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试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试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试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的知识也迅猛增加,阅读乃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诸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重要尺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又是学生个体从文字作品中获取信息的独立心智活动。本文试就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探讨。关键词:阅读能力;个性化行为;主体;客体正文: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听与读是信息的输入,说与写则是信息的输出。读是接受信息,同时也是在学习表达方法,说、写是表达,同时必须应用听、读中运用的知识,读是基础,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人类创造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书本来积累、保存和传播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一个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各学科学习以及他今后的发展和日常生活。从社会需要考虑,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适应未来的发展。人类通过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接受外界的讯息,学习各项新事物,其中视觉占全部学习比重的83%,听觉占11%,其他三觉则占6%,然而视觉学习中,以阅读来吸收的资讯占了绝对的比重,这也说明了阅读是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阅读没有年龄界线,引导孩子走近书的世界,愈早愈好。犹太人有一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所以陪孩子阅读(从零岁开始最好),充分挖掘孩子无限的潜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文化营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个学习阶段才开始的任务,那么当今所谓e时代孩子的阅读环境是怎样的呢?幼儿园时期,学校教导以游戏为主,内容偏重在感觉、运动、社交及知识、语言的学习机会,并未真正建立阅读的基础;小学时期,在学校面临过量的功课压力,阅读内容均偏重于与校内有关的课业内容,回家后也没有推动力去阅读。可以说当今e时代面临的阅读环境显然是不足的。根据1998年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38%的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无法达标。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孩子甚至读不懂儿童读物中的一个小段落。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在阅读上出现的问题就更大,在许多低收入城市学区四年级学生阅读无法达标的比例接近70%,真是匪夷所思。由于阅读能力低下而产生的一连串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全国几童健康及人类发展学院(NICHD)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当孩子出现阅读障碍后,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跟踪调查结果还发现,在这些孩子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也因此而十分低落。由于缺乏阅读能力,他们几乎丧失了学习文学、科学、数学、历史及其他社会科学的能力。在中学时代,阅读能力好的孩子在学期结束时可以阅读至少1000万字,而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阅读文字还不到10万字,糟糕的阅读水平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少学生开始逃避阅读,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到了高中时代,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们开始痛恨阅读,因为阅读让他们感觉自己很笨,研究还列举了阅读能力低下在教育和公共健康方面产生的恶果。据统计,在10-15%的退学孩子中有超过75%的人存在阅读障碍。另外有接近一半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过阅读困难,阅读学习的失败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据NICHD的研究证明,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其刚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来的,存在阅读障碍的孩子阅读课文时相当吃力,不是他们不聪明,主要是在婴儿和孩提时代缺乏与成年人的口语交流,缺乏早期的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前,阅读教育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孩提时代所接受的口语和理解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在词汇运用、书面语表达、理解力等方面综合能力。如果经常给小孩子阅读一些读物,他就会对语言的声音产生兴趣和愉悦感,这为进一步掌握语言的节奏、韵律、结构和基础元素等打开了大门,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用词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在与成年人的交流中培养起来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大人为他们讲解图画书中得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注意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家长、老师在孩子阅读过程中,给他们更多的思考和谈论的空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愿望和习惯,塑造出一个具有自觉阅读和熟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综上所述,我们对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阅读能力的培养须从早期开始。然而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来说,要防止更多的学生出现阅读方面的问题,以防患于未然。下面就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从中学生角度,进行一番尝试性探讨、研究。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精神,即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阅读,同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状况,鼓励他们制定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向,当学生培养起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则指目可待,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非智力因素中培养阅读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对于人的智力范畴和非智力范畴的界定,则对人们进一步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提供了理论契机。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自我发展具有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弥补作用等,每一个个体的智力因素不尽相同,非智力因素更有差异,而且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更是干差万别,这其实就从主体的角度承认了阅读是主体的个性化阅读。因此以下几个方面十分重要。l、意志型兴趣的培养“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兴趣是一个人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刨造性的智慧。但是兴趣的作用又具有两面性,仅有兴趣一定无法实现人的主体发展,兴趣太广泛则不利于主体的深入发展,兴趣的狭隘则不利于主体的全面发展,而意志作为主体的自觉性心理机制则可以弥补兴趣的这些缺陷,既要尊重个体的阅读兴趣,更要以意志来匡正兴趣的发展。所以培养个性化阅读兴趣应该注重于将个体的泛兴趣转化为意志型兴趣。 2、个性化阅读意识的树立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意识的养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中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程度。要形成个性,还必须在共性化的基础上有区别地形成个性化阅读意识。首先要学会选择,选择适合自我主体需要,能有效激发主体潜能,能对主体现有知识体系形成冲击和提高的阅读内容。如,中学要求完成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由于《西游记》情节内容比较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也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满足了主体的需要,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潜能就会得以开发,为今后的深入阅读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树立了稳定的个性化阅读意识,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其次要抓住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直觉,忠实于在阅读对话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会,然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检验,不断丰富自我主体的精神世界,创设平等开放的交流情境,比如,《西游记》读后,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我体验、感受的基础上交流。