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新课标下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浅谈新课标下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乐学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创造力。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出示小动物赛车的情境,小兔的赛车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羊的赛车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狗的赛车车轮是圆形的,谁将会第一个到达终点?接下来出示生活中不同车辆的车轮,提出问题:为什么所有的车轮都设计成圆的,圆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学生们会带着好奇,积极的去探索圆的特征。 2、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偏重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如果没有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具作引导,学生可能会感觉数学较枯燥、无味,在学习中不易引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数字1—9时,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中游,3象耳朵听声音,4象小旗随风飘,5象称钩来卖菜,6象口哨嘟嘟叫,7象镰刀割青草,8象葫芦藤上挂,9象汽球空中飘。”同时展示实物,课件展示图片,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3、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记忆的特点。比如学完 “找规律” 这一课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画画的任务,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画出一幅画,要体现出有规律的美,并且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二天,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确实不可低估,学生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并且能够从中发现《金色的秋天》中向日葵在阳光下有规律地昂首而立(一排一排的),《丰收的果园》中一棵棵苹果树、梨树像哨兵似的排列着,河里的小鱼俏皮地吐着水泡(并且都有一个领头的,鱼群像个三角形),这些规律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这些都证明孩子已经有了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上课前,把本节课所需要的物品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真正做到人到、心到、物品到。另外课前要求学生调整好凳子的合适位置,做到起立时不发出声音,坐下时身体处于凳子的前半部分,身体前不能挨着桌子,后不能靠在椅子上,坐姿端正,这样就避免了孩子们紧紧地趴在桌子上,或者靠在椅子后背上的不正确的坐姿,课桌也不会被推得歪歪扭扭。慢慢的课前准备的习惯就养成了。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现在不少孩子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与自已无关,便心不在焉。我要求学生在听时坚持“三个到”:眼到、耳到、心到。眼睛看着说话人的表情,耳朵听着说话人的语气,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说话人的身上。在平时的口语交际、小组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听力训练,在完成作业时给孩子们念一些动听的,有意义的故事,提醒他们要叫醒自已的耳朵,多听别人的发言,做一个有心人。 四、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动脑筋去想,去思考。他们在学习时更多的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其实每个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不愿意动脑筋,而是其后天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习惯。面对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学生的思考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思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既然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教育在整个过程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作为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引导。其次,需要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引导。当学生面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是直接给他解决或告诉他答案,而应该引导他自已动脑解决,在其动脑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把他引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最后由孩子通过自已的认真思考把问题解决。 2、老师的引导需要随时随地。 对学生思考的引导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身边任何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情都可能成为锻炼学生思维的素材。比如说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召开班会等每个事件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素材。 3、老师对学生的思考要给予鼓励和坚持。 思考是一个过程,我们老师在锻炼孩子思考能力的时候应该重视思考的过程,而不是重视思考的结果。可能学生经过思考后,其结果是错误的,甚至有点幼稚可笑,但是千万不要去嘲笑和打击他,因为在思考的训练中过程远远要比结果重要。只要发现学生是在认真地思考,那么就应该给予鼓励。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对学生思考的训练贵在坚持。只要不懈坚持,总有一天思考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就像现在很多孩子不爱思考是他们的一种习惯一样。 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习惯。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奥秘,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如在“拼积木”活动中,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我再加以点拨和鼓励,比比哪一组更有创意?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先构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回家后再和家长一起拼出物体的形状,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画出了火车、大炮、坦克等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总之,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知识的欠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补上来,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这个道理,而且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将是自然、流畅的,将会事半功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事倍功半。让我们从“习惯”入手,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学习,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