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 10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 10篇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 10篇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 一 ‎  “花钱刷白墙”投射出的是个别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和价值观。‎ ‎  扶贫应将有限的资金落到扶贫实处,刷白墙类的面子工程目的不过是为了取政绩。在鼻阳市脱货乱象中,口号演地、标语满墙层层表态站队、大话空话似话泛滋的背后,共实是当地官员在执政理念上,仍然停留在“把墙刚白玩花活、改绩”的惯性思维束缚中。‎ ‎  为官一任,造幅一方”。当官,是需要政绩的,也需要政情工程。百姓眼里的官员政绩,是为官者为政期问通过一番辛苦努力而取得的实实在在遭幅国家、社会、民百姓的“实绩”,而不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携取个人升迁的政治资本,热衷于玩面子工程,玩数字游戏,动辄把目标当成绩,把想法当事实,把统计数字当“像皮筋”,为功请賞“想出来”、“吹出来”的“虚绩”。‎ ‎  近几年,中央已经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整肃干部队伍,些精神懈息混日子的干部,吹牛皮说大话玩“花活”的干部,做表面文章的干部正在失去他们的市场,国此,只会玩“花拳绣腿”,最终不但将自己变成损人不利己的“问题官”,还会遭到百姓的唾弃。‎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二 ‎  自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纪委监察机关的铁腕反腐下,政治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当前依旧会有腐败发生。究其根本,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两个责任”认识不到位、“四风”问题久禁不绝等问题,尤其是在扶贫领域发生的贪污腐败问题务须高度警醒,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以铁的纪律惩治贪污腐败者,涤荡党的政治生态。‎ ‎  以壮士断腕和刮骨疗毒的勇气,让贪污腐败者绝无藏身之处。贪污腐败者思想观念的严重错误,把党和人民赋予权利当作自己谋求私利的“工具箱”,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借权力享乐。“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就是将深入骨头的“贪污之毒”用刀刮除,把被“腐败”咬伤的手腕立即截断,这彰显了我党一种敢于向自己开刀的果敢气概,掷地有声地宣示我们党在反腐问题上的坚强意志。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清楚害群之马,全面从严治党、真管真严,强化制度的刚性执行,将纪律挺在前面,坚持将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割除毒瘤工作久久为功地推进下去,这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对人民群众最好的交代。‎ ‎  以猛药去疴和重典治乱的决心,让贪污腐败者绝无藏身之处。熊全庭案历时十年终被成功查处,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也为那些贪污腐败的心存侥幸者敲响了警钟。坚持铁腕反腐,党员干部自身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敢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各级党组织管好“关键少数”,强化“两个责任”,坚守政治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今年以来,不断有逃出海外的贪官被追捕回国,这也是我党反腐决心之大、力度之强的成果。不仅是在中国这960万平方公里之内,还是跑出中国逃到国外,即便是能上天入地、逃到天涯海角,也时逃不出法律的制裁。贪污腐败“零容忍”、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这样的必然,彰显我党的反腐斗争信心,彰显我党的前途光明,彰显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兴盛、人民幸福。‎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三 ‎  “小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确保“点散、量大、面宽”的扶贫资金规范使用,聚焦扶贫领域,强化精准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对胆敢动扶贫“奶酪”的行为零容忍、严惩处。无疑,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扶贫工作纵深化的开展,与之同时推出了许多政策和举措,并辅以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良分子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在面对利益诱惑把持不住,动手脚、玩猫腻,将贪婪的手伸向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挑战党纪国法,让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大打折扣,扶贫资金无法落到真正贫困群众的头上。创新“互联网+脱贫攻坚”监督模式,密织监督网络就是不错的方式。‎ ‎  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12388网络举报受理平台,开设举报专区和曝光平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举报网络;开通省、市、县三级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探索并推广聘请信访信息员、绿色邮政、信访直通车等方式;紧盯重大项目资金、重点部门、重点区域,见人、见项目、见资金,保持督促检查常态化、长效化等等如是。势必让责任落实、机制到位、保障监督机制完善,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满。‎ ‎  话又说回来,扶贫领域腐败之所以存在,除了当事人思想觉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为相关的监督机制运转失灵,惩处机制有“雨过地皮湿”之嫌。也就是说,严惩扶贫贪腐得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要思量督没有及时跟上、监督滞后、缺位、错位问题所在;要探索体制机制漏洞和深层次弊端原因所在;要找到在一定程度存在管党治党不力、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症结所在。总之,只要用好“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模式和问责利器,定能遏制扶贫贪腐。‎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四 ‎  一、冯新柱案的启示 ‎  从中央的通报中,可以看出,冯新柱对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消极应付,且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私利,与相关人员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破坏政治生态,亲清不分……最终受到严惩,咎由自取。‎ ‎  这位“60后”官员的仕途可谓平步青云。1981年从乡镇企业经贸公司计财科出纳起步,到2015年晋升副省长,30余年他从一名乡镇企业出纳到副省级领导,真正做到了从人民群众中来,却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私利,最终脱离了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毫无感情”。总书记再三要求各级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而冯新柱对于群众的“冷漠”,对党的“虚伪”,显然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我们只有保初心、常戒心、怀公心、持恒心,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联系冯新柱案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实际,我认为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履职尽责工作,遵守党纪国法,没有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工作纪律,没有消极应付、以权谋私等行为和现象。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一)思想认识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到位。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时,往往把学习放一放;对规定的学习内容,往往是会上听一听,自己缺乏钻研和思考。二是对廉政形势的分析研判不到位。有时对高标准、严要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敏感,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大趋势不敏锐,对有些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或心存侥幸。三是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理解运用不到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轻廉政”现象。‎ ‎  (二)岗位职责方面。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彻底。存在落实主体责任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的现象,主要以开会、讲话、签责任状、述职等形式落实,指导监督、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不够。