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师成长的专业自觉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师成长的专业自觉 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即大多语文教师身上都有着一股子“文人气”:崇尚儒雅、文墨逍遥、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把酒对月、侠骨柔情……因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非一般研修培训或行政指令所能使然,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自觉,所谓“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自觉主义教育观认为,人类个体的成长尽管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促进,但最终还是靠个体的“自觉”达到自我心智的发展与完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法替代个体内在的“自觉”。这里的“自”是指“自主—自动—自发—自然—自在”等,“觉”含有“感觉—察觉—品觉—悟觉—醒觉”等意,许慎《说文解字》:“觉,寤也。从见,学省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寐觉而有言曰寤”,因而“自觉”就是“自主感觉—自动察觉—自发品觉—自然悟觉—自在醒觉”之意。 语文是一门“自觉”的艺术。在生活中,人们对于“语文”的东西,总是通过“自觉”而实现认知、理解、赏析、评鉴以及沟通和交流的。人们阅读生活的方式,包括对自身与世界的“阅读”与“内化”,原本就伴随着“自觉”的认知心理与实践活动,正如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其代表作《创造的进化》中所指出的:认识论和生命论是不可分离的,在“存在”中,我们最确定又最熟知的显然是我们的自“在” ,我们从内在深入地知觉自己。 语文教师生活在“语文”的世界中,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语文”的气息,甚至在某些时刻,语文教师俨然成了“语文”的符号象征。因而语文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尤其离不开自身的专业“自觉”。恰如苏格拉底“产婆术”所说“唤醒个体的潜在力,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 通常情况下,一名教师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其教师职业生涯大致可分为十个阶段:初入教坛的朦胧期、站稳讲坛的适应期、业务熟练的发展期、不安现状的彷徨期、追求个性的开拓期、形成风格的超越期、深入求索的反思期、破旧立新的批判期、学理辩证的沉稳期、心地澄明的超然期。这其中每经历一个阶段而进入新的职业境界,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自觉”反思与实践。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生涯,不仅是一个规划与奋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语文自觉”的生成过程,一个“语文生命”的成长过程,一个“从自觉语文到语文自觉”的历练过程,诚如波斯纳所言“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在现实中,不同的教师会因其“自觉”品质的差异,迈上不同的专业成长平台。据笔者归纳,“自觉”之于人的成长,通常有“生存本能的自觉、主观能动的自觉、唤醒自在的自觉、生命醒悟的自觉、精神独立的自觉”五个层级。只有“自觉”层级高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才能又快又好地进取到更高的平台。自觉的差异性主要源于个人“ 语文素养”的不同。“语文素养”包括语文方面的理论、知识、方法、思想等,涉及知识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理论素养等,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达到的,这也正是语文教师教育智慧高下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社会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不断地进行理性反思,潜心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精益求精,这就必然要学会修炼“自觉”品质,不断提升“语文素养”,科学规划职业人生。 一要志存高远,自觉修身,让语文心灵纯净飞翔。只有志存高远,坚定目标,才能抛却世间功利、人间烦忧,耐得住身心寂寞,才能自觉保持沉静心态,自觉修身提升素养,从而实现专业进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闫学1991年从济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章丘市实验小学,她暗暗下决心:既然不能选择环境,那就在现有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研读教育书籍,记录教学思考,练好基本功,上好教研课,做科研课题,写专业论文,不断实践与反思。尽管闫老师也曾遭遇不少坎坷,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在2002年成为山东省当时年龄最小、教龄最短的语文特级教师。闫学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虽然不可能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拥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科学的职业规划,以及不断积累厚实的“语文素养”,才会让我们更有方向感,成长的步伐更快捷。 二要不断积累,自觉反省,让语文行动一直向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其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自己很像一头掉进了一口枯井的驴子,不断抖落人们掩埋枯井的填土,从而使自己不断往上升”。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日益苛刻,尤其是语文教育,似乎全社会人人皆可议之非之,因而语文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好比身处被时代进步“掩埋”的枯井的驴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垫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舞台。因而,语文教师要想适应时代发展,始终引领教育潮头,就必须坚持自我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模式,才可能于教育群言中坚守真教育的方向,塑造不迷失自我的真教育。 三要勇于批判,自觉创新,让语文思想照亮前程。小原国芳说:“好的教师要具有哲学精神,包括忠实于真理的精神,研究的、批判的、彻底的精神,进步的、创造的、革新的精神。”凡事有批判才会有创新,语文教师要在专业成长中敢于质疑一切,敢于批判既然,包括对自我的质疑与批判。要以“质疑的姿态”,自觉创新,勇于超越,才能突破现状,超越自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在语文界不少名师争论到底怎样教语文的时候,他勇于批判,自觉深思,提出“语文课就应该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本色语文” 追求,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积淀,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语文教育的名家大家。可见,语文教师只有心怀高远,历练素养,不断反思,自觉进取,才能真正弘扬语文精神,高屋建领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攀登自己心中的“语文珠峰”。 当然,语文教师的成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三言两语或一招一式就能立竿见影甚至成名成家,但无论怎样的成长秘笈或专业智慧,都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内在动因和实践付出,离不开“自觉”的品质与“自觉”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专业“自觉”的成长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教师。愿“自觉”的智慧,伴随每位教师的职业人生,迈向专业成功的理想殿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