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小学生偷窃心理及纠正方法初探
班主任论文之小学生偷窃心理及纠正方法初探 每个人在其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磨灭的回忆。其中有许多是纯洁美好,健康向上的,也有一些是令人尴尬的、懊恼的。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就会因思想不成熟,性格未定定型、心智尚稚嫩,欲望难控制等原因而做出违背《小学生守则》的事情,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他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偷窃,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良行为。本文就个人在班级工作中所掌握的小学生偷窃心理及纠正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那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为什么产生这种偷窃行为呢?据调查了解及多年分析,本人认为大致有几下几种心理障碍造成。 一、逆反心理 即俗话所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这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较强。当学生感到自己不被老师、同学所重视,或经常受到批评及至不恰当的责骂时,便容易产生此种心理。 二、妒忌心理 妒忌历来被人称为“心灵的肿瘤”,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它的主要特征是将他人的优点视为对个人的威胁,因而感到愤怒。于是,采取贬低、诽谤甚至报复的手段以求心理上的慰藉,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发地产生这种不良心里情绪。 三、捉弄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无法体验到自己的作法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和损失,只贪图一时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别人的心态,会做出一些偷盗的行为。比如一年级时,我班几位学生一起将同学的思想品德课本偷走,丢在学校的臭水沟里,别的班级也出现过把学生的语文书偷了扔进厕所里等现象。当进一步询问其偷盗的目的时,学生袒露他们的心态;看别人找不到书时难过,着急的样子,觉得很好玩,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四、炫耀心理 小学生爱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看到别的同学有的在学习上高人一等,有的常常带回精巧的玩具等等,总希望自己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于是走上偷窃的道路,从一元、五元至十无、五十元,越偷越大,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应如何对症下药,尽快解除学生这些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呢?下面谈谈一些做法和设想: 1、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 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登门造访,把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实向家长反映,同时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其生长环境找出问题的症结,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召开小型家长会,召集有此类行为的个别学生家长,汇报学生表现,了解家教情况,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途径,必要时可共同学习有关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电话联系等方法与家长密切沟通。这样做,一来能够双管齐下,共同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压力,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为家庭所不容,为学校所不许,为社会所不齿。同时,也有利于提醒家长注意教子方法,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平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避免孩子有更多偷窃的机会。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 学生出现偷窃行为,心理负担较重。担心被人发现暴露后又担心教师责骂,同学讽刺。这时候,教师应该察言观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铺以必要的疏导,使其尽快解除心头之虑。可以晓之以理,与其重温《小学生守则》有关内容,讲述诚实为人的道理,强调诚实的可贵,指出偷窃的危害。可以动之以情,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打动其心扉,用老师殷的期望启发其思想。甚至还可以轻描淡写地淡化问题的严重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问题迎刃而解。 3、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好机会。 通过联系课文内容引发感想,通过正反典型的教育进行品德渗透,通过学生解述品德故事或自编自演小品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启发,都是品德教育的好方法。还可以利用班队活动开展“我看偷窃行淡”讨论会,邀请有过被盗经历的学生倾吐失窃后的难过心情,动员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勇敢地上台表示改过的决心和实际行为,让学生讨论偷窃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懂得“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4、开设心理辅导站 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复杂化,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进一步增多,心理素质有得于不断提高。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重学科成绩,轻整体素质培养的现象,学生有许多思想症结,不良习惯被忽视,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纠正。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开设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站,负责解决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和需要解决,纠正的问题。也可尝试在班级设立班主任信箱,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布置学生写周记时,可以不定期地让学生写写《我的心理话》。《小红,我想对你说》之类的内容,从而了解学生的心思。而对于有偷窃行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找出其养成偷窃习惯的原因,以多方面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定期与其交谈,及时了解其转化过程,给于必要的指导和鼓励。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关心,努力和重视,小学生的偷窃行为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将朝着健康的、诚实的心灵之路不断迈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