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论文之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 ‎  作者:邹荷英   ‎ ‎  目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不良现象: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学生却没有应有的发展。那什么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怎么做才能得到有效呢?‎ ‎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  尽管有效性教学的实践操作众说纷纭,但我们认为要提高我校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可从这几方面尝试:‎ ‎  一、教材要“吃”透。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比如《台阶》,写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一个现实的朴素梦想,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勤苦劳作的一生。“父亲”‎ 是中国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缩影,他的欢乐与忧愁、辛劳与梦想是千百万中国农民所共有的。作者的目光投向的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父亲,更是在生命长河中无望挣扎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但有的教材却简单地解释为“通过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努力,表现了他深挚的父爱”,结果造成学生的思维堵滞,思考颇浅,学生仅仅是表面化理解课文。‎ ‎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  1、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启动情感。‎ ‎  首先,我们要善于抓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点创设情景,以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心底的共鸣;其次,学生不曾有过的某些经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把学生的学习放到虚拟的但又能真切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中。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深切理解父子之爱,用多媒体展示了父亲买橘子的整个过程,那穿着深青布棉袍的背影,那蹒跚的脚步,那笨重的身体,联想到家庭遭受的重大变故,再加上配乐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理解文中的情感自然铺设了很好的台阶。‎ ‎  2、播放感人音乐,调动情感。‎ ‎  创设语文情境,借助音乐是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和文字都都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感受,调动已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  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名曲《献给爱丽丝》。就在这柔美如水的琴声中,我们走进了乐圣孤独而坚强的晚年。贝多芬把一生献给了音乐,音乐就是贝多芬心中的爱丽丝呀!这样的开头就给学生学习本文创设了一个优美而轻松的学习情境,从而也激发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三、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最终由“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体悟方法,努力提高自己。‎ ‎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们就以课本剧的形式展开教学。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编,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角色,并将其特点尽情展现出来;设计表演时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课堂上大家对表演点评。为了使自己的小组成为最优秀的,人人主动参与,甚至有的小组还自制了道具,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做到了学科间的整合,更是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 ‎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  四、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都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课文内容有的关于战争时期或上个世纪的有关事件、也有异国风情的、感受科幻之神奇……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那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透彻的,毕竟“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多媒体是一座跨跃时空的桥梁,化无为有—— 拉近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三者之间的感情。‎ ‎  在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自然迸发是学生领悟课文意蕴的完美体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再现生动感人的画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带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领略祖国风光,异域风情。‎ ‎  如《黄河颂》一课,作者向我们再现的是黄河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的民族精神。可对于很少接近自然的学生而言,但对于黄河无论从观看的角度,还是它的气势是比较抽象的,仅凭文字描述学生很难感受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突破时空亲自去领略它的魅力。这样由于学生的“身临其境”,再回到课文,阅读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黄河的气势,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就比较容易入手。‎ ‎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趣、理的挖掘,这将是一条艰巨的道路,但我想只要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必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以上均为一家之言,上有不妥和不够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正修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