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自估"式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自估"式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生物论文之"自估"式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 ‎"自估"式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童元玲 龙游中学[摘要]  目前的试卷讲评课大多是 "师讲生听"、"简单重复",收不到良好的讲评效果。在了解学生对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期望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尝试采用 "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通过初估、再估、评判三个步骤,让学生主动参与试卷讲评过程。‎ ‎[关键词]   试卷讲评  谈话  自估   高中生物 ‎ ‎ ‎1  问题的提出 ‎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等考试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联系和反馈的重要且可靠手段之一,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的一种评价指标。试卷讲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解题步骤、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技巧、对大纲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拓宽解题思路,并能举一反三揭示解题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有着特殊的意义。‎ 目前试卷讲评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教师为主逐题讲解,"师讲生听","讲授--接受"的简单重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体性发挥受到影响,属于 "满堂灌"讲评法。二是把参考答案贴在教室后面或抄到黑板上,让学生在课外自行找时间进行对照改正,有疑问、不清楚的先相互讨论,解决不了再问老师。这种方法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很多学生尤其是普通班的学生一般只是一抄了之,甚至于就是去看了看而已,属于"放任自流"的讲评法。如何改变这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创建一种新的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与学生对讲评课的期望相符合的生物试卷讲评的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 ‎2  高二学生对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期望谈话及分析 ‎2.1  临界生座谈会 我校一贯重视临界生的提升与转化工作,每届学生都做到未雨绸缪,从高二伊始就初步确定对象,以后根据转化情况逐步修订。对临界生的培养成为提高生物成绩的突破口。我组织高二生物备课组全体老师于2009年1月23日和4月28日二次在学校小型会议室举行高二年级生物临界生座谈会,从中我们了解掌握了许多信息,其中有一项就是以临界生为代表的中层学生对试卷讲解的内容、方法、时间、成绩分析等方面的各种建议和期望。‎ ‎2.2  个别访谈 我校积极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工作,以课程的观念和要求统整学生在校期间的各块时间,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晚自习的管理实行晚答疑制度 。我从2009年1月至4月期间,不定期地利用下午第八节课业整理课、周五第七节政治活动课以及每次轮到的晚答疑时间与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三个平行理科班中优、中、下三类学生进行抽样个别访谈。访谈的目的一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二是了解学生究竟欢迎什么样的讲评课。‎ ‎2.3 针对谈话情况的总结及分析 在学生对试卷讲评时间谈话中我了解到成绩越优秀的学生认为试卷讲评时间越及时越好,最好能在考后1-2天内进行讲评。因此,每次测试后,教师要及时批改阅卷,迅速统计数据,做好试卷总体评价,摸准学生的心理从而准确分析错题原因,及时讲评,越快越好。‎ 在试卷讲评内容上,大多数学生认同的讲评本试卷的覆盖范围、本试卷总体难度系数并点出其中难度系数小于0.5的试题以及重点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难度系数小于0.5的试题发生错误的原因及解题切入点。‎ 在试卷讲评方法上,几乎所有的学生均认为教师在介绍本次考试的基本情况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我评判;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查、寻找答案,教师适时指点;最后进行考后反思这种教学模式最为合理并且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课堂时间,从而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 ‎ 根据以上谈话情况的总结分析,为了更好地发挥试卷讲评课排疑解难、查漏补缺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我针对高二学生这一自主性相对较强的学生群体,在生物课教学中尝试采用国内学者吕耀平首创的 "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进行教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流程 ‎ ‎2005年,国内学者吕耀平基于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强化理论、鲁纳的动机原则和反馈原则及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给考试试卷讲评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其流程是(如图1所示):3.1  初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规律,这条规律告诉我们,人在感知对象或识记材料后,若不强化,随时间推移,感知对象或识记材料会逐渐地遗忘,时间越久,遗忘越多,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总趋势。针对这种现象,在"自估"式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让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及时进行回忆,自己估计一下大概能得多少分,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开展小组内相互讨论,还有疑问的,留给讲评课。