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特点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特点研究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特点研究 ‎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现行人教版教材许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要求,特别是教材中一系列主题图,不但统领本单元或该环节的知识,更凸显了知识的价值,在教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把握主题图的特点,使数学教学顺利、有效进行。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这些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基础各有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运用好这个载体,为了更好的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了对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有了一些自己浅显的认识。‎ ‎  一、主题图具有趣味性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灵活迅速地掌握知识。如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三年级下册“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这些知识环节,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学生熟知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有强烈的趣味性,只要教师一谈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只要引导得当,知识自然会顺利掌握。‎ ‎  小学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充分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富有童心童趣。这些主题图有童话、游园、运动会等,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促进学生灵活迅速的掌握所学知识。‎ ‎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页“数一数”,就是一幅“快乐的游园图”。图中人物形象,景色优美,场面热闹,学生很快就被吸引,都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引入正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随心所欲的浏览,还可以让学生边看边说图上有些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因势利导:“这幅图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到数学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再去观察,教师适时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蕴藏在图中的10个数:1座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5只蝴蝶、6只小鸡……这样引导观察,组织教学,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能使他们的观察逐渐由浅入深,从而深入领会主题图的趣味性,加深对数的认识理解。‎ ‎  二、主题图具有思想教育性许多主题图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给学生创设了极大的观察、探究、思考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  比如一年级上册P14页,第三单元认数(一)《第几》,就呈现了5个人排队去买票的情景。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是要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索、思考,让学生说一说谁排在第一位?一位学生很快就举手发言说是张伯伯,全班学生都赞成。我不失时机的追问:为什么?学生们议论纷纷,我又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吗?”效果显而易见。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  三、主题图的认识性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探究、操作,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 ‎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形式出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竹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来了2桶最好的蜂蜜,隔着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子,小兔子,快开门,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了出来连声说:“谢谢,谢谢!快进屋坐吧!”‎ 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这时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个桃子给小兔。小鸡也赶来了,但他什么也没有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小兔一共收了多少水果?还剩几个水果?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观察主题图,很快就列出了算式:5+4=9,9-3=6或5-3=2,2+4=6。我又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回味10以内的加减法,加深理解。正如陈今辰教授所说:“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主题图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图中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和认识中,与他们的思维产生碰撞,积极思考,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发展。”‎ ‎  四、主题图的社会性。‎ ‎  许多主题图都与现代社会现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着,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或实物。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前的天安门广场主题图,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前“冰天雪地”的主题图等,这类主题图几乎占到各类主题图的80%以上,它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学生领会了这些主题图的内容,也就自然明白了数学的社会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勇气,自然会把数学学好。‎ ‎  五、主题图的知识性。主题图不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它充分体现着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有着很强的知识性。所以,教学中不要一味的讲故事,搞活动,因为这些不是数学学科的最终目标,我们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主题图的应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  知识性体现着学科的特点,社会性体现着学科的价值,而趣味性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把握好这三个特点,教学活动中就可有分寸地、灵活机动地组织进行,而不会出现厚此薄彼,丧失数学学科的根本需求。小学数学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生机,让数学变得可爱亲切,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儿童的距离,更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总之,主题图是一种方向,一种理念,我们在进行主题图教学时,一定要认真领悟其内涵,把握其特点,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努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