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历史与社会》教材图表分析与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历史与社会》教材图表分析与运用

历史论文之《历史与社会》教材图表分析与运用 ‎ ‎   内容摘要:《历史与社会》教材图表丰富。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中图表的统计分析入手,就图表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的横向组合,图表间的配合与配套的纵向组合两个方面,分析了课文图表与正文关系,然后从这两个系统出发,围绕《历史与社会》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一些实例,具体介绍了图表系统的开发策略。‎ ‎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材图表     分析运用 ‎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有许多图表,作为课本的直观部分,它是课本内容的有机组成,新教材的图表注重按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来展现人类历史和知识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知识体系更趋合理,不仅文字叙述系统化,插图也体系化,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说图表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它对于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素质,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优化新课程教学,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都有重要意义。‎ ‎  一、课文的图表与课文的关系 ‎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标有序号的图片和表格共有1012幅,【其中,七年级(上)202幅,七年级(下)140幅,八年级(上)217幅,八年级(下)238幅,九年级(全)有215幅】,没有序号的插图和表格共有60幅,对话类型出现的图片有31个,每个单元前的主题图有62幅,结构图6幅,这样总数超过了1170幅,新教材的图表数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些图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共同构成了《历史与社会》一书的图表系统。‎ ‎  (一)、《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图表与课文横向组合分析 ‎  《历史与社会》图表系统的组合,横向表现在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的有机结合。图表与课文、作业的结合模式丰富多彩,具体的有:①以图释文:如七年级(上)第八页“在社区中生活”,课文在指出“生活在这样的社区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社区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后,连用了图1-5 、图1-6、图1-7、图1-8四幅图画,分别从居民投票、社区健身场所、社区老年大学开学典礼、社区超市四项社区活动,说明了社区所具有的四种功能。与此相配套的作业也有专门围绕这几幅图片而设计的练习。此外,笔者还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校附近社区活动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因为喜闻乐见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②以图代文:如八年级(下)册第103页中的图7-32“‎ 各地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创建形势”一图,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分布情况,直观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图说史,史论结合,培养其史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③以图引文:如七年级(上)第58页“秦岭——淮河分南北”,课文一开始就用了来自北方和南方的两位小朋友之间的春节问候的电子邮件的页面,引出问题“读了这两封信后,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领略到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明显的不同,从而开始了“秦岭——淮河分南北”的教学。④以图补文:如七年级(下)第25页中就用图2-11“世界的气候”这样一幅图,展示了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充分形象地体现了本节课的主题“气象万千”。‎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在图表与教材的结合过程中,体现了创新:就是由图表生发出一系列富有启迪性的思考题。这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与浙教版《社会》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据统计,在《历史与社会》七、八两册教材中,共有250多个问题是从有关的图表中开发出来的,还有31个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运用了人物头像的图片,虽然只是一幅人物头像,但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却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不仅能从文字上,也可从图片中比对其生存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不同,摆脱了文字的枯燥与呆板,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  除了上述的图表与课文相结合外,作业系统与图表也有相当紧密的结合。前文所提到的由图表中生发出来的250多个问题,31个对话,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对学生的巩固性练习。在七、八两册教材的相关的课后的练习中,也有十几个类似的图表练习,而在第九册教材中,图和表全都结合穿插在课文和作业当中,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新教材的图表系统与课文及作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理解某些社会现象,印证课文内容的说明,而且把识图能力和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动手和动脑能力结合起来,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联结、迁移等基本能力。‎ ‎  (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图表的纵向组合分析 ‎  图表系统的组合纵向表现在图表之间跨时空的配合与配套上,如图表的嵌套、对比、补充说明等。‎ ‎  图表的嵌套。在每个教学单元前都有3-5幅主题图,这些图有力地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个具体的单元里面的每一幅图表与表格等,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主题图分别是开辟新航路的航船、拿破仑骑在战马上、中国清代的皇帝等三幅。从这三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海外殖民扩张开始,陶醉在农耕文明辉煌时代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围绕着上述的内容,该单元共出现了九十多幅图表,对丰富教学内容,揭示单元主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图表间的对比。在每个单元内部,可通过图表之间的对比来开展课文的教学。如八年级下册第21页,课文将图5-32和图5-33两幅图放在一起,从两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欧洲航海家的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我对九年级下册《两种命运的决战》的教材处理就充分运用图表之间的对比来开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图表间互相配合、补充。最典型的是九年级(全一册)课本:全书共六个单元,每一单元又分成若干个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共计60个探究主题。在九年级的课文中,出现了一种新图形,即结构图,它出现在每一个单元的前面,简要介绍了本单元的探究主题,体现出每个探究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配以必要的主题图,形象地展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课文内每一次探究活动所必需的材料,都通过图表的形式予以安排,组成了结构图——主题图——‎ 为课文提供具体的材料的图的结构系统,这些图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有力地促进了综合探究活动的展开。以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这个单元为例,这个单元讲述的内容是“现代世界与新中国的发展”,共有四课,12个专题探究,从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探究的主题有三大部分,分别是“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新中国的成长历程”和“当今世界格局与时代主题”,最后,结构图又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这个结构图中得到了非常系统和完整的展示,非常有利于教学和探究活动的展开。本单元的主题图有两幅,一幅是身着宇航服探索太空的宇航员,另一张是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两张图片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紧密相联,形象地提示了本单元的主题。以这两幅图为统领,本单元又利用将近60幅图片和6个表格,创设新的情境,并结合有关知识综合进行观察、分析和解答,初步学会透过历史事物现象,抓住其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进而构成立体式、网络状的知识结构,从而展开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没有这众多的图片和表格,《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体系将不明晰,课文的教学和探究活动将缺乏具体而翔实的材料,本门功课的教学活动也就不能得到顺利开展。‎ ‎  二、图表系统的开发策略 ‎  根据前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图表的横向组合与纵向组合相结合,构成了《历史与社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课文中的丰富的图表,与文字相辅相成,图表不再是‘附图’,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一部分教学任务。”