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课本剧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作用
语文论文之浅谈课本剧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作用 (此文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阅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学语文阅读研究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和人文学科,其特点决定了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模式不能陈旧、古板、生硬、不能趋于单一化、简单化。适当地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创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的体制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成绩的关键。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新思维、新观念。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无休止的讲读分析上,适当地开辟第二课堂,搞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多种能力与素质。 课本剧是一项很好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它源于课本,走出课本,再回归课本,对语文教学具有一种调剂作用。具体地说,这种调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往往是被动和消极的。如果不是有着高考的压力和前途命运胁迫着他们,他们肯定会厌烦甚至放弃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辩论、演讲、表演课本剧等),寓教于乐,会使他们荒芜的心之沙漠出现绿洲,会令他们沉寂的心海掀起微澜,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有言道:兴趣使最好的教师。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个往往会做到无师自通。 曾记得我在讲授曹禺的话剧《雷雨》这篇课文时,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之后,在全校公开演出。这场课本剧在老师和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本次活动使学生对语文或文学的兴趣大增,它不仅使参与演出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带动、鼓舞、激励了在下面观看的一大批同学。我从观众的掌声雷动中,从个别同学和老师的泪眼朦胧中,感受到了这场课本剧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尤其是文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等方面有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 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读分析课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的媒介只是有文字符号而无形象可言的课本。而课本剧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它把课文搬上舞台(当时这里的课文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戏剧和小说等),将课文中传达出来信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死板的东西生动化,书本上的东西现实化,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再由对生活、现实的体认回归到对课本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种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规律正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在一定范围内所应遵循。课本剧《雷雨》表演活动结束后,我要求参与此次活动的两个班级所有同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评论《我看课本剧》的这一做法正是这种认识规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和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枯燥乏味的日常学习中,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我们的学生上看去好像是一群“书呆子”,谈不上有什么能力与素质,然而他们毕竟是青年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和骨子里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能量和潜在的能力与特长,课本剧《雷雨》的编排与表演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为一体。正因如此,所以编排课本剧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种考验。无论是总体策划,还是剧本编排,无论是道具制作,还是音响效果,无论是文学润色,还是表演技巧等等等等,都能反映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高低。而其中所涉及到的创作、创新、想象能力则是这个过程中最能得到充分体现的主要能力要求。本次课本剧,学生的旁白制作、剧本创新、情节安排都表现得相当出色,甚至令我们得老师都为之汗颜。 四、能够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扩大对外宣传窗口 在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搞一点如课本剧之类的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在校园中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调动、鼓舞、激励作用和素质教育的一种导向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扩大对外宣传窗口。 当然,排演课本剧应根据教材中课文的特点语文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度地进行,不宜过多分散学生的精力,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赵俊,男,1972年12月出生,1994年8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学历,文学学士。该文获丹东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