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数学论文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涂丹娟 [内容摘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 索 创新思维 [正文] 教育改革的宗旨是把以往的或现在的“应试教育”改换成“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21世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的体会是: 一、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创新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 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不论是在上新课、习题课,还是上复习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起学法指导、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在刚掌握“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巧妙设问“如果忘记五九得几,你有办法算出积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动脑筋,纷纷举手回答:(①5个9连加 ② 4个9 + 1个9 = 5个9 ③ 3个9 + 2个9 = 5个9④ 6个9 - 1个9 = 5个9 ⑤ 7个9 - 2个9 = 5个9 ⑥ 8个9 - 3个9 = 5个9 ),学生的头脑就像燃烧的火把,积极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学生思考回答的活动,既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性,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静动结合,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效果好。 3.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 (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2]。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2)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它就有生命” [1]。要想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 数学创新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成果,而不是简单再现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过的解题技能。华罗庚教授也说过:“只把现成饭拿上桌,而无做饭过程,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塑造,把学生当作录音机,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信的人格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 1.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揭示数学规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助跳板”,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重视想象力的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4] 3.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就是让学生突破常规,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探索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先不要急于评价,得出结论,而是主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爱“插嘴”,教师应从正面思考,理解为学生思维敏捷,而不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并当场表扬学生的思维敏捷,要求全体学生向他学习。 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给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多表示一些赞许。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你的想法真独特!”“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的更好的解法?”等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6]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多创条件,努力引导学生克服定势思维和从众心理,大胆质疑,一定能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摘选《江总书记讲话》。 [2] 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涂长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例谈》,小学数学教育,2008(10)。 [4]《外国教育资料》,2004(6)。 [5] 李毅红:《创造力的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小学数学教师》,2008(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