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的有效性探索
语文论文之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的有效性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的有效性探索镇中心小学摘要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给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就是说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立足学生发展,作文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关注学生作文的过程和方法,真正体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评价要求。关键词 新课程;作文评价;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那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有效作文教学评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我认为,实施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评价过程,应该是小学作文评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落实评价内容 建立评价平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获得了多少写作的知识,因为文无定法,同时还要知道学生获得这些作文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还要知道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和态度,学生是在热爱作文的基础上写作文,还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痛斥下写作文。小学生写不出作文,原因很多,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东西可写,但不会写;二是会写,但没东西写;三是有东西写,也会写,但是不想写。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或叫学情,根据作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文教学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来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这就是说,我们在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的同时,还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也是我们确定评价内容的一个依据。从评价的整体性来看,评价内容不可偏废,我们的作文评价注重对学生作文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评价,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否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只能充满假话、空话、套话,完全没有真情实感。只有明确了评价内容,才能保证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出现于评价之中,参与评价过程,促进主体发展,为学生主体的发展搭建评价的平台。二、落实评价标准 规范评价方向对小学生作文的正确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小学生作文评价主要存在着: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的误区。所谓一人评价,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其他老师、社会等方面参与评价;一次评价则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过早下结论,没有将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起来,看不到学生作文的发展过程;一个标准评价,就是不顾学生的学习实际,设立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从而忽略甚至束缚学生的个人发挥。这些现象,在当前的小学生作文评价中并不少见。我认为,作文评价应该以“抒真情、写实感” 为首要标准。而在具体评价中评价的标准可以上不唯一的结果也不应该只是分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雪融化了不一定就是水,可以是春天。小学作文评价是整体的、综合的、开放的、发展的评价,我们倡导多一把尺子量学生,就使说这种标准是多元化的,我们通过不同的标准来反映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学生的作文,总会带着学生对社会、人生的不同的主观感受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的作文评价应该少一点条条框框,少一点唯一的标准化的评价。应该更多地综合考察学生作文的多个方面,包括主旨、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创意等等,发现不同的优缺点。当然,小学作文评价标准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但确定了评价的标准,就是小学作文评价成了缘源之水、缘本之木,能够规范评价方向,促进评价发展。 三、落实评价方法 促进评价多元学生作文文本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要将量化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任何一种作文评价的方法,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评价应根具学生发展的不同侧面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是好方法呢?有这么两条标准;一是看这种评价方法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看这种评价方法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如果一种评价的方法达到了这两种标准,那么就是一种好的评价方法。我们的作文评价方法,应该关注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淡化分数与评比。因此,我们要在作文评价中给学生更多的激励和表扬,肯定其作文的每一处亮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善于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个性特长进行不同评价。有的同学形象思维强,有的同学逻辑思维强,有的同学语言功底好,等等,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意识,关注个体差异才能让相对落后的孩子也有发展。小学生作文的发展性评价,呼唤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一)、多元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多元主体或者是多主体参与评价。这个主体包括教师、教师群体、父母、学生本人、学生团体、社会等。在这些主体中,可能我们原来最为关注的是教师的评价。即教师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和定论是最重要的。而学生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却被忽视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1、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法,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作文结果和过程,促进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有效地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2、 学生评价。教师将学生作文适当地交给学生来评价,学生就会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作文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反思自己,学习别人,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3、 群体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或利用网络优势,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这种评价方法,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喜欢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喜欢挑剔同学的毛病。学生们互相修改、互相评议,作文水平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4、 家长(社会)评价。家长参与作文评价虽不能从写作技巧上给予学生多大的帮助,但是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使校内外的教育得以延伸。同时,社会的评价,如媒体、网络等的推荐宣传、刊载评比等等,对促进小学生作文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差异性评价这是以学生自身为参照点的一种评价类型,就是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特定的阶段性评价。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能力、心理素质、个性特长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的作文水平也就高低不一,实施作文的差异性评价就很有必要。(三)、进步性评价在作文评价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要抓把柄,揪辫子,而应该时刻发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其实,小学生写作文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得到表扬和高分,因此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充满理解、充满关爱、充满热忱的激励性的评价中,作文获得一点一点的进步。(四)、特色性评价语文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评价小学学生作文时,要由挑毛病变为找“闪光点” ,由扣分变为加分,对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具有创新思维的作文,采取表扬加分的评价形式。学生作文只要有特色,哪怕只有一点点,都要加以肯定的鼓励。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五)、延时性评价教师在作文评价中,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起来,不急于作出定量或定性评价,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学生重写,或修改后再作出适当的评价。这样,通过教师的延时性评价,学生会在第一次的作文失败中重拾信心,激发再写和写得更好的欲望。四、落实评价环境 推动评价发展实施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性评价,需要有一种相应的评价环境,这种作文评价的环境,或者说背景,应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民主的,和谐的,合作的,互动的。这种环境首先是一个大环境,比如国家制定的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措施等,然后才是学校的、班级的评价环境,它应该是存现于课堂,也存现于课外的。在作文教学评价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恰如其分地引导、评价,多一点肯定和表扬,多一点包容和支持,要承认差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写作可持续发展潜力。提倡少写命题作文,多些自由作文,教师不要设置太多的人为的限制和框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当然,在自由作文中,教师的引导将会很重要。在作文评价中,不能过高地评价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更不能随便就上纲上线,要多一点宽容和引导,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放而不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作文教学评价绝不能忽视心理、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教育,教师必须纠正学生在作文中显露的错误的人生观的价值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整体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实施小学作文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环境,应该是宽容的、自由的、和谐的,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要真正实施作文发展性评价,就应该做到既要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又要启迪学生的灵活;既要诱发学生的悟性,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理解、关心、信任学生的评价环境。 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立足学生发展,作文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关注学生作文的过程和方法,真正体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评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作文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的总目标,也就是:“能具体明确、文字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参考文献:陶保平.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蒋利红.快乐作文教学实施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03(12):57-59.姚建忠.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多元文化新舞台 [J].教育科研论坛,2008(5):79-8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