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探索学习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情境启导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探索学习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情境启导法

美术论文之探索学习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情境启导法 ‎ ‎ 小学美术论文 探索学习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情境启导法实验小学  赵红霞〔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提高效率的核心。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中探索解决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情境启导法”的课堂教学非常可行,且势在必行。〔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模式 情境启导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仍较为陈旧,不少人把美术课等同于图画课,以“像不像”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临摹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导致学生的作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在美术课堂中,通过巧设各种情境,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培养审美情趣,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何为“‎ 情境启导法”“情境启导法”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是从整体角度考虑教与学的和谐发展。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感性认知,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创新教育目标。1.教学模式“情境启导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巧设各种情境,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受,使其相互沟通,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共鸣,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激发创作意识,使其统合而一,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2.教学结构(1) 创境激趣,切入情境①导入课题,激情引趣。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借人的综合感官,使各种感觉相通相综合而衍生出对事物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导入课题。如请学生通过品尝某些东西(味觉) ,观察(视觉) 他人的脸部表情来画味觉即由味觉通感到视觉的联系。②讲授新课,激发创作。学生融入角色后,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发现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分阶段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而后初步尝试,互学互教,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2)‎ ‎ 学生创作,演绎情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创作激被唤起,此时,请他们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演绎情境,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教师则点、线、面结合,利用巡回辅导全面统筹,并因材施教。3.特点由于认知的直观性,在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演绎中,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启导法”主要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亲切可感、身临其境,在情境连续不断的启发下进行有效地学习。由于操作的可行性,即操作往往与具体的认识相结合,儿童之间的互教、互学、相互影响、交流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以自我为中心中摆脱出来。因此“,情境启导法”在情境教学的同时灵活运用尝试法、发现法、留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学有所用,有的放矢地巩固所学知识。由于情感的渲染性,在情境中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情境启导法”能使这些感觉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自然而然地使情感得以渲染、升华,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同步提高。二、 “情境启导法”的理论依据1.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的“情境启导法”教学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审美情趣。欧洲教育家德可乐利也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情境启导法”是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导行”为主线,把“千人一面”‎ 的临摹教学改变为充满活力的、创作为主的美术教学。2.现代欧美美术教育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把那些造型的表现形式描述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使学生在游戏中创作。3.著名教育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情境启导法”其教学结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创造成思维的过程。教学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自行地感受、感悟,真正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三、“情境启导法”实施的策略与方法美术“情境启导法”教学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挖掘素材,切入情致,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而情致正是学生们作品的真正核心,情致的表现是实现作品效果的主要保证。因为情致是孩子与素材之间心物两契、产生情感共鸣的闪光点,也是情境与学生进行创作作品的联系点。因此应根据不同素材、不同情致来设置不同的情境来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情境启导法”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 ‎ 1.以游戏营造情境根据各课内容设定的某一具体情境,请学生做一些游戏,从而进入角色,如戏剧表演、面具、音乐会等,通过游戏活动,借助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综合器官,以一种或多种感官引发另一种或多种感官的迁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二年级有一课为《彩蝶飞飞》,让小朋友扮演成蝴蝶,自由自在地表演,使蝴蝶拟人化,那作品的蝴蝶就意趣盎然,生动可爱。五年级《舞台美术设计》,让学生自编故事,根据故事设计舞台美术场景与道具、服饰,并进行排练和演出,每一个孩子都全身心投入其中,对舞台艺术都有着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与欣赏舞台美术。2.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欣赏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渲染来增加学生对作品画面的理解。如在中国画欣赏课中,播放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素淡、清远的韵味。在儿童创作画《奇妙的点彩画》一课教学中,我尝试播放了一曲结合各种曲风的音乐,时而清新淡雅,时而的激情澎湃,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的创作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了,活跃了学生学习氛围,最后出来的作品也极其丰富多彩。