这个环节目的主要是督促学生巩固试卷的知识点 (试卷的知识点往往都是学习的要点),考查学生自我估计能力,在讨论中互相切磋,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 ‎3.2  再估 教师进行试卷讲评时,并不象通常那样将答卷纸发给学生,也并不公布每个学生的成绩,仅公布全年级平均分、班级前40位学生平均分、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让学生带着悬念听讲评,结束后又叫学生自己进行评估。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回忆有关知识,再次锻炼自我估计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生明显表现出听课认真、注意力集中的行为。 ‎ ‎3.3 评判 ‎ 在学生对自己的试卷估算好分数以后,教师将答卷纸发下,表杨班级中部分较好学生成绩及进步较大学生的成绩。然后请学生将自估分数和答卷纸上教师打的分数进行比较,检查学生自我估计能力,了解教师批改试卷规则和要求,并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针对前二阶段个体对知识探究情况,学生自主的对教师的批改情况进行审验,有错误或疑问的地方可以与教师交流辨析,形成师生互动局面,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痕迹文献。 ‎ ‎4  试验过程与结果 ‎4.1  试验过程 ‎ 试验在我任教的高二(3)、(4)、(10)三个平行班的2008-2009学年第2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中进行。教师在分发期中考试答卷纸前,叫学生根据已有的记忆,对本次试卷进行初评,记录分数。接着教师对试卷进行易错题、重点题及得分率小于0.5的难题进行讲评,然后再一次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情况和记忆痕迹,给自己这次考试再打一个分数。最后,教师把答卷纸分发下去,学生着急地看分数和查看自我判断与教师评判不符之处,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兴趣文献。这一过程,延长了学生兴奋时间和探究知识的激情,促使学生从多种思维角度辨别知识的真伪,并对教师的批改成绩进行检验。‎ ‎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讲评研讨课摘录文献 ‎     本次试卷讲评课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课前准备(由我在课外备课过程中完成)‎ 考后及时从教务组获得读卡机批阅客观题得分情况、得分率、错误答案分布情况等统计数据,并从高三阅卷老师(高二高三交叉阅卷)处了解主观题得失分情况,做好试卷总体评价及对全年级不同层次班级的各项数据统计。做到对学生做题的情况、各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心中都有底,摸准学生的心理从而准确找出学生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分析错题原因,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 ‎2  学生初估 ‎2.1  教师简单分析、介绍情况:本试卷覆盖范围是必修2、必修3第1章~第3章,本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69,创新班平均分:77.73分,实验班平均分:74.31分,普通班平均分:65.09分;年级最高分:94分;及本班的平均分、最高分、分数段分布。其中难度系数小于0.5的试题是选择题的第9题、第11题、第27题、第43题、第 44题、第 47题、第 55题以及简答题56第(3)小题、57第(2)小题、58第(3)小题。‎ ‎2.2 在答卷纸暂不发放的情况下请学生根据手头试题进行回忆,尝试自己估计得分情况并记录。这段时间学生必须独立思考,不得与他人交谈, 教师边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估分边收集有价值的卷面答题信息,安排3至5分钟。‎ ‎ 2.3  小组合作:有疑问不能确定得分情况的地方可以提交小组,开展小组内相互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问答、讨论、交流,使每位同学都能比较准确进行估计。然后提交共性问题:对于较难题组内解决不了,则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全班共性问题,请老师进行评价讲评。‎ ‎3  教师课堂讲评、学生再估: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总讲评重点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难度系数小于0.5的试题发生错误的原因及解题切入点。‎ ‎3.1  按方法分类评讲:归纳试题的各种解法,并从中比较出最新颖、最简练的最优解法,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捷径。 ‎ 例:第9题: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8     D.1/4‎ 此题只要删除aa后将AA与Aa重新划比例得:AA=1/3,Aa=2/3,随机交配一代后,aa= =1/9 。‎ 例:第14题: 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1/4      B.3/8      C.5/8      D.3/4‎ 此类题目如果直接采用棋盘法进行计算也可以,但很花时间,而且极易出错,不防先将子代表现型相同于两亲本(ddE-F-和D-E-ff)的个体数先计算出来,相同于两亲本个体数= 然后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1-相同=1-3/8 = 5/8。‎ 例:第44题:某雌雄同花植物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以纯合的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或9:6:1或15:1,那么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则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3、  1:2:1和3:1          B.3:1、  4:1和1:3‎ C.1:2:1、  4:1和3:1          D.3:1、  3:1和1:4‎ 本题出现了学生陌生的比例:9:7、9:6:1、15:1。此类题目首先是要把我们不熟悉的比例转化为我们书本上已有的,我们已经学过的比例。性状分离比我们已经学过4种(实际上是2种):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分离比1:1,杂合体自交分离比3:1;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二对等位基因控制二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分离比=1:1:1:1,杂合体自交分离比(3:1)2=9:3:3:1。