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 ‎ ‎  松门镇象山小学  徐珍珍 ‎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要力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有效学习,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  【关键词】语文课堂  引导性提问  思考能力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但在我们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会思考,或者说缺少思考的动力。面对老师的提问,多数学生如老僧入定淡然处之,只等别的同学或老师来公布答案。几位积极举手的学生被叫起来回答却又答不到点上。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老师们尽心尽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没有半点提高。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围绕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效学习,提出几点体会。‎ ‎  一、捕捉提问时机,以情境促思考 ‎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  (一)从学生的思维状态捕捉最佳时机 ‎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课文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位”时,及时提问 ‎  所谓思维“错位”,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即模糊认识。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错位”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 ‎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发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深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探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  (二)在教材的精华处创设最佳时机 ‎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让学生有所悟 ‎  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促进思考有重要作用。‎ ‎  例如,我在教授《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时,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只抓住了两句话,一是:教育家说的话:“这个实验我做了很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二是:小女孩的话:“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  我把这两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设计了下列问题:1、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2、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抓住问题进行质疑并借题发挥,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受到了教育。‎ ‎  2.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让学生有所得 ‎  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盘古的身体变成世间万物,其中“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我就问学生:盘古的身体还可以变成什么?虽然课文没有写完,但通过这样的提问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  3.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让学生有所思 ‎  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 ‎  二、讲究提问的形式,以方法促思考 ‎  教师的提问要能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要注意提问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新颖性。‎ ‎  (一)激励式提问 ‎  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问是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的动力和关键。采用激励式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思考创造条件。‎ ‎  (二)发散式提问 ‎  采用发散式提问,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切入点思考。由点发散,多向思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广泛性,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思维提供契机。‎ ‎  (三)创新式提问 ‎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积极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发展,产生创新欲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维才会流畅,才会有创新的见解出现。‎ ‎  (四)逆向式提问 ‎  思维习惯的束缚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突破定势,采用逆向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反向思维中进行新的思考,促使学生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发表独到的见解。‎ ‎  三、站在学生视角提问,以真情促思考 ‎  (一)让学生愿意思考 ‎  我们认为要热情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在课堂中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多多启发,多多给予机会,多多表扬;对思考后仍旧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回答,不要轻易否定其中有用的部分,但不能随意肯定或表扬;对偏离问题的回答要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对大家都不能解决的,不要轻易草率作出统一答复或回避,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认真思考后再回答。‎ ‎  (二)让学生敢想敢答 ‎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思考,而是思考后不敢回答。因为一旦回答有误,就有可能受到老师的批评。也许教师会不经意地说:“你怎么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想不清楚啊!”岂知这样大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他们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从此再也不敢启齿,以至于不敢思考了。‎ ‎  我们应该这样认为:学生之所以来上学,就是为了求知,而在求知的道路上,孩子一定有许多不懂或似懂非懂的东西,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总会破绽百出,甚至完全错误。尽管如此,学生毕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只是可能因为考虑问题不严谨或推理有问题。如果帮他们及时去纠正这些错误,不正是教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回答问题的那些孩子呢?所以,要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就得敢于直接面对学生思考后出现的错误。‎ ‎  (三)让学生善于思考 ‎  在小学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确实很积极,发言踊跃,但很多都是在重复别人的答案或根本回答就牛头不对马嘴,有的根本没有倾听前面同学的发言或者问题的主旨,一站起来就是把自己的想法随意用简单的语言说完,甚至有些说到一半自己也不知所谓了。这样一节课学完,学生的思考能力一点也没有提高。‎ ‎  学生思考问题时应注意准确性,即要求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思考,有的放矢地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多扎实、有效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考回答能力。‎ ‎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将变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对话与交流的关系,课堂答问的方式也在灵活演变。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运用新颖、多变的提问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思考的能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 ‎  参考文献 ‎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  [2]《探讨如何设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现代阅读》 2012年03期 ‎  [3]《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4]《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第7期 ‎  [5]《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