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好评有道+妙改生花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好评有道+妙改生花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论文之好评有道+妙改生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doc ‎ 第二中学    陈英姿【摘要】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纵观时下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很在意,学生也费力,但效果不佳。究其因,重教轻改的观念导致了“程式化”评改模式,忽视了“启迪性”。挑刺找错的评改心态形成了“打击性”评改方式,忽视了“激励性”。 采用“说教式”评佳语言,忽略了学生的写作心境,忽视了“情感性”。惯有的评改形式导致了交流的单向性,忽视了“互动性”。针对此弊病,在作文评改中,抓住要点,实施好评,进行妙改,能有效地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 【关键词】作文   评价  评改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但是,佩索阿说:“写下即永恒。”为了永恒,也为了教学质量,每个语文老师自然不会轻视作文教学。而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纵观时下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很在意,学生也费力,但效果不佳。究其因,重教轻改的观念导致了“程式化”评改模式,忽视了“启迪性”。挑刺找错的评改心态形成了“打击性”评价方式,忽视了“激励性”。 采用“说教式”评佳语言,忽略了学生的写作心境,忽视了“情感性”。惯有的评改形式导致交流的单向性,忽视了“互动性”‎ ‎。由此,作文评改必须从传统中突围,抓住要点,实施好评,进行妙改,从而有效地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一、着眼学生,找准立足点作文评改既是“甜糖”,亦是“砒霜”。用之得当与否,利弊结果截然不同。作文评改的优劣、得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作文评改并不是仅仅考虑把这篇文章修改精妙,而是要由重视“文”到关注“人”,把评价主体排除在活动之外的做法那是错误的。作文评改应立足于作文的写作过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作文过程中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鼓励想象和创新。(一)立足于学生的体验教学要以生为本,作文评改本亦如此。写作是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教师要通过作文评改,使学生在寻求自我展示中将生命投入写作。《课标》对作文的教学方法与评价都体现了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天地。我们也知道,人天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往往是通过写作来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思索认识。作文无论是评价还是批改都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生命的体验,绝不可束缚了学生的感知、情感,致使作文远离生活、缺乏体验,缺乏真情。如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品,诸暨9岁男童写的短文《妈妈回来了》。[原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 这篇107字的质朴短文,以其纯真的感情与可贵的童趣赢得专家青睐,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但长期的模式化、僵化使得我们学生早早地学会了用套话、空话来写作。此文的获奖,是一种评价方向的指引,再次提醒我们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二)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迥异的,教育要成为促进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作文评改同样要遵循这种规律,尊重差异,关注个性,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要着眼于学生各自的发展去衡量,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正如我们对李白很多不合律的诗,苏轼许多不守规的词视为巨大的贡献。对韩愈以文写诗,苏轼以文写赋,辛弃疾以诗写词等看作重大的突破。这样,有利于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的信心,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进步和成功,都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教育中的一切评价应该是促使学生以成功者的良好心态进入后续学的动力,而绝不是找学生的漏洞,更不是用分数来卡学生。因此,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作文评价同样如此,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我们应该通过作文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看到生活的发展,看到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重视积极的鼓励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变批改为鉴赏,用满意的效果强化他们的习作动机。二、基于互动,挖掘着力点通常的作文评改是“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一”与“单向”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作文评价中应树立“对话”意识,实施立体“对话”评价策略,这是我们教师在作文评价中最需要下猛力的地方。挖掘好这个着力点——立体对话式作文评价,使作文评价更富亲和力,更富情感性,更富有效性。由重单一到多轨并进,形成“多元”和“互动”格局。(一)立体对话式作文评改重在“合作参与” 我们积极倡导全员合作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从多角度得到他人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我们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重视所有参与评价的人的看法和在评价中的作用,用协商和对话的方式来给予解答。实践中,要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批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则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本人在班级实施立体多维评改:实施“自我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前,教师可授以评改的方法,对于每单元一次的“‎ 大作文”,我们则主张让学生先自评。先找出自己文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圈画出自认为最精彩或最得意的地方。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评改文章的良好习惯。实施“贴墙评改”。把初改后的活页作文悬挂于教室,学生可以任意取看,自由评说,互相评改。同时悬挂两天后,学生自取作文进行修改。实施“团队互改”。按照评改团队的组合形式,创设相互交流情境,架设起生生互改的平台,用赏析或批评的方式,交流彼此见解,共享思想盛宴,互相促进,达到思维共振。实施“良师助改”。老师的评改兼作文指导与批改为一体,教师用问题的方式说出学生习作中的得与失。让学生通过回答的方式对作文进行反刍,寻找提高的途径与方式。实施“网上评改”。现在学生家中大多有电脑。学生把修改文放到网上,让同学、老师、家长甚至网友进行随意评点。学生根据评点意见再修改。当然,实施多重评改,老师的指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适时地介入,有意识地“导重点、导方法、导态度”,来保证评改预期的效果。正是通过平等诚挚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师生、生生的互评互改,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参与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评价的主体,实现了共识共赏共进。(二)立体对话式作文评改贵在“畅所欲言”争鸣——感受观点争锋之美   ‎ ‎ 在这评改和被评改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感知、体验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情感去发现他人与自我,于是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但这种理解、领悟,都是从个体本身出发,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自然会引起百家争鸣。如学生习作《母亲的哈欠》:师评:此细节描写生动,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爱。