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少年强则国强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少年强则国强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体育论文之少年强则国强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论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并不是学生自身方面的事,而是由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我们应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关键词:身体素质  每况愈下  成因  对策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怎么样的少年才算是“强”,我认为至少是拥有强健的体魄。曾经有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过我们中国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把这顶帽子甩掉了,但在2006年9月18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最新的调查结果中,却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反映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指标在下降:7~22岁城乡男女的肺活量平均下降了160~303 毫升;“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有些指标下降的幅度(如耐力素质)非常明显;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城市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已达到13.25%;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城市高中为80.98%。也就是说,我国在校的城镇高中生,视力正常的已不到20%。本文将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服务,为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服务。 一、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素质教育”大旗下的“唯分数应试教育”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06 年底,义务教育阶段“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9.8%;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加强质量评估与管理。但是,教育整体改革推进却举步维艰,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之下,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导致应试教育在实际中轰轰烈烈,越改越执着;整体上教学、考试、招生等人才培养环节不能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匹配,再加上教育经费在不断增长中仍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引发大家竞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择校而读,拼命而考,举全力考名校、名专业。人口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视教育为考大学,视考大学为改变命运和生活的唯一出路,使多数年轻人忽视体质健康。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造就了校长、家长、学生惟考定终身,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2、各级政府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中的体育地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振奋了民心,凝聚了人心,在此影响下,群众体育也在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2008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给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契机,让体育工作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获得了51金21铜28银的好成绩。在这表面成绩的背后,中国政府对其的投入是巨大的,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本身就存在重竞技、轻群体的现象,而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强化了这一现象。所以,虽然近年来体育事业取得了新成就,但有关青少年学生方面的体育工作却并没有实质性改观,国家体育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国家群众体育管理部门所做的就是开展了若干项活动,命名了2 万余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了2 500 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方面的投入不多,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3、学校对各项体育工作政策的贯彻力度不够 (1)在“安全第一” 的思想指导下,怕出事,怕承担责任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相当数量的学校、教师达成了“宁肯在教室坐出痔疮来,也不到球场锻炼”的共识,使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滞期。“宁肯在教室坐出痔疮来,也不到球场锻炼”,表明了学校安全工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巨大影响力,学校体育的工作者们“为了学生安全,只好牺牲学生健康,保护自己的饭碗”‎ ‎,这种做法显然与素质教育相悖,同时影响了体育课程标准的贯彻和实施。浙江省金华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施利东指出,目前,教师不愿教或降低难度教器械课是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体育教学公开课上也很难见有人上器械课。这一结果会带来许多问题,如不能完成课程计划等。他说,体育的课程计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制定的,器械课能促进学生的平衡、协调、力量等能力,而不教或降低难度教,会导致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下降。但很多学校就是为了避免出事故,出了事更怕部分家长在法庭上解决问题,出了问题会给学校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如生源、经费、名誉等,所以学校为了不出问题,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在教室,让学生足不出户,让学生“潜心修养”。(2)“升学率”左右着学生的运动时间曾有人调查,多数校长认为:学校要出名,就得提高升学率。而学生的升学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生源,第二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此,一些校长会加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取消与升学不挂钩的学科,争取保证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为学校创设高分、高升学率的品牌。在这些校长领导的学校里,学生学业负担明显过重,学习时间长,体育课被削减,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试问学生身体素质如何能说得上增强? 4、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充分 ‎ ‎(1)实施新课程以来,对体育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开设了多个选修项目以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要求,这样原来体育教师的数量明显不够,同时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素质水平有限,缺少技能特长或是不能一专多能,则很难担负起向学生传授多项甚至一项体育技能的能力。(2)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够,认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放羊式”式教学,或以场地器材不够为借口,课堂教学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对学生放任自由,体育课堂变成了“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无为状况,学生操场随意撒欢,老师回屋喝茶抽烟,这些现象都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进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      5、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够重视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是上世纪长喊不衰的口号。现在学校和社会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普遍存在着重智轻体的倾向。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很难一时半会就能马上纠正过来。学校和社会应多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着想,而不是片面、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灌输,发展体育运动要全社会行动起来。这一代的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霸王、娇娇女。虽然他们这一代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丰富的,前所未有的,比以往要优越的多,但他们所受“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升学竞争无硝烟的战争中,家庭和父母亲对孩子的培养注重于智力开发,注重于营养的补给,严抓子女文化成绩竭尽所能,却忽视了子女的体育锻炼,牺牲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于是有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读好书,前途就一片光明。 6、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不强 ‎ 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抓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把课余时间甚至是体育课的时间大多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的怕苦怕累或怕出汗后的麻烦,不愿从事耐力性或剧烈性的体育运动;有的学生由于家长认识上的偏见,行动上的误导和影响,体育运动积极性下降,促使大多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仅仅是建立在精神或是感官的刺激,宁可做体育竞赛的观众而不愿做体育锻炼的参与者。据本地近期调查,中学生体育意识支配下的体育行为,被动参与型、消极参与型居然占总人数的65 %(详见下表) 。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体质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体育意识支配下的体育行为调查结果 类    型 比 例 类    型 积极参与型 35 % 1. 热爱运动,有一种特长20 % 2. 调剂生活,休闲娱乐40 % 3. 健康有利于学习、生活35 % 4. 对体育正确的理性的认识5 % 被动参与型 65 % 1. 对体育缺乏深刻意识,认为体育是娱乐,看体育比赛比自身参加更有趣。 