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策略》实施方案
其他论文之《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策略》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当人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他就对这一事物反应更迅速,更准确,更深刻,记忆更持久。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意思是说,学生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专一地教,学生专注地学,学业很快就能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他的注意力。”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指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由此可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门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固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注意力的集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注意力的研究势在必行。 我校是一所国办小学,已经顺利地通过了现代化学校的检查。但在当前全国义务教育呼声高起而又急迫的形势下,自然就会提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现代化的课堂应该什么样?课堂上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首先是师生关系的重大变革,现代化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实现都应该是在师生关系真正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全面展开。 要想使教学质量真正搞上去,课堂上不光要抓纪律,更重要的是要抓注意力。这是因为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注意力展开,学生没有了注意力,教学效果就等于零。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本人从2011开始自己就独立设定了此课题,撰写了相关论文并获奖,后来经历了十年艰难而不懈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撰写了新课程实践研究论文集。现在正式确立此课题《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校微型课题。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注意力包括五大品质: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集中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认为对于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课题,其目的是帮助师生解决课堂最实际、最实质问题,对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绵上添花。为此我确定的课题研究发展方向是《如何更加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继续为学校的课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是认知主体,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高。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学生注意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还能培养人的能力,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的必要性 因为课前学生无论是学习用具的准备,还是精神状态的准备,都是课上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具体做法是: 1.学习用具的准备 从开始上课就让学生理解学习用具的重要性,就像战士手中枪一样。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爱惜书和本,并充分阅读和利用它们。如果学生学习用具不齐,而学生课上需要随时阅读课本、写笔记、做练习,这样不光课上学生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而且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 2.精神状态的准备 不盲目地用强硬的方法去抓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方法只能是使学生表面上似乎注意力已经集中,但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是紧张的而不是放松的,不可能真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是通过让学生真正理解上课前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对于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性,使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课前状况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如课前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及时表扬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和一些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要更加关注和调节好他们的课前精神状态,这样学生们对老师有了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课上学生注意力就会自然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设计是否周密科学直接关系到课上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并维持长久,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是: 1.设计四个环节 这四个教学环节是:情境引入、适时设问、板书重点、学生反问。我认为一堂课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教师一开始就要利用无意注意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否则学生注意力就会无的放矢。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是,无意注意总在有意注意之前,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容易开始。课堂教学策略之二是,采取多次无意、有意注意的循环,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难易能够交替进行。另外教学主要环节总是有设计好的简明“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积极活跃的思考状态之中。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如何使学生产生共鸣,如何使学生积极去思考。只要教师“提问”到位,一直符合学生当时的学习心理,那么学生的课上注意力就能够一直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从而最终使师生课堂教学合作达到默契的程度。 2.设置两个评价 这两个评价是对学生的问题评价和作业评价。问题评价有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说出、写出思考性问题,课上及时表扬回答准确、提问有深度的学生,并记录在册,作为平时成绩参考。作业内容设置为分层作业,对于分别完成作业好、完成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作业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好、阅、(空白),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的放矢,并能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结果的反馈,从心理上树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课上注意力的进一步集中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学生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学生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 1.关于准确性 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学生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学生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学生就会有一种亲近感,学生在课上从心理上就会自然投入了。 2.关于生动性 一个教师课上心理状态很好,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吸引住学生。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3.关于有重点 如果一个教师注重突出重点,那么课前对于知识已经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于是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会既简单又清晰,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骨架”部分,这对于学生主动去添加知识的“肌肉”部分已经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注意力的保持和加强。 4.关于有深度 如果教师对于知识的显现缺乏深度,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就十分平淡浅显,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就会缺乏足够兴趣,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学问精深,又善于表达,能够深入浅出,使学生觉得通俗易懂,就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利于知识掌握。 总之课堂上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才能够有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为主。 研究者主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针对某一类学生、某一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在行动中根据课题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和修正课题目标,给课题研究以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使研究价值凸现。 2.以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为辅。 采用全面学生问卷和个案调查的方法,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课题研究的相关手段:随堂录像、摄影,问卷调查, 2.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读后感、研究案例反思、撰写论文。 3.课堂使用的辅助手段:课件、光盘、视频、图片、模型、标本等。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4月):收集资料和实施调查,进行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具体设计。 2.实施阶段(2011年5~11月):进行各项研究,从各个层面总结各项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1年11月):进行实践成果的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