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的妙用
数学论文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的妙用 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所以,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尽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妙趣横生、经历丰富的学习机会。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新课,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认知起点,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铺下基石。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温故知新,抓住学生认知起点,形成认知结构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首先电脑出示一幅图:三件儿童上衣与三条儿童裙子,问都买来需要多少钱?有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列出算式:(5+4)×3=27、5×3+4×3=27、5+5+5+4+4+4=27、5+4+5+4+5+4=27。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异同,发现规律,揭示课题。又如教《认识乘法》时,首先用课件展示写着一些加法算式的动物园大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后,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进行分类。开启大门。学生情绪高,也为下面认识“几个几” 作好铺垫。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八块月饼、两个方便袋,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八块月饼平均放入两个方便袋,学生很快分完。此时在投影仪上又加一块月饼,再让学生平均分,结果剩下一块月饼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以旧换新,又为新知搭桥铺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新知也能深刻掌握。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激励探究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学《认识分数》时,课件展示场景图:两个小朋友带了一些食物(4个苹果、2瓶水1个蛋糕)去秋游。请同学们帮他们分一分。通过公平地分食物引出平均分,再探讨表示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数的产生是以平均分为前提。再通过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情况的表示方法“逼迫”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有效突破难点,受到事功半倍的教学效果。 又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先用课件介绍小迎奥和他的爸爸:小迎奥今年六岁,爸爸比他大27岁,问爸爸几岁了?在学生列式表示后,师生共同陪小迎奥进入时空隧道玩游戏,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推算出当小迎奥几岁时,爸爸那年是多少岁。“这么多同学都想说,如果老师把你们每个人的想法写下来,行不行?”“太麻烦了!”“ 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表示出小迎奥任意岁数时,爸爸那年的岁数?”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自由发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圆。”课件展示:平静的水面,突然掉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此时学生激动地喊“水纹、圆------”“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课件播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无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行山等画面。此时学生既惊异又慨叹。“因为有了圆,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动手画一个圆吧!”此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商讨画法,动手画圆。自然进入新知学习阶段。合理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感到新知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激起学生探索、追求新知的浓厚兴趣。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观察,建立表象,激发学生探索规律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如教学《认识平行》时,先用课件播放录象:学校全景,突出展示外栏杆、足球门、跑道、足球门的侧门。“ 在花栏杆这个平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栏杆,在球门正面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立住,在操场上用两条直线表示跑道线,在球门的侧面用两条直线代表球门的砥柱和支杆。”“它们都有几条线?”“两条!”“都在什么面上?”“同一平面!”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经历从显示的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媒体恰当运用是学生交好的到每副图中两条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为下面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又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再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 “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也使学生理解了相距、相遇两概念的涵意,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新课导入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新课导入,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