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谈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谈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论文之谈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谈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时事新 闻 历史 教学【内容提要】:我们天天读书、看报、听新闻 广播,那么,可否把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时事新闻加以挑选和整理,并 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增强教学效果呢?本文针对这一设想展开初 步的探讨和实践。 明末政治家顾宪成在东林学院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 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很 喜欢这一副对联,因为它就是校园的真实写照:和风细雨衬托着朗朗的 读书声,芊芊学子学好本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本来就是为了 应用,如果读书但是不能用到实处的话,那么读书也就是枉然了。今天, 新课程改革很强调的一点就是学习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针对历史科的学习来说吧,我一直认为学习历史不能只埋头于故 纸堆中,可记得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规模宏大的历史巨作《资治通鉴》, 当朝的皇帝评价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 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更重要的是用过去的经验教训来考察 人们今天的行为,为未来规划更合理的蓝图,所以,过去、现在、未来, 三者都要同样的重视。列宁说过“忘记过去等于背叛”,那么我们可否 仿照一句“无视现状等于逃避”,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历史,简单来说 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 史就是今天新闻的根源,所以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我反对停留于教材 所限定的时空当中,而应该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事实上,不 单只政治科的教学需要时事热点,其实历史课堂也需要时事新闻来充实 我们的课堂,经过实践,我发现,把时事新闻引进课堂中确实能收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一 利用时事新闻导入新课从课间的喧闹过渡到学习 状态,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所以一般来说教师进入课室后,很少一 开始就迫不及待地讲述新课内容,特别是文科的教师,教学流程一般有 一个导入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心绪的调整,时事新闻为我们的“导入” 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比如说,在讲述中国近代史过程当中不可回避 的问题就是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中国的民族危机越发严重,中 国人民同仇敌忾,但是世易时移,现在的学生好象对中国人民民族情感 的理解并不那么清晰,在进行《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 时,我就利用了一段时事新闻:2004 年 8 月 7 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 行了第 13 届亚洲杯决赛,由中国队迎战日本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中 国球迷对日本队嘘声四起的现象,赛后更出现中国球迷聚众烧毁日本国 旗的事件。然后我就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现象,中国球迷的行为是否仅仅因为这一场球赛而引起的;如果换了是 中国队迎战别的一支队伍,就算赛果依然是中国队输了,也会出现中国 球迷这些过激的行为吗。经过引导,学生很快就可以跟新课的内容联系 起来:日本对我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一直到今天中国人民民族情感所 受到的伤害还没有完全的复原。 一些时事新闻的篇幅虽小,但也不能忽视其作用,只要稍微用心就 可以利用到我们的课堂上:投影一幅《大卫》雕像的图,在旁边配上一 段《我脏吗?——尘秽 129 年 洗澡七个月》的新闻,学生看了之后, 自然就会疑问:《大卫》像怎么那么厉害,要劳师动众地花七个月时间 给他进行清洁?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入讲述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了。有 了一个好的导入过程,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这是成功的课堂教 学的一个开始。二 利用时事新闻丰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与认识, 增强历史判断力讲授《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 时,中美关系的改善是重点内容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由敌 对状态逐渐趋向缓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打破横隔在中美两国之间 这块坚冰的就是有名的“乒乓外交”,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小 球带动大球”的佳话,对于这段深刻影响中美历史的乒乓外交,同学们 都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教材对这方面的介绍却很有限,我从报纸上截下 了这么一篇新闻《科恩上错车开启乒乓外交之门——“乒乓外交”起始 人科恩去世,庄则栋在广东中山讲述 38 年前车上相遇的经典一刻》,学 生读了这一段新闻之后,认识到影响中美两个大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乒 乓外交”原来是起源于美国运动员的一次小失误——上错车,同时大家 也惊叹于中美两国外交家敏锐的政治触觉,一致认为:不可忽视细节, 成败往往系于小处。