞扬。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合理开发文本留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教材紧贴时代和现实生活,在教材文本中蕴含着许许多多意犹未尽的留白,这些留白有的侧重于认知,有的侧重于体验,有的侧重于探究……形式也不尽相同,这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了舞台,为教师的创造提供了空间,是“拓展教材,回归生活”的重要载体。 杜勃罗波夫曾批评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么细,使学生无须再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独立自主的人。”因而,在处理教材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创造,鼓励学生对其空白积极探究,主动补白,使教材“变厚”,教学内容增值。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1、补白教材,给学生创造权 教材中的留白,为师生创设了无限的遐想和创造的空间,这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让学生有机会愉快地去思想去创造,我们的课程面向学生生活的整个世界,重视师生的创造。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充分利用这些留白的空间,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班级学校的条件进行资源的开发,内容可以从教材扩展到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可以从班级扩展到校外。在教学中,我根据本册教材的特点确立几个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主题的文章,写写相关主题的文章,并编成册,当作“班本课程”,并开展“我与作家竞风流”的同题作文撰写,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成为“班本课程”成为同学学习的教材时,这种喜悦的心情不可言表。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让他们去当作者写教材,当编者编教材,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的个性、才能彰显张扬,把他们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这种补白教材留白带来的开放的语文教学,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溢出效应”,也让学业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2、文本留白,给学生想象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新课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放飞学生的想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象外之象,韵外之意” 说的就是文本语言留白带来的无尽魅力,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留白,让学生去想象。如《皇帝的新装》结尾有许多想象的空间,如果课内大而化之说几句,我觉得是对文本的淡化,在课内留白,让学生尽情想象,在课外再让其诉诸笔端,岂不是充分挖掘了文本资源?“字字未宜疏,语语悟其神”,在教学《春》时,每欣赏完一段美丽的春景后,我都让学生闭目遐思,我让学生想像小草偷偷地“钻”出来,我让学生想象花的颜色,花的芬芳,花的绽放,秋时的累累硕果……让学·生和春天“共长天一色”,让学生在文本语言留白处的思维逗留,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作了一次天马行空的快乐体验,这是任何教学技术所不能达到的。王尔德曾说:“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利用文本留白,让学生尽情驰骋于思维天地,这不能不说是对作品的二次创造。 3、实践留白,给学生求索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本中的留白就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空白,尢其是每单元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不再只是倾听者,给学生创造了太多的实践求索的机会。在“漫步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利用文本的实践留白,尝试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把学生分成“广告语搜集组、成语手编组、E代流行组、故事小品组……”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出自己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独特感言和真切体验,课后形式出色的作业,畅快的发言,精彩的表演已证明课堂的成功。《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充资源,开展综合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老师要通过文本教材中的实践留白,架起语文与生活之桥梁,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际参与,主动探究,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体系。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巧妙设置课堂留白,拓展学生思维过程。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已经明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绝禁口若悬河滔滔滚滚地唱独角戏,而应把不少时间拔给学生默默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沸水旋风般地热烈讨论,更给学生独自静静思考的机会,教师有时宛如率兵攻关一般带领学生板演难题,却也回手给学生悄悄演题或做作业的空间,这种时间、空间、声音上的一块块留白,给了学生消化、吮吸、驰骋的广阔天地,这实在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东缨)这席话形象地阐释了留白艺术所建构的一种高超的教学境界。教师巧用教学留白,设置教学“阴晴圆缺”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也静默等待,伺机留白,使整个教学流程一张一弛,动静相生,为学生营造更多的“鸟飞鱼跃”的空间,从而达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 1、预设留白,删繁就简三秋树 一直以来,我们在备课写教案时,总是设计得滴 水不漏,我们精心预设的教案就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老师和学生,课堂只是“教案剧”的舞台。当然,就课堂教学而言,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预设得过度精确化,甚至精确到教师的每句话,这反而是有悖教学本质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道……”。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预设的时候,内容上不要过于条分缕析,形式上不要过于锁碎拖沓,结构上不必过于程式化模式化,切忌面面俱到,适度模糊天地宽,这样更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也不至于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扼杀课堂的生成,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当然,预设留白并不是否认或弱化预设,新课程下的预设要求老师要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要求老师眼中要有“人”,要苦心经营预设,在“藏”与“敞”“隐”与“观”“疑”与“明”的处理上匠心独运,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为教学留有更多的余地。 2、难点留白: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一时无法解决,这时不妨先放一放,存疑留白。