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音乐论文之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在生活中感受音乐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它很容易融入音乐之中。音乐的起伏,旋律高、的低、快、慢的变化,都牵引着人的情感。一首雄壮有力的《国歌》让人充满自豪、骄傲。一段《江河水》,二胡似人声的悲吟,使人泪湿眼眶。那欢快,明朗的儿时歌谣,让人不仅回忆童年,露出开心的笑容。一个人,自出生产生听觉,就进入了声音的世界。婴儿会在母亲的摇篮曲中恬静地入梦,孩子们会趴在草地上倾听着昆虫们的嬉戏大合唱,听得高兴了,还会手舞足蹈起来。进入学校,音乐课让他们更加渴望接近音乐,孩子们的天性使他们爱上了音乐。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从生活中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题材,有了自己喜欢的歌星,随口都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对音乐课却越发失去兴趣,这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音乐课已经远离了生活。由于有些教材内容老、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时代气息,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缺乏突破教材的能力,没有精心去设计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课,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把传播音乐的途径固定在40分钟的教学中,学生光靠一周两次音乐课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是远远不够的,是难以真正达到音乐的教育目的。如何才能让音乐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音乐教学走进生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深深思索,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一、 让校园生活充满音乐。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音乐注入其中,使学生无论在学习、劳动、锻炼、游戏时,都能感受音乐,获得体验。例如,在低年级学生打扫教室清洁的同时,耳边响起的是歌曲《劳动最光荣》,在“不学蝴蝶,学蜜蜂”的歌声中,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歌曲,无形中音乐也调动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在体育场上一首激烈的音乐,可以激励学生的斗志。轻松活泼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教师还应改变音乐课是一门单独学科教育的观念,将它与其它各门学科相结合,在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音乐也发挥出了它的独特作用。当然这也需要各学科教师意识的转变,相互配合。例如,在语文课上,可根据文章的内容配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催动下,情在之中,自然流露。一群学生在读朱自清的《春》,可是无法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配上一段《春之声圆舞曲》,“春来了,春来了。”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音乐也成了情感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文章。在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地理课上,除了在课本上学生能够看到的,教师再加上一些民族音乐,学生就能从视觉上到听觉上更丰富的体验到各民族风情。二、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将狭隘封闭的课堂学习,改变为开阔、开放的音乐学习,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例如,在二年级教材《春天》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读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找出诗里描写声音的字词,在脑子里边形成音响效果,并模仿出来。学生从读、找、学的活动中知道了在这无声的字词中竟也藏着这奇妙的声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去寻找声音。音乐教学不能只是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风吹树叶的声音,春雨沙沙的声音,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美妙乐曲吗?最后让学生欣赏一首《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感受到这美妙的乐曲,其实就是自然界声音的巧妙组合。让学生懂得在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声音,只要你能去细心寻找、聆听,你也能创造出这清新、自然、淳朴的音乐。那如何去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呢?在一年级《有趣的声音》这一课教学中,小动物的歌声让我联想到大自然中的万物也都能小动物一样有自己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也能够放声歌唱。于是我让学生去找找大自然中还有谁能唱歌,从风的歌声(发出的呜呜声)到大雨和小雨的歌声(哗哗、沙沙的声音),再到浪花的的欢歌,渐渐扩展到小狗、小猫喜鹊和青蛙间的大合唱” 。教师的提问是在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联想中层层展开的,因为与自己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很快便进入到教室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再把这些声音带进歌曲里唱一唱,感受自己的创作作品,学生得到了肯定、满足和愉悦,更激发了学生探索音乐的兴趣。三、贴近生活,在社会中寻找音乐的第二课堂。《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是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在商场里购物,广播电视、网络,音乐通过多种传播途径,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应更多的与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可增加一些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音乐内容,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教师要学会选择,设计出开放的音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学习音乐。例如,在一堂节奏训练课上,设计教师把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探索生活中的节奏。从听贝多芬的《命运》联想到敲门的节奏;从跳一段恰恰舞,在实践中体验舞蹈的节奏。教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形象的给学生揭示了只要有风吹过的地方,脉搏跳动之处,都有节奏,节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部分。教师为了避免技巧训练带来的枯燥、无味,还将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与之巧妙结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段流行音乐节奏进行说唱表演。选择节奏快的音乐要说出动感、时尚的感觉,节奏慢的音乐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味。“节奏” 在这里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定义了,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愉悦。下课的铃声响了,但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生活中,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具有独特的体验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去感受体验生活中的音乐。四、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美化生活。音乐能激发人内心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境界,美好的音乐,像一股暖人的春风,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让孩子们懂得关爱与支持,懂得宽容与谅解,真正好的音乐老师应该是能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并时时激励他们前进。例如,教师在教唱完《我们都是好朋友》,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歌里边唱到“留一片蓝天给小鸟,留一条清泉给小鱼。”那你能为我们的环境做点什么?音乐已经把学生引入了一种情趣昂然的氛围,并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产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这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一个广阔的时空。歌曲学完而情未完,把歌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生活,美化生活。音乐中所蕴藏的美和丰富情感使人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应有效的利用音乐艺术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音乐美化生活,消除烦恼,让生活到处充满欢乐。让音乐教学走进生活,在生活里感受音乐的美;将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体验生活的美。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