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心得体会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心得体会 近期,我阅读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的第五辑关于研修文化的部分,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教时间不长的语文老师,“职业倦怠”这个看似离我很遥远的词语不知从何时开始萦绕在我的整个工作中。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琐碎的班级事务、繁重的课业压力等问题接踵而至,慢慢的好似失去了一开始从教的动力与激情。但所幸的是,迷茫期的我遇到了这本书,它为我今后的教职工作又重新点上了一盏明灯。 温儒敏教授首先肯定了教师的职业性倦怠这个问题是一个司空见惯,很现实的问题。教师工作常见的两种累:一是超负荷运转,体力上的累;二是精神上的虚脱,是心累。职业性倦怠就是“心累”,是精神上的疲惫,很可能表现为对自己所做工作的麻木、厌倦。温教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们出了几个主意,我觉得很有助益。 第一,要懂得必要的平衡,要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平衡。温教授提出了三句话帮助我们减少一点职业性倦怠:承认现实,着眼未来,懂得平衡。承认考试的存在,考试既然存在,就一定会有成绩的比拼,会有优劣的对比,我们必须正视承认这种现实;着眼未来,我们要看到现实中的不合理,不能因为现实就熄灭了理想的灯,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对于学生,教师的人格、德性、品行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在德性修养的道路上,在向善而行的旅途中,教师应义无反顾,不遗余力地呵护学生思想中每一颗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对着这世界,拥有阳光,积极的心态;懂得平衡,懂得相生相克,要学会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让学生那么死板。我们还是应该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平衡能力并让教学有适当的平衡上多下功夫。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普遍焦虑,这和职业性倦怠的关系很大。过量的信息,来不及过滤、处理就被人们吸收,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有“定力”,也就是要有应对和过滤复杂信息的能力。多读书多看报,尽量减少自己的一些困扰与烦躁。 第三,要有一块“自己的园地”。读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在现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更应该从人的精神需要的角度来看待职业发展。要给自己沉淀的时间与机会,要有精神归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解决焦虑,释放压力。 要把读书作为良性生活的方式。我一直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太多人喜欢庸人自扰,当你难过、郁闷、倦怠的时候,就去看书吧。将读书纳入职业发展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灵魂充实了,自然也就没有焦虑了。 要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这就不是平时为了给别人看而做的规划,是真正的考虑到未来,有聚焦,能实现的规划。 总得来说,教师是千万普通岗位中的一个,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会面临各个职业都会经历的职业倦怠和焦虑。但教师同样也是一份需要奉献精神的工作,他要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尚未成年的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将来。因而我们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己职业倦怠的问题,在工作中尽可能的投入最大的热情,为孩子们在将来树立好一个榜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