3.以故事描绘情境爱听故事是所有学生的天性,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所以通过故事的导入,通过语言的描绘来表现情境,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 ‎ 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步的情感,帮助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进人特定的情境中。如教学《花瓶》时,我用故事情境来拓宽学生创作的思路。通过畅游花瓶王国,让学生融入到多彩多姿的美妙国度。在这个神奇的花瓶王国,通过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无形中分清楚了花瓶的种类,并能从中感受不同的造型和质地。(1)全程式的故事渗透以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整个故事情境,感受喜怒哀乐,品味美的意蕴。如教学《设计一双新鞋子》,以一位旅行家的故事贯穿于全过程,学生们就根据故事中不同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设计很多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新鞋子送给旅行家。有安装自动收缩滑板的,有冲气式鞋帮可步行于水上的,有按指南针的、微型电脑等现代化导向、通讯等工具的新鞋,丰富的作品充分展示孩子们的自由想象。(2)悬念式的故事情境设置悬念式的故事情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表现学生的个性。如教学《我心中的太阳》,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人情境:太阳是美丽的但在每个人心中的太阳又是不同的,在农民伯伯的心里希望夏日的太阳是蓝色的,在盲人叔叔、警察叔叔的眼里的太阳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联想绘画,长满眼睛的太阳是为盲人设计的;一半亮一半暗的太阳是为警察叔叔设计的……一个太阳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太阳更亲切、更感人,孩子们一颗颗诚挚的童心,闪烁的爱心。4.以画面再现情境由于画面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它能够形象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所以画面的再现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播放“深海里的鱼”光盘,用多媒体技术给他们来一段“声情并茂”的现场实况,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讨论热带鱼的动态、造型、色彩表现等。儿童固有的“海鱼”形象立时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找到了一种鲜活的“感觉”‎ ‎,从而涌起了无数快乐的联想,一个个形色俱全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孩子们的笔下生动地畅流着。5.以想象虚拟情境虚拟现实意境,能让学生在联想和幻想中创造出符合思维定势的新形象。如创作《蘑菇家园》想象画,看实物作示范显然是不能使学生创造出“有趣”蘑菇形象,反而会误导儿童刻意模仿,固步自封,于是我在处理这课时创设了若干个“假如”:有一天蘑菇变得很大很大……;有一天,人和蘑菇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小白兔生活在蘑菇城里,把蘑菇当桌子、雨伞、汽车……在上面开舞会、办酒席……‎ 这一系列虚拟的意境,老师不断地发出语言信号、体态示意和情感暗示,在朦胧和不可言状的情意中激发着孩子内心深处最纯真的情感,其作品立即展示出孩子大胆创造,超越时空的个性魅力。6.以实验演示情境实验演示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其强烈的过程渗透,形象直观,使孩子们的求异心理得到一种满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如上《五彩斑斓》一课时,对三间色调配方法的认识,先通过实验演示将原色两两等置于透明的玻璃量杯中,得出橙、绿、紫,运用实践生动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三间色的理解,让学生体验了一种科学,也体验了一种成功的喜悦。7.欣赏交流情境在艺术作品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在欣赏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体验他人的感情、他人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能体验他人的经验,也就不能产生与经验有关的感情。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及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体验,感受作品中的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审视图画中情感因子,感喜感叹,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在投人的状态中进行审美的交流,渐人情境,诱发学生想象、体会作品意境,感受他人情感。四、实施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美术情景启导法”的实施中,除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外,还需注意其他的隐性因素的渗透。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的宽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情感因子,提高学件对环境的适应力以及在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感受的提高,对角色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同时加强角色内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水平。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路,是开展情境启导教学的有力依据。重视学生主动投人或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一种外部的驱动。在情境设置中以主体的参与为前提,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欲, 使学生成为情境实施的主体、情境发展的主体、情感内化的主体、创作成果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3.主动性原则以情境为诱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审美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综合于自己的创作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沉浸于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并加强了审美主体与作品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投人到审美活动中。4.启发创造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用“情境启导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性人格。“情境启导法”开发了教育环境这一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且赋予了“情境启导法”主体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以新的内涵,使它们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更为广泛的现实可行性。在“ 情境启导法”教学的实验中,通过情境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对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激发了其审美的参与欲,但其创作活动不能全面地表现出其思维的形象,也就是视觉感知与表现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的缩小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提出的要求之一,所以需要进一步缩小思维想象与表现创作的差异,为真正培养祖国所需的人才作出我们的努力。〔参考文献〕:〔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骥才.中国民间美术分类学研究〔M〕.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1.〔3〕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