二是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不够严格。中共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后,在坚持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用党的纪律自我约束方面还不够深入。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争创一流、敢于争先精神,习惯于按照以往的工作方式和老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理想信念动摇。受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社会经济利益调整带来的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思想信念淡化、对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感逐渐弱化的现象。‎ ‎  (二)宗旨意识不牢。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  (三)思想认识不高。对于中央关于加强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差。有时认为从严治党的度不好把握,松了过不了关,严了会影响正常工作,抱着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态度,有瞻前顾后的侥幸心理。‎ ‎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  (一)拧紧思想总开关。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经常性开展中心组学习,参加好支部学习,通过系统学、反复学,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二是增强使命担当。始终对党忠诚,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三是增强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正确处理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全县大局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职务上“嫌慢”、环境上“嫌苦”、工作上“嫌累”、待遇上“嫌少”的思想。‎ ‎  (二)当好勤廉表率。一是加强自我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记“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把握住方向,管得住小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应酬,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正之风,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二是始终敬畏权力。对权力要有敬畏心,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三是自觉遵规守纪。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执行中央方针政策,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各项制度规定,认真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各项制度,严以律己、清正廉洁。‎ ‎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主业意识,及时了解掌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并逐级向一线延伸,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五 ‎  随着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项目与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 ‎  扶贫、脱贫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我党已经做出了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  一些贪腐分子却将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用雁过拔毛的方式蚕食贫困百姓的救命钱、发展钱,让脱贫实效大打折扣。数据显示,我国还有7000多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持续发力。村组干部是让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落地的基础性关口,此关若失扶贫大计将受到严重威胁。‎ ‎  与扶贫开发相关的贪腐涉及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和环节。村组干部吃拿卡要,“有求于”村组干部的村民往往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吞声受盘剥。“全过程”“微腐败”的扶贫贪腐让村民有苦难言,恶化了基层政群关系。‎ ‎  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不小,查处起来也有不小的困难。尤其是村组干部,他们不是国家公职人员,甚至不是共产党员,处罚力度很难跟上,导致有些人有恃无恐:“我就是一农民,能把我降到哪里去!”‎ ‎  村组干部也确实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成为地方政府在村组的“常驻人员”,这让一些乡镇干部直接同流合污,共同打起了扶贫惠农资金的歪主意。‎ ‎  要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最方便高效的方法就是公开。将扶贫项目、资金的申请、立项、落地等环节完全阳光化,尤其是将落地环节的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纳入村级事务公开,让村民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家得了多少资金、谁家得了什么项目,用公开的力量破除扶贫领域的贪腐顽疾。‎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7000多万贫困人口更是重中之重。在大力开展扶贫攻坚的当下,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不能让贪腐“黑手”毁了“十三五”定下的重大国家战略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六 ‎  “刷白墙”就是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是绝对解决不了贫困问题、刷不掉贫“根”穷“迹”的。要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刷白墙”“贴标语”,多出实招干实事。‎ ‎  扶贫先要扶智。又到了一年开学季,应该多一些帮助贫困生上学的政策。通过支助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能上学,改变未来劳动力的结构,从长远方面考虑脱贫,才不会返贫。同时还要扭转思想,把“等、靠、要”的不良习性,通过教育、宣传等正面引导。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穷则思变的斗志,把帮扶与被帮扶变成“双人舞”,而不是“独角戏”,培养贫困户自强不息的生活斗志。‎ ‎  扶贫还要扶志。 扶志,即是帮助人们发挥对生产生活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贫穷懒惰不主动、不思进取等靠要的保守落后思想,调动人们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边贫困户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使之意志坚定、开拓进取,立志改变自身贫穷落后面貌的思想,从而促进其个人家庭脱贫甚至带动家乡致富。‎ ‎  扶贫更要扶心。打开贫困对象的心结,不但要给贫困户必需的资金和技术,还要开启他们尘封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真正警醒:人穷不能志短,要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引导贫困群众既心怀感激、好好珍惜,又有羞耻心、进取心,把接受扶贫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鞭策自己,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强化自身内力修为。‎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七 ‎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中央每年都极其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在开展专项活动,如此的高压态势,既体现着扶贫资金的重要性,也说明这是条“高压线”。‎ ‎  贫困县作为党和政府在小康社会建设中较受关注的主体,一直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向和扶助的重点。然而,面对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却不断有“小苍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制造”扶贫腐败,侵蚀群众应得的政策优惠和实际利益,铸成政策惠民路上的“拦路虎”。然而,究竟是谁给了村干部贪污扶贫资金的“虎胆”?‎ ‎  应该说,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政府助贫的大政方针为贫困县的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但是,“等、靠、要”等“痼疾”的深入,让贫困县尤其是当地政府依旧不能好好利用大环境和政策摆脱贫困。而这些痼疾的影响,是贫困群众不能摆脱精神贫困的根源,更是某些党员干部不能切实将扶贫落到实处的诱因。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还要不断“铲除”“小苍蝇”带来的“大麻烦”,无疑是让扶贫的良好政策无法收获群众良好回应的最大障碍,而出现此类障碍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村干部、扶贫干部工作以及扶贫资金的考核不到位。