美国是当代世界的头号强国,常以世界警察与地球 和平维护者自居,常插手别国事务,在今天中国对外关系上,“美国”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学生对美国历史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在 讲述近代美国政制发展史的时候,通过材料要求对美国《1787 年宪法》 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材料中,学生比较容易地归纳出《1787 年宪法》的 进步性,而其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归纳为: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但是学 生似乎对种族歧视不以为然,说出“种族歧视”四个字的时候,有些人 脸上还面带笑容,学生无法想象生活在种族歧视之下的美国黑人,其遭 遇是如何得悲惨的。我向学生介绍了最近一期《六十分钟时事杂志》的 内容:1955 年 8 月,一个 14 岁的芝加哥黑人少年埃默特到密西西比州 探望他的祖父,当时的密西西比洲是美国种族歧视严重的地区之一,实 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用餐、喝水、投宿的地方都有专门的规定,白人 看不起黑人。一天,埃默特跟表兄弟到一家白人所开的杂货店买东西, 走的时候,埃默特向白人女店主吹了一声口哨,想不到就是这一声口哨, 埃默特招来了杀身之祸。当天晚上几个白人把埃默特绑架了,并宣称要 给其他黑人一个教训的榜样。三天之后埃默特的尸体被人在一条河上发 现,埃默特生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这件事引起了整个美国的轰动,但 可恨的是密西西比州当地的司法机关经过审判,居然把肇事者无罪释 放,一直到今天埃默特的家人还在为替埃默特伸冤而奔走。学生听了之 后,都觉得骇然听闻,一声口哨就夺取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当然,我向 学生讲述这一新闻,并不是要突出黑暗的一面,只不过是学生应该有知 道历史真相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带出一个信息,就是民主政治的发展 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正如埃默特事件发生将近 50 年之后,美国司法 机关决定重审案件,对有罪的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一定要给于法 律的制裁。连标榜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度——美国尚且需要时间来完善 自己的制度,那么,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就更需要时间与空间,美国是否 应该检讨:有必要每年都拿中国的人权状况来压制我们国家吗?应该看 到中国在完善政制方面所做的努力。我想,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得到 的知识会更多、更丰富。 三 利用时事新闻延伸历史课堂可以说学习历史是“小知识,大智慧”, 如果我们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考察今天的社会,对于各种现象的理解就 容易得多,反过来,用今天的新闻也可以印证学过的历史知识。我把一 篇新闻报导——《欧洲王室步入平民化时代》用到了关于英国近代政治 制度的确立那一课的教学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度,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这一制度成为近代欧洲资本主 义立宪政体的典范,学生对于今天所看到的欧洲王室“统而不治”的地 位不堪理解,于是我以这一新闻做为例子,让学生明白:王室与平民通 婚,本身就是其权力下降的一种表现,因为在君主专制时代,皇室血统 的保持是不容许他们与平民通婚的,只有门当户对,才能突显王室的高 贵性和权威性,当代越来越多的王室子弟跟平民通婚,表明他们平民化 的趋势已经不断的加强,在国家事务中,他们越来越成为一种传统的象 征,而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持有者,王室不再神秘了。时事新闻的素材 实在是很多的,今年适逢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民主党与共和党为拉选 票而各出奇谋,相关的新闻报导铺天盖地,所以在讲述美国两党政治的 时候,就可以选择性的把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现实新 闻资料相结合,把整个课堂延伸得更广、更深。四 利用时事新闻增 强历史课堂的魅力戴着老花镜,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师形象已 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需要,博古论今的老师才更受学生欢迎,“事事关 心”本来就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要求,读书看报也是我们本身乐意做的 事情,那为何不在我们读书看报的时候加多一个心眼,留意和搜索一些 有效的新闻时事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让新闻成为沟通过去历史与现实 生活的一道桥梁,同时也使历史课堂教学多一个特色,增一份魅力。以 上是我关于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的一些实践与体会,适当运用 新闻资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 这些实践让学生明确一个信息:事实上,“历史”并不枯燥,只要你善 于发现,其实历史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感 受”历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