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项策略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项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下面谈谈本人在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一、“情”与“法”的互动是打开班级管理之门的金钥匙 情(指情感教育)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但只有情,班级管理缺乏力度,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的随意。法(即班规)能使班级管理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从制度上访止了班主任抓学生就紧,班主任放学生就松的管理上的冷热病;能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确化、科学化,克服了教师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凭印象、凭感觉的模糊化管理。但只有法,只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只能治表而不能治里。只有情与法的的互动与交融,才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又能感化学生的心灵,达到表里兼治的目的。1、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 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忤,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1)用情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用自已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教师应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已先做到,用自已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教师的情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2) 用情温暖学生: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班主任应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讲伟人的事迹,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也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应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 ,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班主任应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3) 用情鞭策学生: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真心爱护自已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心理学的测量表明:“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开始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这些都说明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2、“法”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矩就是班级的“法”,就是规章制度,班规是其具体体现。那么班主任在德育的过程中如何用班规实施班级管理呢?(1) 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通过制定班规,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制定班规之前,我总是组织学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规范》、《课堂常规》等规章制度,使学生认识到没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风,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就会落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定班规的必要性。制定班规时,应实行广泛的民主。我先和班、团干部制定出讨论稿,印发给学生,组织大家反复讨论,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反复修改,使班规能反映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班规的内容不应有损学生自尊心、体罚学生等与教育规律、教育法规相违背的内容。班规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我的班规分为三部分,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共20条,它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及综合素质。(2) 持之以恒地落实班规:制定一个好的班规,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关键是要把它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仅靠班主任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为了落实班规,我们启动了二套管理系统,对考核结果实行双挂钩的管理办法。一是班干部轮流值周负责制,负责把本周学生遵守班规的情况记录下来,对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按照班规予以奖分。若有违反班规的同学,则向他发《违纪通知单》,注明违纪事由、扣分情况。另一套是值日班长负责制,负责当天班级的常规管理,每天小结。实践证明,这个管理办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在我校已被许多班级借鉴和采用,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班级管理的敲门砖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若是真正爱护学生,那就首先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的立场上同他们谈话、同他们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教师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尤其对助进生(有待帮助进步学生的简称)来说这项工作更为重要。下面谈几点做法: 1、 贵在诱发----捕捉学生“闪光点”。对助进生来说,我认为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助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助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助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2、 贵在引导----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还未出现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例如,新入班的助进生,往往会在新的环境中调整自已的欲望,这是转变助进生的大好时机。因此班主任要提前做好助进生的情况调查,因人制宜,主动而自然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对他们热情地关怀,积极地鼓励,真诚地帮助,促使其把调整自已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又如,某些助进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时,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如果这时老师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而再次振作起来,同时助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会因此得到新的契机等等。3、 贵在理解----抓住心理因素。初三上学期,同学反映,班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经常在一起。我知道后,暗中观察了几天,果然如此,但我并没有轻率地断定他们是早恋,更没有认为他思想有什么问题。我找机会分别同他们谈话,谈话中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像是无意似的谈起自已中学时代的青春萌动的感觉和我对青春期男女生关系的看法。我始终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歧视他们。但他们分明感到了我话里的含意。我还送给了那位女同学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葡萄小的时候请不要摘它,因为它是酸的;要想甜,请等到它成熟的时候。”以后两人的关系一直很正常。三、班主任的形象,是班级管理的试金石班主任的形象即教师形象,指其德、才、学、识、体貌、性格等多种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风貌。教师形象的外显特征表现在教师的容貌、体态、穿着、谈吐等方面;教师形象的内在特征,表现在教师的性格、气质、情绪等方面;即容貌仪表因素、语言表达因素、行为举止因素、职业道德因素、业务水平因素。这五个教师形象构成因素,彼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教师形象核心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综合的感觉,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已就应当是这种人。” 由此可见,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1、 教师形象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对形象好的教师,大多数学生会产生一种钦佩感,师生关系容易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能缩小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有益于学生真实个性的显现。相反,对形象差的教师,学生会产生“离他心理”,甚至产生厌恶感,自觉不自觉地与之疏远,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 教师形象对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班级数名任课教师,学生对他们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对有的教师,学生自觉接受他们的教育,而对另外的教师则心存抵触,拒绝他们的教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形象。对形象好的教师,学生会认为其“言真可信,行正可效”,因而,对这样的教师的教育能自觉接受。相反,对形象差的教师,学生会认为他的话不值得听、不值得信,更谈不上仿效。教师一旦失去威信,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3、 教师形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限受教育的程度。因此说,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形象好的教师具有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 在学生心目中一旦形成优美的形象,便具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量,在学生心中会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中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而且在学生整个人生中,会起着持续不断的鼓动作用。相反,形象差的教师所表现出的工作懒散、治业不勤及道德品质上所表现出的疵点,会影响学生。为师不正,很难谈得上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总之,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形象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自已的形象给学生以感染和引导,教师的形象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学校的任何大纲、规章制度都有不能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教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的了”。是的,教师应以自已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优雅的仪表风度,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四、家校联系是班级管理成功的桥梁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社会各方面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班主任如何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目标上其实是一致的。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职业和道德要求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主任的心与家长的心自然就应紧紧联结在一起,这也是实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合作的基础。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外因,在教育学生成材这个目标上虽是一致的,但由于对教育复杂性的理解不尽一致,以及对学生教育方式上的差异,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当矛盾发生时,处于学校教育主导地位的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协调。 对班主任来说容易产生一种“我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我懂你不懂,我讲你听” 的心理情绪,于是常常有班主任“越位”去训斥学生家长。其实,现实生活中,班主任对学生家长在学问上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人格上学生家长与班主任更是平等的,因此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合作关系,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首先,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主动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在主动协调、密切合作中建立良好的道德关系。班主任在和学生家长一起研究对学生教育的问题时,要用商量、征求意见的口气,决不能居高临下地用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的命令口气。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接触绝不能带有世俗的功利色彩,在接待学生家长时,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都是班主任应坚决杜绝的心理。 再次,由于私立学校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性格爱好等了如指掌,而家长处于几乎一无所知的状态,为了让家长对其子女有较全面的了解,我在《家校联系手册》上设计了四个栏目,即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考试成绩报告、班主任报告、家长信箱等,并定时发放,使家校联系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班主任,只有强化和摆正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建立和谐、有序的联系,促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好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