‎ ‎  当前,许多贫困地区所拥有的优先权往往比其他地区多,但相应的发展却比别人慢。要解决这样的现象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地生产、生活、教育和发展模式的改变,是党员干部能够真正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更是要坚决杜绝政策惠民路上的腐败问题。我们国家现有的建档立卡等等的帮扶制度,仅仅能够从政府角度去关注扶贫,而要真正地让贫困地区脱贫,就必须让贫困地区政策落地,让群众真正了解政策、明白政策,监督政策落地的同时也监督腐败。与此同时,需要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真正将监管职责落实到位,真正让扶贫资金用到实处。‎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八 ‎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讲述的是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据了解,近期有些地区收到的群众反映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信访举报件最高有100件重点问题线索。引起了我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以此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定原则、立规矩、明底线,进一步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的机制,推动全面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为打赢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  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用权行为。要从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入手,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查找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点,明确廉政风险防控内容,深化机构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明确工作流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消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制度诱因,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 ‎  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完善信访举报电话、信访举报网站、政风行风热线等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方便群众投诉和举报,建立多层次听取群众意见、公开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对群众反映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发挥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  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层层压实地方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党政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扶贫部门的牵头抓总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压力逐级传导到县镇、责任压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大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力度,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传递“伸手必被捉”的警示,让扶贫领域形成“不敢贪”的社会氛围,切实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九 ‎  驻村扶贫是扶贫资源直接传递到贫困村、户的重要途径,涉及项目多、资金量大,一些贪腐官员借机在扶贫资金上“下功夫”,成为他们腐败和“发扬”不正之风的落脚点。‎ ‎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干部廉不廉,党风正不正,群众感受最深刻,群众评价最重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做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同时也是让党的惠民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我们党所做的这一切深刻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情怀。‎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回头看我们的清官郑板桥,感悟颇深,小小县吏爱民之心可鉴。但是现在,在反腐败、纠正“四风”如此紧迫的今天,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人民的名义践踏人民的利益,良心何在?党性何在?‎ ‎  “蝇贪”泛滥,其害如“虎”。近年来,从“小官巨贪”现象,到基层窝案串案,无不警示我们,“微腐败”也会成为“大祸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侵蚀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总书记也曾多次要求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正是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着眼于人心向背的深谋远虑。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决心一定要打赢基层反腐这场攻坚战,不能以恶小而纵之,不能让小恶侵蚀我们党的清风正气。‎ ‎  治理基层贪腐,既要下猛药,也要治病根。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管住“微权力”是关键所在。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针对“微腐败”的特点,要对症下药,在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征地拆迁、惠民资金、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加大治理力度,坚决斩断伸向这些领域的腐败“黑手”,落实好“两个责任”,从而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权力健康运行,让干部干净干事。‎ ‎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不轻,承担的责任很重。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才能带领群众一起创造幸福生活。正风反腐是对全党的一次深刻洗礼。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廉洁意识、法治意识,积极改进作风、依法依规办事,就能挺起共产党人的脊梁,成为群众信任的带头人、贴心人。每一个“廉洁细胞”都生机勃勃,党的肌体就会更加健康有力。顺应人民期待,进一步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就一定能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把廉洁政治建设推向新境界。‎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十 ‎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首先,利用书籍、强化精神之钙、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其次,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自身政治本领,明确思想目标,尽职尽责做好岗位本职工作。‎ ‎  (二)做到心系群众,不忘初心的组工人。作为组工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在工作中,热情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人员,经常探望帮扶户并制定可行的帮扶度计划,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在生活中,我们要心系群众,从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主动让座等等,只要心中有群众,我们组工人心中的那盏“灯”将会更亮。‎ ‎  (三)始终绷紧纪律弦,做干净做事的明白人。严守纪律要求,做到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工作中积极创新,改进工作作风。以“冯新柱案”警示教育引以为戒,严格纪律约束自己,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外出报告制度,坚决抵制各类消极腐败,保证管得住自己的手、管得住自己的腿、管的住自己的嘴。‎ ‎  (四)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守住底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要求,做到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要求,保证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 ‎  (五)履行党员责任义务,做合格共产党人。作为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始终铭记党员初心、党员义务、党员责任,时刻提醒自己肩上的义务,履职好党员责任。积极干事,认真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