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更多的学生“激动”起来——试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调动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更多的学生“激动”起来——试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调动 让更多的学生“激动”起来——试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调动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势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本人教学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经验,本文仅从教师地位、作用转换角度分析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关键词:参与意识 角色转换 激活 从教八年,我一直被高中学生上课的静观态度所困扰。上课提问,别说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就连主动回应者都寥寥无几,碰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全班更是一片死寂,让站在讲台上的我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凄清冷落之感,课堂成了我一人表演的舞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我从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中看到了曙光,感悟到以往的冷场是由于我过于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态度。经过不断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习惯与方法,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终于欣喜地发现,学生们逐渐改变静观的态度,开始不断参与课堂讨论,有时甚至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这在过去我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我的学生终于被我激得“好动”起来了! 学生从“静观”到“激动”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我感悟颇多。以下仅从我(教师)自身的转变谈一些体会。 一、教师角色转换是前提。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进行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久而久之,便失去参与的意识,成为课堂的静观者。所以,要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独霸的课堂还给学生,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在这次转变中,我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 走到“台后”,在教学活动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纠缠于具体知识的传授,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在还课堂于学生的同时,为使课堂“放开”而不“放任”,学生“自主”而不“自流”,教师需要把握它们的界限,实施有效的课堂调控,以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现象。所以,面对活泼的气氛,开放的场面,面对学生不尽的兴奋,忘情的欢呼,教师始终要以冷静的头脑驾驭课堂,细心观察学生是不是始终沿着自主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有效探索。一旦发现问题,不妨采取“提示”、“收缩”、“调整”等诸多方法,以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 2.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宗旨和理念,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不以教育者的意志左右学生,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建立起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抛开一切顾虑,畅所欲言,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此我深有体会。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我一贯注重班级民主氛围的建设,尽量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容许学生犯错误,特别强调班级内部包括班主任在内人人平等,用平等对话、协商的方法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以理服人。这种班级管理方法的成效也直接反应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平时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推心置腹,换来了课堂氛围的和谐、活跃。历来我任班主任的班级的课堂气氛比其他班级活跃和轻松。 二、教材的重新整合是关键。 1.回归生活,找准“兴奋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因为其学科特点,理论性较强,且教材事例相对滞后,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激活学生参与意识,势必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变过去的“教教材” 为“用教材教”。我的最大体会是政治课必须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用学生感兴趣的、鲜活的事例,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针对班级农村学生较多且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事实,在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内容时,我大胆抛开了教材中过多过细的知识点,根 据鳌江边上农民耕地被征、地少人多,而顺溪等西部山区农民单纯种粮收入也不高的事实,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促进鳌江农民收入的增长。由于牵涉到自己家庭的发展问题,题材又具有本土化特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不用我点名,争先恐后地起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在讲述自己见解时还懂得运用理论知识作为佐证。讨论下来,我发现,不仅教材中我没讲到的知识被学生作为论据自觉掌握运用之外,而且很多学生前后贯通,把价值规律的知识和后面还未讲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搬出来了。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师真的不用过分担心学生知识是否落实,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后知识点自然能融会贯通,因为“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识”。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为使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预设教学效果。备课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了解、掌握学情。这样在教材重新整合时,易使所设置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但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高明的教师在备课时也不可能预设课堂发生的全部。所以,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产生超出教案预设范围的各种问题和答案时,教师应当当机立断,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使课堂呈现出师生动态生成的特点。例如,在讲授《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时,我选用了“金华毒火腿”案例,其中有“金华市政府对火腿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并提出挽回金华火腿千年美誉”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回答“金华市政府的行为给我们哪些经济学启示”?在备课时我主要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缺陷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两大方面进行准备,也预计学生凭已有知识大致只能回答这些内容。但令我意外的是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有的小组提出部分厂商的不法行为毁坏了金华火腿的美誉,危及金华火腿整个行业的生存、发展,这是极度自私和不负责任、不讲道德的表现,为此政府不仅要来硬的一手——法治,还要有软的一手——德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样的回答已经超出本科的知识范围,带有一定时事评论的味道,闪烁着学生的思维光芒,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而自然生成的知识,应该予以高度肯定。基于学生的回答,我临时决定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一个知识点——企业信誉和形象的维护,不仅需要企业经营者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监督和引导。 三、评价机制转换是保障。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即只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机制),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重结果但更重过程。其基本理念是,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以此精神为指导,我尝试着开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开学伊始我便告诉学生:期末他们从我这里拿到的分数,不是单纯考试的分数,还包括平时作业、上课发言、学习态度等评价,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并给出了具体量化考核的标准;评价的手段也不只是具体的分数,还有等级和评语。我试图通过评价机制的转换,进一步激励和调动更多学生、更长时间的参与意识。 若把上述做法上升到理论层面,在评价机制转换方面我作了如下变更: 1.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仅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体差异。这学期我对学生评价的参照不仅是考试成绩,还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为激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在教学问题设计上我更多倾向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设计的问题难度具有梯度性,不同的难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评价标准上,只要言之成理,即使与教材内容有所不符也不予以指责,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精神,学生从中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2.评价手段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甚至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从而异化了考试的功能,出现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思想政治课要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必须改变评价手段和方式。我在本学期开始,对学生的每次作业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第进行评价,并在期末也以等第的形式给出一个总评;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除以“A、B、C、D” 四个等级进行总的评价之外,还对部分学生给出了文字形式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学生对评价方式是十分感兴趣的,不断变化的评价方法和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我也希望这种新的评价机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教育功能,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建立起对于考试、评价乃至学习的积极情感。 我感谢新课程的新理念,它使我摆脱了课堂中冷场的困境,培养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起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一切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民族的腾飞都是至关重要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