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关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关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其他论文之关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 ‎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刘然涛 ‎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和劳动技能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奠定基础或形成的,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或主渠道)。如何在 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  一、转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为现代开放型教学 ‎  “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的系统,缺乏与外界人的信息或物质的交流,就不能形成新的结构。不仅如此,还有可能打乱或破坏系统内部原有的秩序和活力,形成死板块。由此推论,过去传统的封闭教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打破。‎ ‎  如何打破?国内外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借鉴之路。例如:数学的“排列组合”习题课,放到邮局编码处、球类竞赛编排组、生化研究室等地进行,让学生亲自参加“排列组合”‎ 训练;语文的写作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指导学生观察写作,组织学生看戏剧、影视、听音乐演奏会,指导学生鉴赏评论等;政治法律的教学,组织学生到法律事务所、法院等边观察、边学习、边模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等等。总之,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将课堂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延伸,从学校向社会延伸。一句话,就是把课堂教学放到现实社会中去进行。在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从而带动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  二、转变重视主导作用为主导和主体双方交流 ‎  过去教与学的过程中,人们向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的很大失误。因为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是教师“表演”水平的提高。当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可能是自发的,而要靠老师启发、诱导、激励和传授。只有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适当,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让学生从“动脑”变成“动口、动脑、和动手”,使只有教师这个演员表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的生动局面。不停的“合演”,促使学生由不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由量变向质变飞跃,成为人民欢迎、社会需要的合格“演员”。‎ ‎  三、转变统一要求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 ‎  “因材施教”是我国数千年来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但是,过去的若干年内所实行的单一的固定模式却是与之相悖的。所谓“单一的固定模式”‎ ‎,是指用一个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是在同一个大班上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和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作业,考相同的试卷。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所面对的其实不是全体学生,而是部分中等学生或中等以下的学生。这种模式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发展,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为此,课堂教学中,在统一的目的的要求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分层次教学,让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有所创新;让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可以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完成最低限度的学业。总之,应切实做到“上、中、下”三类学生在课堂内都能有所进步,智力有所提高,能力有所发展。‎ ‎  四、转变“循序渐进”为“循序渐进”和“跳跃式思维”相互促进 ‎  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时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现在是每3年至5年增加1倍。由此在不增加课堂教学时间数的前提下,这种方式无法学习最新科技新成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学生只能学习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不能超越前人去创造新的知识,从而限制以至窒息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注意“跳跃式思维”,也要努力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某些知识内容,采取“循序渐进”‎ ‎,促进其思维的量变,当量变到一定时候应不适时机地诱发学生思维的质变。这样,交替使用或优先使用“秩序渐进”和“跳跃式思维”、促使学生的知识、智力和能力三丰收,成为21世纪中国的有用人才。‎ ‎  五、转变“单一”讲挑授法为“方法群”教学法 ‎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录像、幻灯、电视机和多媒体已相继进入课堂,“单一”的讲授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人们开始注重教学活动的整体要求及教学方法的系列综合,课堂教学方法,逐步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由平面向立体延伸,由单因素向多因素深入发展。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手段、教材处理和教学时序等得到了优化组合,“方法群”的结构模式已崭露头角。所以,我们主张在课堂上应将讲解、演示、观察、模仿、练习、操作等巧妙组合,灵活地综合运用,使教学效果最佳,从而达到铸魂、授业、提高素质之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