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挖掘文本空白体悟文本蕴蓄
语文论文之挖掘文本空白体悟文本蕴蓄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欢迎访问cz910.com 内容摘要:一篇文本,总是有着很多“空白”和未定的点,使读者不可能一目了然地把握到文本的全部内涵,这种“空白”正是阅读的审美价值之源。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阅历、审美情趣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挖掘文本中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来填补文本的“空白”,使学生能够凭借“空白”,走近作者,感受形象,走进文本,体会蕴蓄。 关键词:空白 挖掘 想象 所谓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活动也才会成为真正的精神享受。语文阅读教材中的这种“空白”,正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加以填补的契机和空间,它能驱遗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内涵及作者意图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对作品的意义达到富有鲜明个性的深刻理解。 新课标提出:“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化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果不启发学生用想象和理解来将文本中的不确定的部分予以确定,将文本中各层次上的空白予以填补,将文本中被省略的联系予以恢复,将文本中不连贯的图景予以整合,阅读就会变得肤浅,甚至很难进行下去。 文本的空白包括语义、句法、意境、情节等方面,这些空白是老师设计提问,引发思考,发现落差达成理解的关键之处,是激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一、挖掘语义空白,感悟内含 语义空白指文学语言中由于双关、借代、隐喻、象征等造成的意义上的未定性。如《孔子游春》中,孔子意味深长的话语:“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不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孔子说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进而联系上下文,体会出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泗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深思。由司空见惯的河水,他会想到什么呢?自由读第二段,划出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想想这段话的含义。 生:自由读课文。 师:指名读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第8自然段) 师:这段话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孔子由水的这几个特点分别联想到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穿石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师:齐读第8自然段。 师:孔子只是在论水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教育他的弟子也要作真君子,具有真君子的品性) 师: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水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 师:你还能从水的其他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吗? 生:(由水的清流透明联想到为人要真诚坦荡;由水的浩瀚无边联想到人要心胸宽广等;由水的默默流淌联想到为人要心地善良……) 这里通过文本中省略号这一值得体会,深入思考的语义空白的挖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孔子论水的目的——借物喻理。 又如《早》中作者后园梅花的一段描写“……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得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学到这一部分时我问学生:“作者写鲁迅课桌上的‘早’字,为什么还要描写梅花呢?”学生联系上下文,马上就悟到: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写梅花开得早,其实是写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一生。这些空白处含无尽之意于言外,要体会这种意思,不仅要联系上下文好好琢磨文本,还要从中作深刻的思考。学生通过对文本这些语义空白的想象,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也走近了。 二、体会句法空白,触摸意蕴 句法空白是对语言习惯性常规的破坏或反拨产生出句法上的未定性。句法空白产生于文学语言对日常语言句法规则的搭配方式的突破与反拨,它往往要打破语法和概念的逻辑序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发现了这样的句法空白,产生疑惑时老师要相机点拨。如《荷花淀》中水生嫂的“怎么了,你?”《雷雨》中“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这些句法空白语句中的潜在信息微妙而又丰富,我们每一个读者可以联系上下文,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以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提高语言感情能力。对学生来说,可使他们敏锐地语感能透过语句的表层意义触摸到内在的意蕴。又如,在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一文时,紧紧抓住“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沉思。‘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这处打破常规的省略,体会小姑娘此时的那种疑惑、茫然、稚嫩的心理。在父亲眼里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可在她看来这个连穿衣服都不会穿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呢?通过这一句法空白的触摸,让学生深深地感到爱因斯坦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的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科学事业上,这就是他最伟大之处。 三、填补意境空白,体悟情韵 意境空白是指对文外之旨,韵外之致的整体意境空白的填补,是古诗等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年》中强调指出:”作者胸有意境,入境始与亲。“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艺术地处理教学空白,除了开头引导学生背诵描写春的古诗,创设春的氛围外,再中间穿插进行诗意解说,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曲。解说娓娓动听,乐曲意韵悠然,学生便凝神入境了——解说完了,乐曲止了,全场仍然鸦雀无声,大家沉浸在优美意境的享受里…… 然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春江月夜之景进行拓展、补充,书写成文。又如在古诗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诗中的意境用绘画或改写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填补意境空白的有效方法。比如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意后要求将之改成记叙文形式,在改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去弄懂诗意,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种二度创作是对文本意境空白的填补,借此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一篇作品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 四、补充情节空白,丰满形象 情节空白是指一些文学作品在情节上留给作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来完成情节的完整及人物的塑造。通过补充的形式,情节在读者的想象中丰富起来,人物形象在学生的想象中高大起来。比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文中有一处: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时引导学生想象续写,孩子们联系上下文饱含深情地写道:”他向已经倒在地上的大黑骡子走去,走到跟前‘扑通’一声双膝跪地,用手抚摸着大黑骡子,热泪盈眶,此时风在怒吼,仿佛在为他哭泣。彭德怀向天长啸:“大黑骡子,你虽然为革命牺牲了,但你的精神与我们红军同在。”说完,他将自己的军帽拿下来,对着大黑骡子深深鞠了三个躬,然后悲愤离去。学生在回味、沉思和想象中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彭德怀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不爱大黑骡子,而是为了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爱大黑骡子,他更爱他的战士。这样,彭德怀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高大,心中也升起了一片崇敬之情。又如《大江保卫战》中点面结合,将解放军官兵不顾伤痛保大堤,困境中勇救群众的壮举作了描写:“ 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这里连用了两个省略号,留下了供我们仔细想象与用心体会的两处空白,赞颂了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充分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 在小学课本里,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老师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想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空白,学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想象来填补空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他们敏锐地语感能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触摸到内在的意蕴,填补语言的“言外之意”和“言不尽意”之处。有些看似普通平常的语言,学生体会不到他的妙处,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看看自己写的和文本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哪个表达效果好,以寻求差距。比如在《负荆请罪》一文中,对于人物的动作,精神,心理活动的描写存在许多空白,如果要求学生排演课本剧,就必须让学生根据人物的特点,结合人物的对话,对空白处进行探索研究,创编出更加完美的剧本。 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中的主人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 总之,作为阅读的引导者,对文本不应越俎代庖,解释得过细,而应多想办法,多留空白让学生去想象、填补。 参考文献 1.姚斯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 2.张忠艳。填补空白,开启思维[J].小学语文教学,2007(3)。 3.沈松明。推想,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欢迎访问cz910.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