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如何上经典诵读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上经典诵读课

语文论文之如何上经典诵读课 ‎ ‎  经典诵读因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被许多学校列为校本研修课程。由于缺少一定的教学模式或专业的老师上课,所以部分学校往往把经典诵读课上成了语文课或者思想品德课,还有的上成了背书课。时至今日,很多的老师对于经典诵读课如何上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对吴民老师这节课的观摩,我想各位老师对于什么是经典诵读课一定会有新的认识。吴老师为我们提供的经典诵读课应该说是一个很精彩的范本,使大家在今后的经典诵读课中有路可走,有法可依。‎ ‎  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经典诵读课教学流程体现的非常清晰,一共是四个环节,归纳总结为四个字:“读”、“悟”、“诵”、“拓”。‎ ‎  一、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  读,是诵读的前提。先扫清诵读的障碍,也就是要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所以在初读的过程中就有师生的正音。如:对“馁”、 “禄”、“滥”等字音的强调。初读过关进入到熟读,有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接龙读等等,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此过程中教师又适时指导学生品味如何通过断句、停顿、重音等的变化让学生们读得流利。所以这里的“品”不是理解内容,而是品味句子的读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指导长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学生问句语气上扬,感叹句语音要重读。再比如对语气词”乎“、”也“、”矣“的指导。通过读法的指导和强调,使学生的读由最初的读准字音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也就是读出层次进而读出了韵味。学生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粗解文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古诗文的主要途径,这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  二、 ”悟“。这里的”悟“是理解、感悟。‎ ‎  经典古诗文离我们的时代久远,如果是古诗词还好读,好诵些。可是文言文不但难读拗口,更难以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基本弄懂古诗文的意思。教师不做过多讲解,要把握讲解的”度“,讲解过多,追问过多,必定挤占”读“和”诵“的时间。所以我们看到吴老师在处理这个环节时先让学生明确理解古文的方法:可以参照书下注释,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同桌互相研究。学生通过自学或多或少体会到自己读懂文言文的快乐。再加上有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四则论语的大体内容。‎ ‎  三、”诵。“诵是读的最高境界。‎ ‎  诵读一定要在正确读准古诗文的停顿、重音、节奏等的基础上,韵味十足、情感真挚地读出韵律美。这些要求虽有些难度但学生经历了初读、熟读、意思的了解,此时的”诵“自然水到渠成。”诵“‎ 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常见方法有:熟读成诵;配乐朗诵;吟唱;分角色诵读等。本文中则运用的是配乐朗诵,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们自由诵、男声齐诵、女声齐诵、合诵等或吟或咏,摇头晃脑,陶醉其中,真正的做到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  四: ”拓“。”拓“是拓展运用。‎ ‎  诵读的目的不单是陶冶情操,积累古诗文,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在说话、写作中驾轻就熟地灵活运用。如:用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句子填空”看了电影《董存瑞》后,同学们被董存瑞  _______         的精神感动。“(”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再如:”结合本节四则《论语》进行一分钟演讲:可以是故事,也可以谈体会。“我们看到学生们在灵活地运用,这才算是真正的积累了语言。‎ ‎  ”读“、”悟“、”诵“、”拓“。这四步环节是我对经典诵读归纳出的流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模式。‎ ‎  如果说以往我们对经典诵读课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我想通过这节课我们不难区分诵读课与语文课的区别所在:即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诵读课讲究的是”不求甚解“讲究的是书声朗朗、快乐感悟、讲究的是”慢火煨老汤“。‎ ‎  就拿本课来讲,老师没有在论语的理解上下功夫,而是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读上。经典诵读课重在”读“‎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这四则论语出现在教科书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课上,那么我们的侧重点要在理解感悟上多投入些时间。‎ ‎  是不是所有的经典诵读课都适用于这种模式,我想老师们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