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研究方案
其他论文之《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我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努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决定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的学园乐园。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挣得面包,而且要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实施任何教育活动时要努力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追求幸福教育,让“教育”与“幸福”联姻。所以加强学校社团活动的管理与研究是我们洪河屯乡第一中心小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我们洪河屯乡第一中心小学已经开设了10个社团(葫芦丝社团、口风琴社团、电子琴社团、手工社团、腰鼓社团、五彩泥社团、合唱社团、古筝社团、空竹社团、美术社团)供全校500多名学生参与活动,但针对规范管理上我们还需要边开展活动边摸索着进行,使我们的社团活动能真正为农村的孩子服务好,使每一个到洪河屯乡第一中心小学学习的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从而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喜欢上学、喜欢学校、喜欢老师,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增添色彩。 我校从2013年开始开展社团活动,当时成立了14个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开拓了孩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增强了自信,更是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此期间我们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社团管理经验,但是由于开展社团活动时间较短,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 下一步为了使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更加有效的为学生服务,使辅导教师的授课更加规范化,我们学校特成立了《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的课题组,针对管理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探索,争取让学校的社团活动管理更加规范。 (二)研究意义 我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 这一课题,形势较为有利。其一,我校社团活动开展起步较早,从有规模的组织建设社团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其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直接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其所学专业或特长与从事的社团工作息息相关,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就打造精品社团,提高社团活动质量,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可谓在社团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由于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社团管理和引导,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对社团制定一系列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小学生社团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引导社团积极发展。目前,我校成立了古筝社团、空竹社团、电子琴社团、口风琴社团、葫芦丝社团、手工社团、美术社团、五彩泥社团、腰鼓社团、合唱社团,通过采取合理的调控方式,加强对社团的考核监督,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鼓励社团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正逐步向 “精品社团”的方向发展,期待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为学生特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二)个性化教育理论。所谓个性的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性格、兴趣、情感、爱好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有利于形成各方面的人才。当前所提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它把个性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培养目标的最终结果体现,它要求每个人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信心和勇气。学生社团活动正是给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理论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据此可言,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变教师的“领导”为“指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而社团活动恰恰就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平台 (四)研究保障 1、我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 这一课题,形势较为有利。其一,我校社团活动开展起步较早,从有规模的组织建设社团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其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直接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其所学专业或特长与从事的社团工作息息相关,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就打造精品社团,提高社团活动质量,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可谓在社团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目前,我校成立了古筝社团、空竹社团、电子琴社团、口风琴社团、葫芦丝社团、手工社团、美术社团、五彩泥社团、腰鼓社团、合唱社团,通过采取合理的调控方式,加强对社团的考核监督,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鼓励社团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正逐步向 “精品社团”的方向发展,期待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为学生特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洪河屯乡第一中心小学于2013年被指定为乡村少年宫活动场地,每年都有稳定资金来源,有充足的活动器材和场地,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我们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领导是课题组的主持人,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课题关键词界定 学生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的学园乐园。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挣得面包,而且要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实施任何教育活动时要努力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追求幸福教育,让“教育”与 “幸福”联姻。 规范管理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为使我们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走向规范化,我们学校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团活动管理制度,如:社团活动领导小组、社团活动分工、社团活动制度、活动器材使用制度和社团教师培训制度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将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小学生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何加强社团日常管理,使社团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同时通过社团活动的校本教材的开发,真正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促进特长发展的重要方式。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学生社团活动。因此,提出了如下的预期目标: (1)形成一套完善的小学生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团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并进一步创建 “精品社团”; (2)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 (3)探讨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对学生特长发展的促进作用; (4)建立比较成熟的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二)研究内容和操作 1、如何做到对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规范管理。 2、落实并完善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制度。 3、如何使学生社团活动在规范的管理中有序的开展。 研究对象 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和老师。 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以本校古筝、空竹、电子琴、口风琴、葫芦丝、手工、美术、五彩泥、腰鼓、合唱10个学生社团为实践样本,围绕学生社团活动,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开发出适合时代特点和本校实际的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最终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 步骤进度: 本周期为12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组织成员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 完成实验前测工作。(调查分析学生参与社团各方面的状况,根据现状梳理出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掌握各个社团辅导教师教学管理的现状,制定改进措施。 完成实验检测工作。(通过问卷、测试、投票等多种方式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 撰写课题研究心得。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 积累、收集、汇总有关资料,形成材料分析。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展示研究成果。 开展社团活动展示。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教师辅导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命题进行辨析,以便提供必要的研究指向和问题框架。 3、成果分析法:属客观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对成果本质的界定。 4、比较法:通过对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前后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比较,了解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根据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后的教学活动,对社团活动管理过程进行总结、汇报,写出阶段性总结。 6、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7、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8、请进走出法:聘请专家作报告和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培训。 以上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边研究边实验、边试验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具体操作上要根据不同社团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四)研究检测 为使社团管理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课题组在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通过展演、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打分,及时检测管理情况。 三、研究计划 本周期为12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组织成员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 完成实验前测工作。(调查分析学生参与社团各方面的状况,根据现状梳理出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掌握各个社团辅导教师教学管理的现状,制定改进措施。 完成实验检测工作。(通过问卷、测试、投票等多种方式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 撰写课题研究心得。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 积累、收集、汇总有关资料,形成材料分析。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展示研究成果。 开展社团活动展示。 四、预期成果和研究创新 (一)研究成果 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鉴定汇报活动。 (二)研究创新 本社团管理形成新型的、系统的、完整的社团活动管理创新模式: 1、辅导模式 学生报名参加社团活动后,社团辅导教师给各个社团学生建立微信群分组进行管理。 2、帮扶模式 在学生进入社团后,中期开展活动后,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社团辅导教师搭建一帮一学习分组,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帮扶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最终达到人人过关,从而规范各个社团学生学习效果的管理。 3、沟通模式 学校通过有效的沟通模式来辅助其社团的管理,社团辅导教师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每周社团活动开展后,由家长负责督促学生在家进行练习并上传视频进行汇报,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与辅导教师沟通,实时解决。 五、研究组织 组 长:徐玉巧 副组长:崔爱芳 课题组成员:朱志伟 孙宝芹 霍鹏云 陈俊玲 参考文献: 1、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2004年第四期 2、王会军《当前中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007年第36期 3、张亮:《学生社团课程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6年 4、冯一青:《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2008年 5、关建平:《学生社团与学校文化建设》2004年 6、李安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2007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