但选母亲打哈欠这一细节值得推敲!一学生批:我不同意老师的意见!与之相反,令我感动的是,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感受力,一个普普通通的呵欠,作者并没有轻易地放过,而是将它放大、放大、再放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对母亲的爱……通过对母亲这样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动作来尽情展示,从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像这种争鸣没有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好与更好的问题。能做到百家争鸣,就是在作文评价中给学生以信任和尊重,把思考、发现、批评的权力还给学生,用心呵护学生敞亮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沉浸于和谐、纯洁、开朗的氛围中,充分展开思辨。补充——体会智慧凝聚之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作文评议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看法也许是肤浅的,不够深刻;也许是零星的,不够完整;也许是片面的,不够全面。经过同学与老师的补充评价,可将薄弱环节予以充实,将肤浅的地方予以深化,将片面的地方予以补充,将经不起推敲的尚待重估的成分进行区分,将学生畅所欲言的思想之流进行引导。在众人的智慧中体会到评议的妙处,这其实也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如评学生作文《你不能这样做》一文。有生评:这篇议论文,一事一议,以小见大,颇有力度。好!有生议:口子小,主题专一。作者注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始终在“你不能这样做”‎ 上下功夫,给人以有力的感觉。妙!又生云:结构紧,全文议、叙、联、结,浑然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注意相互勾联。由于结构紧扎,也给人以有力的感觉。高!又生评:语言“精”,全文用语准确、恰当、精练,句式简短、表达明晰,显得生动活泼,同样给人以有力的感觉。厉害!又生评……这样,在议论纷纷中,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共鸣——享受心灵沟通之美    在评价作文时,老师与学生为习作中的艺术形象或写作特色所打动,产生了一定的认同与共鸣,达到了主客体之间的契合一致与交流的对话,特别是情感上的荡气回肠,休戚与共。如有位学生的习作《初三的日子》,文中流露了时光飞逝感叹,自己奋勇直追豪情,但也流露出成绩不如人意的丝丝忧伤。生批:读着你的文章,我总是有一股冲动,一阵感动,读你的文章我有一种知己的感觉,我的甜美忧伤都被你拷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一生评:也许你我有着不同的阅历与体验,但我们都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感悟,让我们的初三痛并快乐着……生应:“年轻的心是相同的,青春的血是沸腾的,感动着你的批语,感动着你的心灵,忘却了所有的苦与痛,让我们携手共进,追逐彼此心中的太阳……”‎ 随着对文章的深入感知、体验,生生间因相互感染而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反应,心潮澎湃,兴会淋漓,不知不觉地进入化境。师生与作品同声同应,同气相求,达到了身心俱忘,你我不分,情投意合的境界。评者与被评者生命体验、伦理情感、人生理想、写作手法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协同一致、息息相通,而产生了一种共鸣状态。三、超越评判,捕捉生长点作文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评判,更应对学生写作具有激励、引导、启发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对评价进行通盘考虑,对评价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对评价渠道进行拓宽挖掘,才能在作文评价中游刃有余,敏锐地捕捉生长点。(一)发挥评点语言之功效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作文评价的重要资源,精妙的评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还能实现学生健康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当然,它也应该成为学生树立语言的典范。由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评点语言要有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够使人发挥自身80%—90%的潜力。善于教育的教师都很喜欢使用情感激励法。作文评点中,这招一样管用,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之处、进步之处、独到之处,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获得前进的动力。例如,我们可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同样,教师充满爱心的评价语言也会激发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例如:有位学生因为来自偏远的农村,生活较困难,她在学校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作文《我》中,她写道: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与城里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显得太丢人了,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老师读后感触很大,为了使她能很快自强起来,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飞进了我的丛林,我怜爱她的自卑和娇弱,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我更珍爱并抚慰她洒满露珠的羽翼。你信吗?这样一只丑小鸭,真的会成为茂密丛林中的一只骄傲洁白的天鹅。你想,看到老师此番评语,这位同学的写作热情自然会高涨些。评点语言要有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具有艺术魅力的评价语言,严谨而不失大气,客观而不失精辟。一方面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母语的魅力,感受到文学的光辉;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激起学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例如余映潮老师在评价《良师》一文:此文的美点不少。你看,标题多美。三个小标题,形成一个反复式排比句,带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标示出文章的层次。你看,文面多美。三个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数,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块,给人一种匀称之感、清爽之感。你看,情感多美。三个段落,每段都是先咏物,再抒怀,“我把……视为良师”反复出现,既显现结构,又点题扣题。更重要的是,你看,角度多美。在考场上,在大家都以“人”为良师的时候,作者却别出心裁地以“物”为良师。这样的新意,怎能不会迅速跃入评卷老师的眼帘?这么精彩的评语自然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写作热情,深化写作认识。   评点语言要有方。‎ ‎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机智的引导者,运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往深处、广处去思考,促进感悟的深入。即便是批评也要巧妙,化否定为建议,化要求为商量,化指责为提醒,则效果更佳。例如同样是学生作品中错别字问题,有老师给出这样的评语:“怎么搞的?错了这么多字!真成了错别字大王!”那孩子拿着本子,不知所措,错别字迟迟没有订正出来。另一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在其错别字下面一一画上符号,写下这样的评语:“请把画上符号的字改过来。只要认真,大部分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如果实在不会,我很愿意帮助你!我期待着你的错别字一天比一天少。要努力啊!”结果这孩子积极地订正好了那些错别字,在以后的作文中错别字逐渐减少。对于上进心不强,作文应付的学生,有教师用刺激性的语言写下评语:“某某同学曾经和你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现在,人家连续三次作文得优,而你12个错别字,15个病句,够悲惨了!你呀,你呀!不是没本事,而是没志气!”责备中暗含着期待,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形成较强的震撼作用,无疑能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可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换一种方式,学生的感受、反映大不一样,作文评价效果也大相径庭。……………………………【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