本题中的所有比例均来自9:3:3:1,弄清这一点后,再做题就比较容易了。‎ ‎3.2  按错误原因分类评讲: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 ‎ ‎3.2.1  审题没到位: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知识不牢。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 例:第27题:某成年女性因患病导致性周期停止,并出现泌乳现象,据此推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胸腺      B.垂体     C.卵巢     D.乳腺 ‎ 如果学生没有审题仔细,把"出现泌乳现象--催乳素能促进乳腺生长和乳汁形成"与"孕激素刺激乳房准备哺乳"混淆,则极易错选C选项。‎ 例:第43题:大肠杆菌的噬菌体M3的核酸中碱基组成如下:A占23%,T占36%,C占20%,G占21%。已知该噬菌体控制某外壳蛋白合成的DNA的碱基有150个,则合成的外壳蛋白中的氨基酸至多是(    )‎ A.25    B.50    C.100     D.150‎ 如果关键词"A占23%,T占36%,C占20%,G占21%"分析不到位,不能从中挖掘隐含条件从而获得"大肠杆菌的噬菌体M3的核酸中A≠T、C≠G"的有用信息,即不能得出"大肠杆菌的噬菌体M3的DNA是单链DNA"的结论,那么在解题时就会惯性思维采用公式:氨基酸数目:mRNA碱基数目:双链DNA上碱基数目=1:3:6,从而错选C选项。‎ ‎3.2.2  书写不规范:在书写时应按要求作答,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能用书本上的的语言尽量用,实在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关的答案则力求用生物学术语、概念、知识原理等知识性语言组织好答案,口头语能不用则不用。‎ 例:58.(3)利用自然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剪秋箩,如何在实验室培育出上述自然种群中不存在的剪秋箩?请简要叙述一种培育方案。‎ 此题实际上是"单倍体育种"的一种变形运用,在"单倍体育种"中先采用"花药而本题中第一步是先采用"卵细胞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获得纯和的二倍体"。如果学生能联想书本知识则很容易回答完整,但如仅凭日常知识则不能很好完成。‎ ‎3.3  学生再估。学生带着悬念听教师重点题的讲评后,再次进行自我评估,并记录分数。‎ ‎4  师生互动,学生自我评判 ‎ 教师将答卷纸发下,表杨班级中部分较好学生成绩及进步较大学生的成绩。然后请学生将自估分数和答卷纸上教师打的分数进行比较,检查学生自我估计能力,了解教师批改试卷规则和要求,并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 ‎       5   考后反思 引导学生摘录"有感觉的生物题目"(不是错题集,而是不管对错,让自己深有触动,有收获的题目,这样不会让学生有抵触心理),总结考试成败的原因,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做到人人"考后100分",以利于下次考试时扬长避短。归纳解题方法和技巧,及时将讲评中获得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包括:‎ ‎①本次期中考试卷易错点总结(失分点一定也是长分点!)‎ ‎②有哪些经验值得保持?哪些是由于知识性缺陷而导致失分?哪些地方的错答是审题、解题思路不合理而未避免?‎ ‎③采取的措施和努力的目标 ‎4.2  试验结果 ‎ 高二(3)班53人,高二(4)班46人,高二(10)班57人,三个班级三次按学生自我评定成绩离实际值等级(等级分为: ±2分为优 、±5为良、±8分为中、±10分为及格、≥±10为不及格)曲线图分别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2高二(3)班三次自我评   图3高二(4)班三次自我评 定成绩离实际值等级图    定成绩离实际值等级图 ‎ ‎ 由图2、图3、图4这三个平行班三次按学生自我评定成绩离实际值等级图可以发现,学生的每一次自评自估,都向正确的认知接近了一步。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更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 ‎ ‎5  讨论 ‎ 在高二生物试卷讲评课中采用初估一再估一评判模式的"自估" 式讲评方法,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估、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发展的机会 ,引导他们自己去揭示知识发生过程,自己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的结论,自己去评价自我、调控 自我、发展 自我。"自估"式试卷讲评过程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创新品格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 ‎ 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构建[J].温州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第26卷第4期:104-106.‎ ‎ 陈洧慧,吕耀平. "自估"式试卷讲评课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22卷第5期:133-134.‎ ‎ 刘俊秀.高中生物讲评课探究与实践[J].中学教师,2009, 第1期:53,68.‎ ‎ 李欣航,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在初三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 第12卷第3期:24-25.‎ ‎ 楼荷英. 自我评估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J]. 外语教学,2006,第26卷第4期:60-63.注释 ‎ 陈洧慧,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载《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33页.‎ ‎ 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构建》,载《温州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04页.‎ ‎ 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构建》第105页.‎ ‎ 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构建》第105页.‎ ‎ 陈洧慧,吕耀平:《"自估"式试卷讲评课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第134页.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