争论,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诞生思想的精髓。3、创造性审美阅读的养成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空白和不确定性,这样就使文本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在阅读中要调动现实生活世界的经验和想象力去填补,因而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阅读主体常常会带着预先设定的某种期待进行阅读,这种期待往往会限制阅读的意义延伸和多角度拓展。 “留白”是模糊语言的最大特点,也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性”,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文本的语义层面来讲,艺术空白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鲜活生动。“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模糊语言的“留白”主要表现在:①视觉布白。视觉上的“布白”就如同电影中的“空镜头”,例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就是一组空镜头,只有景物转换而不见人,但却无处不在写人,写尽战乱之后离群索居又不甘寂寞的诗人胸怀,以“空白”的艺术,揭示了心灵的秘密。②听觉布白。听觉布白,一种表现为“无言”、“无语”“无声”的艺术。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声的言语,胜过了明白直露的千言万语,富于艺术感染力,因而引起了千古的艺术共鸣。③情节布白。根据构思炼意,布局谋篇的需要而在情节上留下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缺隐。如《孔乙己》结尾处这样写到:“我们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在此处作者用了“大约”又用“的确”是否矛盾呢?孔乙己的结局到底如何呢?作者有意留下这一情节空白。④意义布白。即含蓄和意境的创设,创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这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就是文本的意义空白。如《为了忘却的记念》题目本身就是作者创设的一处意义空白,忘却就是忘记,记念就是怀念,不忘记,二者意思相反却并存于一题,其中有丰富的潜在内涵。长期训练学生对艺术空白的解读,不仅能拓宽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体验,还利于借助艺术空白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打破这种期待或者加以调整,在文本的开放性和多义性空间自由地翱翔。 4、个性化阅读信息的反馈与处理 阅读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频繁的活动,既有仅仅局限于主体内部的信息整合,也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对话。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反馈信息对阅读的个体情感、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机调控,即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充分的对话中得到同步的发展,又使兴趣、情绪得到匡正,动机得到诱发,意志得到锤炼。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他们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挖掘、激发与合理的调控,从而实现消极性非智力因素向积极性非智力因素的转化,使其在阅读中发挥能动作用,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个性化的精神活动。二、家庭社会环境中培养阅读能力 “生活无处无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家庭与社会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阅读资源。每个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拥有阅读资源。家庭藏书或订阅的报纸杂志更是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家庭成员资源,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语文素养、见闻经历、知识技能、读吐行为和兴趣爱好等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观念不同、角度不同,对书的认识自然也不同,而也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激发碰撞和交流,开启智慧,提高认识。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学校,社会现象,自然人文景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形式多样活泼,可以说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有效地利用家庭社会的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三、课堂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注释,很好地表达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精神与要求,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解放教师,放手发动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尽力把文章本身的文字材料看准确,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倡一种“百花齐放”的结果,再通过“百家争鸣”去伪存真。如:对文言课文《两小儿辩日》寓意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思考、体验、感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争论,学生的思维就会闪现灵动的火花,各种个性解读精彩纷呈: 有的学生认为,是“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嘲讽”;也有的学生认为,是“肯定少年儿童好学多思”;还有的学生认为,“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不少的学生认为,“说明学无止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争论,教师再加文引导使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哲理。这一独特体验的过程为今后阅读能力的升华奠定有效的基础。 尊重学生,珍视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同读者,由于不向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及思维角度,所以对文本的理解也应该大多是多元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创造机会,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给予时间,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能读”并不是终极目的,“ 吸收、借鉴”的目的完全是为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多快好省地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 四、实践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思考的对话过程。个性化阅读体验最终要通过语言、行动等外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就要从自我对话转换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一方面来,适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实践活动,为他们搭建起进行沟通与提高的交流平台,既为个性的展示提供一个引人关注的舞台,其互动作用也将带动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共同提高。恰当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向功能和唤醒功能,能促使人的行为指向某一优秀的客体,从而能够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交流中,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力得以展示,同时还能够唤醒带动整体的提高,个性与共性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美文阅读推荐比赛;读书笔记交流及读书报告交流会;开展自编教材活动;开展推荐一本好书,并举行读书征文比赛;举行自编小报展评;古典诗词联句比赛;出黑板报、专刊或开辟专栏推荐挂作;文学社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到图书馆或网络教室上好自由阅读课或专题阅读课;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主题频道,为阅读及创作提供便捷的展示平台。实践证明,在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实践活动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有效地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共性交融的关系,培养中学生的个体心智协调发展。某种意义上说,在语文诸多能力中,阅读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不敢说,会读的人一定就会写,但会写的人一定会读,能读,善读。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为了能使孩子们得到最大的财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及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爱读书的下一代,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民族。参考文献:《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