2. 在环境影响下,可以认真地进行体育锻炼。 消极参与型 5 % 1. 怕苦、怕累、怕晒黑等心理障碍 2. 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性的, 各种负面因素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影响将是长期而持续的。净化环境,‎ ‎ 最终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媒体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要整体设计、整体把握、整体实施, 建立整体的长效机制来实现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持续的提高。 1、加强各项体育工作政策的落实力度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国务院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上强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并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二要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三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四要以加强学校体育为重点,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前重要的事情就是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全方位加强体育工作,尽快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利局面。 2、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强化学生的体能锻炼 (1)加强学校体育,就是要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学校重要职责,摆到日程上来。首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和重点,各级各类学校理所应当地承担起青少年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一些地区,学校体育往往是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迫于种种压力,用“升学率第一”替代“健康第一”。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意见》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要成为推进学校体育深入开展的坚定推行者、组织者,让体育优先的理念在校园得到深入实践。(2)加强学校体育,必须把国家号召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落到实处。体育场地不具备、设施不齐全、时间没保障等诸多困难曾经束缚了不少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手脚,使学生在校锻炼无法落实。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加大体育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搭建平台。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标争优,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3)加强学校体育,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完善规章制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及参与意识,提高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选择和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         ‎ ‎3、加强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从思想上走近体育 运用社会媒体的力度,竞技体育资源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变得越来越大,已经到了改变人们消费取向,影响人们世界观的地步,特别是形形色色、无处不在的广告,无论你身在何处它都会以各种方式刺激你的眼球,成为媒体阵营的主力军。若想通过社会媒体培养女大学生体育意识,首先必须转变社会媒体过去只关注竞技体育的现状,在报纸、杂志、广播等形式上都有加大对体育锻炼的报道量,尤其对电视这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更是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不仅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报道量,还要大量开发以体育锻炼为主题的节目,并在可信度高的节目上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力争使体育锻炼深入人心;根据当今学生十分关注竞技体育、崇拜体育名人的现状,可以将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和对竞技体育的报道穿插起来,甚至有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创办竞技、健身合二为一的体育节目,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加上在节目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可以在体会竞技运动的激情与魅力的同时,学习健身知识、增强健身意识。 4、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以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需要 教师是教学的真正主体,高校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广大高素质的教师。只有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校必须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培养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首先,加强师德教育,‎ ‎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使广大教师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从严执教的自觉性、责任心。第二,制订长远有效地师资培训规划,实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建立完善课堂教学评估制度,以促进教师聘任制的真正推行,改革教师资格、职称,由终身制向岗位制过渡,构建校内、校际间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改变师资考察观念上的偏差—重学历,轻能力。 5、改革体育课程,让学生乐上体育课 ‎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上体育课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体育课充满趣味性。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课应该让孩子完成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照本宣科地进行竞技项目的教学,那是呆板的。要在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尽量多的时间还原学生自由活动。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体育趣味游戏,让体育课充满孩子的笑声,让孩子学得兴味盎然。体育课有了趣味性,孩子就会增加积极性,体育课便有了吸引力。(2)让体育课洋溢着人文光辉。体育教师要主动提升体育课的文化内涵。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要将形式单一的体育课上成蕴含体育人文知识、体育人人关怀、体育健康教育内容等文化内涵丰富的综合课。通过提升体育课的文化意义,增强体育课的人性化。体育课还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阵地,让学生在项目的学习中和思想交流中接受到励志教育。(3)让体育课始终充满盎然的活力。体育课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教法灵活多变,气氛生动活泼。倡导以多维的运动形式来设计体育课,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追求,让每一节课都有声有色。这样,增加了体育课的吸引力,更容易让教学目标达成,更便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数量的同时,通过优化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喜爱体育,在强调“快乐体育”的同时,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养成持之以恒的终身体育思想。 “少年强则国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强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少年来传承和发扬!中小学生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全国3 亿多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共同努力。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社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尽情地在运动场上驰骋,努力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和昂扬精神的青少年一代。参考文献1、王永强: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与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2月2、邱 远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因素及对策研究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第19 卷第4 期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5年12月 3、刘海元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   《体 育 学 刊》  第15 卷第1 期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 ‎8 年1 月4、李新红 李富菊   浅谈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体育世界》  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年3月5、王小梅   剖析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原因  《中学课程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6、宋澎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公布》  《工人日报》  第008版 2006年9月19日7、《陈至立--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   《人民日报》    第002 版                                           2007 年5月26 日8、吴淑珍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因素分析  《扬州日报》  第B04 版  2005 年11 月26 日9、本报评论员   学校要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大舞台——二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中国教育报》                              2007 年5月30 日第001 版10、孟昭乾    如何让体育课吸引学生  教研中心网   2008年9月18日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