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是由疑难问题开始的,以疑引需。此时,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或轻易给予结论,而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或是在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反思,主动求索,从而帮助学生梳理难点,促进学习。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就是说老师在启发疑难时留有空白,给学生一个蓄势。皮亚特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是啊,学生只有自发地,大胆地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语文教学中的很多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潜在含义,经过老师“留白诱思”后必激起学生的质疑问难,这时,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原则,我会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深入思考和深度体验的机会,并相机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学生自动去思考去发现,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还能收获意外的精彩。 3、朗读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确,朗读让学生披情入文,体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来理解词句篇章,领会主旨神韵,并受到熏陶感染,尢其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更是只有反复朗读方解其中滋味。在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也不乏看到许多精彩的朗读指导,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我想,当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文意,还未真正进入角色时,老师可否运用留白手法让学生闭目静心,酝酿感情。在教学《春酒》时,我设置了一段背景音乐,营造一种淡淡的略带伤感的氛围,运用留白,让学生闭目遐思激起情感的变化,再配乐朗读,此时,学生很快融入到作者那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之中。书声朗朗的课堂必不可少,然而默读更关注了个体的差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一重要时刻。”是的,静思默想的朗读留白,更能达到“于无声处胜有声”的效果。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效延伸课外留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外,在一节课结束之前,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让学生欲罢不能,以唤起探求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语文新课程观提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倡导大语文观。因此课堂语文的结束,正是生活语文的开始,大语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要让学生带着更深、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并为解决问题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把课内外有效链接,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同时,我们也要在课堂外给自己留有反思的时间,“功夫在诗外”,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高质有效地进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1、作业留白:我的地盘我作主 新课程理念指出,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发现和探究。这一现象更多体现在作业设计上。肖川博士说过:“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们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去。”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设计“留白” 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爱上作业。在“留白”作业设计上,我尝试了“五性作业”,即“以多样性调动作业兴趣,以人文性渗透情感教育,以层次性因材施教,以合作性加强学习,以实践性促进积累”。在作业的设计上,我经常让学生选择“超市作业”,也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作业让其他同学完成。有随堂作业,也有课前预习,课后作业,有动手的动口的,更有动脑的……作业设计上的留白,激发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快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了大量的幸福而快乐的体验。 2、课堂外延:我要我的精彩 语文新课标要求: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习空间。语文融入了太多的生活味道,涂染了太多的丰富多彩,承载了太多的喜怒衰乐,大事小节,天文地理,自然人生无所不包,这些都不是课堂语文所能代替的。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挖掘教学内容的留白,不要拘泥于课堂语文,学生眼里的世界永远妙趣横生。在教学中,我留意学业生们平时穿的、玩的、用的,留意他们谈的、听的、看的,也让他们去关注、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新鲜时尚的元素,然后用以丰富课堂、挖掘趣味,因此,教学《木兰诗》时,我们一起观看迪士尼公司动漫片《花木兰》,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和学生哼唱歌曲《懂你》、《父亲》,教学《隆中队》、《出师表》我和学生一起看《百家讲坛》,听易中天品三国,……利用“大语文” 的留白,贴近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3、反思留白: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教学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反思也正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特别强调的,也为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而留白,则给老师赢得不断反思的时间,尤其是课堂留白,教师可以不断相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不断超越、“蜕变”,并从中品味生活的乐趣,提升生命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而研究的前提,正是不断的反思。 语文教学是门艺术,流淌着执教者的智慧,学习者的性灵,参与者的快乐。留白是一种智慧,引发的是人们无尽的想象,体现的是不能言传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挖掘教材留白,又要利用好文本留白,也要空下教学留白。只要我们适时,巧妙地适用好“留白”,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别有一番滋味”。多留白,让“ 无语之处皆成妙境”;巧留白,让“无语之处尽得风流”。留白,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参考书目: 叶卫:《美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方国才主编:《新课程如何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