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8/43/7e4d97edbfb24f0ec13b1a1d15f5b290/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8/43/7e4d97edbfb24f0ec13b1a1d15f5b290/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8/43/7e4d97edbfb24f0ec13b1a1d15f5b290/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他论文之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国教育高效课堂改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注重精讲多练;然后是倡导自学辅导;再后来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教育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点在全国重点名校江苏省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江苏考察学习过程中,我领悟到:只要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我们的课堂也就变得高效。当然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教学最主要的组织者。自主学习要求组织者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主学习需要培养自信、自主能力 只教给知识,而没有培养信心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能让心灵永远年轻。但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很多年中,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关注的是分数的获取,是升学率的高低,而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不仅无人上心,有的往往还泼点冷水,讽刺打击。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获得精神关怀后,才能投入地学习,而缺乏自信的孩子,遇到点困难就会退缩,遇到难一点的题就不会做。所以,聪明的老师都会对学生说,“你可以忘记我教的所有知识,但不要丢掉你的自信”。同时速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学生能自主。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学生独立精神的缺失是当前教育的弊病之源。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说:“学生学习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当今的独生子女依赖心理严重,在学习上被动接受,不求甚解,即使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教学又习惯于包办,惟恐学生不会这不会那,不敢放手,不去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反而以“驯服”、“压制”为能事,以学生“听话”、“顺从”为管理目标,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成长的机会。 二、给学生布置自学内容必需明确 学生自学就是要求学生对于课本“学习目标” 通过自已学习,自我实践、自我探究,最后将知识转化吸收,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求学者,由课堂上的听者、观众,变成了探索者、实践者。但如果学生不知道一节课本中那些知识是要求的,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那么学生自学就是盲目的、无效的,也就不可能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必需在学生自学之前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 三、对于学生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要善于收集,并及时给予解决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决定了学生对于很多自学内容是有疑问的,特别是中等生和成绩稍差的学生,以及智力反应较慢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不能完全理解学习中的疑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老师要能够及时收集,并能认真、准确的分析学生不能理解的原因,及时准确高效的为学生进行解决。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作用 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肯定不同,特别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果我们每次都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没有探索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掉探究的欲望,变成一个听众。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敢于争论和表达自已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人的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产生学习需求,又是一种学习动力。好奇心所引发的,是对事物、环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学习主体对事物、事件的直接认识上,而且也表现在对知识的学习上。一个人对一样事物好奇那么他就会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自主创新、独立自学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思路不同。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互动,层次不同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成为小组,组内学生各有所长,在自主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观摩、演示,互相取长补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自主互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七、自主学习必须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具体说来,学生有如下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真正的自主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兴趣而拼搏,再累也觉不着。正像爱打球的男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出汗是享受;棋迷盯着黑白棋子——熬夜就是幸福。你让一群老太太追着足球跑,让不知围棋死活的书呆子去下棋,那比出苦力还不堪。学习需要自主,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应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满足这种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学习快乐。有了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学生在在先前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学习表现个体的创造力、潜能、个性等。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