(《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也指出:“教学要充分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历史年表、文物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我们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时,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展开图表功能的开发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一)、努力从图表中开发出必要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技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基础。‎ ‎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必备的收集和整理信息,识别和运用各种图表等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  如前所述,教科书中图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许多的知识都用图表来展现,文字上就不再重复,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图表中知识的开发,在开发知识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七年级(上)第21页,课文在提到大陆、岛屿、半岛时,并没有具体说明这些地理事物各自的特征,而是出示了图“2-3大陆和岛屿”图,通过具体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到大陆、岛屿、半岛等地理事物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从形象的图片中概括出上述地理事物的特点,然后转化为语言或文字,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变化。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图表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八年级(上)图1-2“从古猿到人类的形态变化”,我们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图表,然后让学生说说从猿到人体形的变化、行走姿态、毛发演变、服饰形成,讲讲进化环境、原因、条件、历程和本质,进而引导学生读图质疑:古猿进化为人类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把直立行走作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有什么重要意义?是什么促成了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呢?学生一方面在读图中掌握了课本中重要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读图能力。‎ ‎  (二)、积极利用图表开展综合性学习,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归纳结论,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本学科所必备的方法。‎ ‎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它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具体包括联想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有比较才有发现,才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充分发掘出图表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八年级教材(上)图1-6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图1-9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图1-7北京人围猎肿骨鹿和图1-11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四幅图的比较完成下列表格。‎ ‎  北京人山顶洞人 ‎  外貌特征 ‎  生活地域 ‎  生活年代 ‎  ……‎ ‎  有了这些比较,探究历史与社会就有了基本的前提和方向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在同一地域,根据图片想象一下他们在这几十万年里的生活环境及其变化?“磨光”说明了当时的人的活动和生活处在什么状态?几十万年人类进化是如何漫长,对比当今现实,说说进化和进步的差异如何?同学们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具体说,通过教材中的图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下列几种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换位思考能力等。‎ ‎  (三)、在教学中坚持对图表的探究和挖掘,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社会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图表在本教材中特殊的作用,我们在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必须注重对图表的探究。‎ ‎  用有代表性内容的照片或示意图作为每单元开头的插入是新教材的特色,它形象地给读者创设研讨问题的情境,点明该章研究的主题或社会应用代表物,颇有创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图。《历史与社会》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二至三个主题图,上新课前,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主题图,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有效地把握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每章开头的主题图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在一个和谐乐学的氛围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我们首先引导学生看三幅主题图,让学生猜一猜主题图中的两个人姓名和历史上的地位作用、蒸汽机车的历史作用,讨论这三幅主题图与本单元的关系,使学生乐学、善学。‎ ‎  在教材中,有许多的图表本身就是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服务的,对这类图表,我们要积极利用,并努力深化,如七年级(下)图6-18“‘未来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柱状图”,课文要求对两代人在“平等待人”一项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距,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需要,另外提了两个问题,(1)这种差距叫什么?(2)你认为未来社会中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接受了关于“沟通与理解、尊重与平等、友谊与诚信、责任感与独立性、正直与敬业、诚实与进取”‎ 等等社会美德的教育。还有些图表,相关的功能从表面上看不是很明显,这需要我们加以发掘。如七年级(下)图7-22“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剧照”,出现在“阅读卡”中,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在规则中履行”,我们教师在介绍完这个故事之后,又加了一个问题:“我们学生在家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样,这幅图在课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也在讨论中受到了权利与义务的教育。‎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我们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往往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法。七年级下册图7-33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的不同选择:有报复、忍气吞声两种选择。教师让学生站侵犯者的角度想一下自己在当时境况下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活动。这时有同学说:“我就想,这一下我倒霉,下一次碰到我头上,我会狠狠地揍他,报仇雪恨。”有同学说:“我就想,这傻冒,下一次我还找他,他不还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问道:“那么受害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没有?”学生领悟到“报复——反报复——报复”“打劫——忍气吞声——打劫”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七、八两单元很多图片中有像这样的场景,我们教师都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了这样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对人际交往规则的内在要求有了很好的领悟。‎ ‎  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紧紧围绕着这一点,六个单元都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而最终都归结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如第二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一个主题探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材将2-1、2-2、2-3三幅图放在一起,从历史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即从“崇拜、顺从”到“征服、改造”,最后走向“协调”的变化过程,从思想认识的角度为“建设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主题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七年级(下)图8-2“牛奶生产的‘旅程’”图,我们可以倒过来想,假如没有人喝牛奶,会产生什么问题?通过逆向思维,使学生理解,不仅仅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树立辩证法的观点。‎ ‎  新教材大量图表的运用,给新课程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实践证明,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运用教材图表,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可以将学生片断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综合性能力,为学生的选择、运用和调控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  参考文献:‎ ‎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历史与社会》。各年级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  3.《图表式教学的深化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杭州市高级中学,高宁 ‎  4.《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图表教学法》。吴江市高级中学,徐松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