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讲评后,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再作文
语文论文之作文讲评后,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再作文 作文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教学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第四学段)。而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贯穿了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其中重要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一、独立写作、自主写作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写自己想写的话”,“感情真挚”,“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感情真实。”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有创意”,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 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课程标准所说的“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个性化的,蕴含创新价值,因此值得”珍视“。 作文有没有”独特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能从多种角度观察生活,有利于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能发现事物的闪光点。 四、教学策略 1、由重单向表达到双向互动 过去所强调的是,作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这实际上是”语文工具论“在作 文领域的一种具体解释。这条视线落点是在”表达“上,认为学作文,就是学”表达“,甚至是学”做文章“。把作文看成一种工具,把学作文就看成学技术,因此不顾及或者很少顾及它需要表达的内容。现在我们取得的一个共识是,作文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字表达工作,而是一种生命活动。作文的实质是”双向互动“,即是表达思想,而思想又决定表达。因此作文教学的视点应落在”人“”文“统一上。 2.由重技巧到重源泉 上面讲的是作文观的转变,而作文观的转变必然引起作文教学的转变。由重技巧到重源泉就是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 重源泉,源泉是什么,是生活的感悟及积累,是思想认识的提高,是人格的完善,总之是文章的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而言,第一位的还在于掌握材料(事实和道理)。对作家和一般文字工作者是这样,对中学生也是这样(对小学生当更重视把话说准确清楚)。就中学生而言,他们已基本掌握了用现代汉语来表达,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学生如是说:你写的作文是否丰富生动,你写的文章是否深刻,首先不在于语言的深刻,而是思想认识是否深刻。就说语言,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载体,与所载的内容、思想、情感密切和关联,思想模模糊糊,语言必不能清清澈澈;情感木然呆滞,语言必不能生动活泼。 就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内容与形式总是统一的;就写作过程而言,内容与形式也应是统一的。内容又常常对形式起着制约的作用:内容的丰盈伴随着的是表达的飘逸;内容的枯竭,便产生表达的无奈,有了再好的建筑技术而没有建筑的基本材料,你的房子怎么也砌不起来。”’写什么‘是 ’如何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的每一进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体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住了要害。离开了内容和思想的充实与合理,单纯的形式和方法的灌输,从来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提倡重视本源,并非简单地反对讲授必要的写作技巧,它所反对的只是孤立地以技巧为核心的写作训练,把内容只是当作填充技法的填料。我们要把这个颠倒了的过去再颠倒过来,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需要去相机训练一些技法。 3.由思想的封闭走向思想的解放 过去作文教学的封闭,主要表现为思想的封闭与思维的封闭。思想的封闭又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作文作社会化的要求,与社会文字宣传品同等看待。教师的指导首先强调的是作文要有意义,思想要健康。对这种原则性的要求,遇到具体情况时还会作出一些具体的解释。如小考前对学生指导便这样: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弱点,你们也不例外,你会对现实中的阴暗面看不惯,你有牢骚,但是这一切都不要发在作文卷上;你写了看出你思想上甚至政治上有问题,文卷惨重扣分,甚至还会影响对你思想品质的评价。写现实中的阴暗面会认为你的眼睛有”斜视症“,这么多的大好形势你不写,偏偏去钻阴暗面。有贩毒吸毒、拐卖妇女、投毒杀人,但你们不要写,要写也要等公安局破了案后,从赞扬公安战士神勇功勋这个角度去写……这些具体的阐释对学生作文提出了如新华社电讯一般的政治标准,赤裸裸地告诉了学生,做人要虚伪、伪装、伪善。在这样的指导下,培养的是假人,作出的是假态,写出的是假文。思维的封闭则源于思想的封闭,强调求同、求稳,不要”出格“ ,见大家之共见,想大家之所想,总不会出大错。没有发散,没有求异,便没有了五彩缤纷。 实践的结果便是学生作文的平庸、虚假,套话连篇,千篇一律。一见到文题,首先思考的不是寻找自己特有的题材,说自己的话,而是想报刊上是怎么说的,人家是怎么说的,老师指导是怎么说的。大量地用最低级的手段去虚构。 对这种作文教学现象发起冲击且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和1999年起高考作文命题的放开。这些举措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思想解放。促使作文教学从知识和技能的工程性过程转变为做人与作文相交融统一的育人过程。作文逐步注意张扬个性,尊重写作主体,实现作文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原则。生命化: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生活化:人、事、情、文的真统一。生态化: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 作文教学的思想解放,给学生松了绑,学生思想获得自由,就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学生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便有了自由舒展心灵的愿望与能力,落实在写作上,笔墨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提倡学生作文说真话。说真话是写出好作文的前提,但不少教师担心的是,学生作文写的是真话,反映出他思想不健康,认识有错误,怎么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要学生不说真话,只说假话、漂亮话。认识有错误,其错在认识,不在作文。不写出来,错误认识依然存在,只是没表达出来,隐蔽地存在。没有让人抓住文字把柄,其实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隐蔽比明朗更危险。明朗化了,要帮助、教育,也更方便。从评价文章的角度来看,真文固然不完全等于美文,但假文绝对不是美文。能够说真话、写真话比光说假话、写假文在人格上就多一个优点。当然,提倡说真话绝对不是欣赏说错话,如果学生从作文中暴露了一些缺点,教师有责任加以教育;学生正处不成熟时期,常有偏见,看问题喜欢看反面,他们正处在成长过程中,这正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地方。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赞可夫曾说:” 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个性化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那么在学生作文的原野上,个性的花蕾会绽满花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