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的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的研究

英语论文之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的研究 ‎ ‎  一、课题的提出 ‎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尤其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申报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基础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树立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纲要中还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全国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目前存在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是知识的搬运工。就英语教学而言,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训练语言基本技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学生听”,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真正确立起“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以“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下大力气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将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和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渠道,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使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的过程;改变过去的接受式学习,将英语教学从枯燥的知识讲解、死记硬背单词和机械训练技能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倡导学生在愉悦和自信的情绪中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改革,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在学习中求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以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  二、概念的界定 ‎  1、定义:‎ ‎  所谓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化教学”是以完成一定的交际、模拟交际、练习任务为中心,围绕某一语言形式而设计的交际性的教学任务或活动,是一种以任务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方法。‎ ‎  2、活动化教学的指导思想 ‎  活动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以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参与代替表演性的角色扮演和游戏,以活动中的使用习得代替机械的练习和记忆,把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语言潜能,促进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充分发展。‎ ‎  3、 活动化教学特点:‎ ‎  ⑴ 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与传统观念中对活动的认识有本质上的不同。在传统教学中虽然也引入活动,但活动只是作为一种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或中介而存在的,而忽视活动本身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语言学习就是为了交流。因此,小学英语就是要通过教学中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使小学生能通过使用英语,进行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2) 活动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  真实和有意义是特别针对以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虚假热闹的游戏和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言的。真实和有意义的含义是指活动的情境是正在发生或能够发生的,活动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和指向,活动的形式符合英语文化的角色期待。杜威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可见真实和有意义应该是英语教学活动课最显著的特征。‎ ‎  三、研究条件分析 ‎  1、Task-based/proccess based approach ‎  20世纪70年代中期N. S. Prabhu 在印度进行强交际观点的教学实验,开头的教学内容就是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1979年他提出了邦加罗尔实验,结果有成功之处。1983年,他提出了task-based/proccess based ‎ approach。task为作业、任务,指交际定向的行为,是掌握语言功能的落脚点,其方式和渠道就是教学活动。‎ ‎  2、Activities based approach ‎  1988年,activities based approach在澳大利亚正式提了出来。它认为activities是联结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明确提出了加强语言形式的教学。‎ ‎  3、PPP模式 ‎  活动教学法的产出型的PPP模式(呈现、练习、运用/产出)来自阅读经验教学的经验。施教者将教学内容分为themes→topics→subtopics→unities→lessons多层落实于activities,提出活动教学的具体模式,以及相应的活动形式。活动教学法的新意在于把教学过程的研究转移到教学活动之上。‎ ‎  四、研究的目标 ‎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发展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力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  2、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全面了解、掌握并运用好“活动化教学方法”,使之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  根据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课题组按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基本要求,在参与课题研究中,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明显地增强和更好地发挥,同时也使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教学艺术能得到充分地展示和升华。此课题研究我们打算从如下几个步骤开展:‎ ‎  1、活动化教学的框架设计 ‎  活动化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活动化教学目标和任务,对教学过程的结构,程序和教学活动的方法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织,最佳设计所形成的“教”和学生“学”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其框架如下:‎ ‎  教师                       学生 ‎  创设氛围,目标定向          热身运动,集中注意 ‎  新知展示,情境感染          认同感知,主动参与 ‎  引导实践,激励竞取          趣味操练,循序渐进 ‎  评价分析,发展指向          反馈调整,实现目标 ‎  课外指导                    课外活动 ‎  2、模式的应用 ‎  (1)创设氛围,认同目标(教师的开启与学生的萌动)‎ ‎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唤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儿童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带着“我要学”的需要去探求新知,学生的思维将特别活跃,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即使困难重重,有这个强大动力,学生仍会不懈追求。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外语的最佳状态,避免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带来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以有意注意代替无意注意。教学程序一般是:“sing a song”或 “free talk”或“game”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头,让学生自由会话,同时又为新课铺垫。‎ ‎  (2)情境渲染,主动感知(教师的组织与学生的参与)‎ ‎  学生具备了学习的首要问题“目标认同”之后,无论从兴趣、欲望,还是自信都表现了一种心向的发展,体现出自主选择的特点。但他们意志力薄弱,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刻苦钻研,细心琢磨。儿童在接受新语言过程中,老师只一味地加以灌输,简单的认读说教,其结果是前面用心良苦创设的氛围,及学生引发的兴趣终将因无法持续而消失怠尽。因此,教师更应该组织教学活动,将英语情境渲染,英语氛围扩大化,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感知,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无穷魅力!‎ ‎  ①身体姿势渲染情境 ‎  外语交际过程中常伴随着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体姿势等。它们都使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运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形象语言和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并力求做到惟妙惟肖。‎ ‎  ②利用实物巧设情景 ‎  实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看过或亲自接触过的某些与词义有关的实物,便能较快地理解和记住单词、句型和对话。日常用品、文具书刊、食物、玩具、球类等都可呈现物体的不同颜色形状等特征。老师也可把实物带进教室,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起来倍感真切,兴趣盎然。‎ ‎  ③运用生活活化情境 ‎  语言来源于生活,教师努力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使之贴近于生活,从而培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样的情景创设富有真实感,还有极大的趣味性,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也真正体现了活动化的教学特性!‎ ‎  (3)激励竞取,循序渐进(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 ‎  学生整体接收了课文的内容信息,接受了语言新知,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基本材料。但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掌握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运用语言能力服务的。它要靠反复进行语言基本功操练,更要反复进行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应尽量使语言训练活动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和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大量实践活动优势,促使学生完成从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飞跃。比如,根据儿童好胜的特点组织各种竞赛和富有挑战性的诸如“relay race”、“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uickly”的活动。让学生在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并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结构用于表达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中,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成果,发展了认知水平。活动中,教师以激励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学生以成功感与自信心!