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略谈新课程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略谈新课程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其他论文之略谈新课程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  自今年秋天以来,新课程进入全国性实验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展开。我校做为课改学校之一,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本着先破后立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教研活动为契机,教研结合,分阶段立课题扎扎实实的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在全校掀起了大谈教研兴校之风。本文就“先教后学,以学定教”这一课题谈谈作者个人的看法。‎ ‎  一、“先教后学”观念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的体现。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我以为“先学后教”思想,其实质并不意味着“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排列,它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扬弃”。“先教”中的“先”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平台,创造一个课程各要素间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课程学习氛围。而“后教”中的“后”‎ 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个性的发展。但是,在今天新课程还处在探寻的初期阶段,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能否胜任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和探讨。‎ ‎  (一)如何建构一个促进学生“先学”的机制和平台。‎ ‎  (二)教师如何走出权威的圈子,积极的容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  (三)在日益开放、活跃的新课程条件下,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学识水平能否适应和满足课程的要求等等。‎ ‎  二、“以学定教”观念是新课程条件下育人观的具体体现。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不同的是,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育内容上的繁、重、偏、难、深;教学模式上的“以教定学”机械的“制砖机”模式。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生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和育人方式。它更多的提倡反思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要教给学生什么?教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因此,我以为“以教定学”中的“学”‎ 字反映的新教育思想: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终身有用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的和终身学习的知识,我把它暂定名为“因用施教”;二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之上的,有利于广泛的学生群体接受,有利于人的培养,更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的知识。我想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今天的新课程,从课程的划分上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或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它不但满足了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对教育的要求,也给“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的实施搭建了有力的平台,利于学校对各种创新人才的培养。例如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农村绿色证书教育的实施,抓住本地三农问题中突出的矛盾是: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短。应适当设置符合当地农业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农村“绿色证书”和其他农村技术培训的“双证”教育的发展,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这样即缓解了社会突出的矛盾,又利于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