而对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学生,教师更应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开启学生探索新知的心灵钥匙。‎ ‎  (4)发展指向,形成能力(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调整)‎ ‎  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时需要一个自控反思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语言情况,教师应多采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如多使用 ‎“good!great!wonderful!well done!excellent !super!”等,或用各种有趣的小礼物作为奖品,使学生对老师有“指点迷津”的感觉,同时产生一股“愤悱启发”的体验,教师更应以此为基础及时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  (5)课外拓展,延伸课堂(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合作)‎ ‎  课外活动与课外指导。课外是课堂的延伸,我们注意课外英语有声作业的布置与指导。并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学好英语的认识,将英语学习延伸进家庭语言交际功能。‎ ‎  3.活动化教学的教育原则 ‎  (1)针对性原则 ‎  英语教学活动化必须针对英语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注意如下几点:‎ ‎  ①紧扣英语教学目标 ‎  设计活动时,应从整体考虑,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于乐,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还要注意知识性,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深层次、广范围的扩展,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还要注意内容的安排。‎ ‎  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 ‎  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以及年级的不同,如何以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灵活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各自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  ③适应个性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英语活动 ‎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也有差异。我们的教学,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获。作为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活动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激发对英语的喜爱。差生往往是被遗忘的对象,我们要十分重视,平时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活动时有意识地留给他们一席之地,让他们有表现机会。‎ ‎  (2)综合发展原则 ‎  选择和设计的活动形式应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它是以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精心创设的具体活动应灵活运用到英语知识与技能上。他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还应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  (3)趣味性原则 ‎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托尔斯泰)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和欲望,对其以后英语学习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英语教学活动化应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让学生体会到参加英语活动其乐融融,而不是望而生畏。设计活动时着眼于一个“活”字,贯穿一个“趣”字,突出一个 ‎“动”字,体现一个“巧”字。‎ ‎  (4)生动性原则 ‎  英语活动要赢得学生的欢迎,必须讲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笑声中习得语言,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其活动形式可因内容、要求和年级的不同而灵活多样的,如英语角活动、英文打字、英语竞赛、绕口令等。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活动,班活动等。‎ ‎  (5)实效性原则 ‎  学生自身的语言习得活动是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优势,以及思维活跃因素,这样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教师应启发学生把语言活动的目的内化为师生共同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同时,语言活动应讲求实效,不能只重视形式的完美,更应追求目标的落实,不搞花架子,要发挥语言活动的多种功能,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在学生语言习得上取得实效性。‎ ‎  (6)丰富性和深刻性原则 ‎  活动的形式题材丰富多样,活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活动的空间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以刺激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 ‎  (7)循序渐进的原则 ‎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合理地安排知识的进度,采用以旧带新,循环操练的教育方法。‎ ‎  4、活动化教学操作的注意点 ‎  (1)要注意活动参与的全体性和全面性 ‎  在活动中个体性要始终贯穿其中,不要使活动成为少数尖子生的表演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全体学生充分调动耳、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活动。‎ ‎  (2)注意对活动的调控 ‎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的调控。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得障碍,做好适当得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得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得创造性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3)注意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  学生的所有活动可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大类。内部活动主要指主体的心理反映或映象的“无形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练,感性的实践性的“有形活动”。现代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内部的学习活动侧重于实践价值,并且两类活动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为此,根据英语活动教学的目标和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进行大量“有形”‎ 的言语实践活动优势,促使学生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要运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相互联系与影响的规律。通过实践性活动促使外部活动(即语言新知)的内化,使学生经历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过程。因此,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操练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知行统一,以实现语言认识与语言实践的双重价值。‎ ‎  (4)要注意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 ‎  教师应备好课,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这样就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一堂课就像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每一步骤之间应该过渡自然,没有痕迹,从课开始的热身运动到课结束,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句型、语法及词汇不显山、不露水得掌握。这样,让学生竞相参与活动,在愉快的言语交际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六、研究的步骤 ‎  本课题研究采取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具体又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及初步实施阶段 。(2006/10——2006/12)‎ ‎  1.进行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外语教育学、活动教育理论、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素质发展实验研究等等。‎ ‎  2.组织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开阔视野。‎ ‎  3.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确定研究主题为“活动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尝试教学模式体现活动化。‎ ‎  第二阶段:狠抓课堂主渠道,深人开展课题实施阶段  。(2007/1—— 2007/6)‎ ‎  1.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本校英语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研究活动化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当中稳扎稳打,充分体现活动化。用自然研究法分析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可能性,总结筛选具有活动化教学成分的经验、方法,为建构活动化教学模式及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 ‎  2.挖掘教材利于活动化教学研究内容,深入细致钻研。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组内研讨,名师请教,翻阅大量资料,借鉴国内外专家教育经验,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上力求开拓创新。‎ ‎  3.坚持以活动化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以实验研究法,开展课堂研究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及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大家互相听课、集体评议,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平时更是热情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活动的场所。检验活动化教学的理论构想,健全活动化教学模式。‎ ‎  第三阶段:群策群力,初步形成英语活动化教学教改实验的成果。(2007/7——2007/9)‎ ‎  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互助合作,初步形成了英语活动化教学教改实验成果。‎ ‎  七、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开设英语课的学生。‎ ‎  2、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  (2)行动研究法:一种适合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揭示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  (3)调查分析法: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论文的撰写、课题研究结束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同时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  八、研究的成果形式 ‎  研究报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