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一、研究的原因、背景(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 如果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花时多收效低”,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的界定单元教学,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 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策略。 ⑵学生单元整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目的和要求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细化为: ⑴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最优化。 ⑶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活动(一)主要措施: 1.整合教学资源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定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除了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有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学习应用中获得学习经验,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优化学习过程就语文本身而言,应该以感悟语言文字和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为主。为此,课文的学习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习课文内容,实现从语言走向内容的目的;一部分领悟语言,实现从内容走向语言的目的。 3.注重语言积累积累语言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学习任务。语言积累要靠背诵和记忆。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能凭借积累的语言在头脑中构筑一定的形象;一方面是心中的某个形象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 4.强化言语实践单元教学把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融合在一起,能够真正体现读写结合,也能够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效果。 5.服务实际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头脑中要有全局意识,单元教学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的整体意识,让教师从整体上看待教学、把握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立足长远发展单元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材料,能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来能够凭借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久的学习。 (二)具体操作策略: 1.单元整组感知对于课堂,目标导向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经过了前段时间实践研究,我们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历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以那些鲜活的、生气勃勃的、温暖亲切的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真实地影响过个体当下与未来的生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将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2)导学── 读好导语,渗透目标单元导语中的文字文质兼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随着高年级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 (3)导读── 全面感知,整体接触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许多老师会想,这一个课时感知了,把好滋味都先尝了,那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导读,与整组课文接触,不仅接触语言文字,还可以欣赏插图,谈谈感受。因为语言文字与文中插图本是表达同一事物的两种方式。作者将生活连同感受形成文字,插图将作者的文字还原成生活。文字、插图和生活共同点就是事物的特点。从插图入手,同样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也就抓住了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 (4)导行──搜集资料,全面铺垫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 ①情绪铺垫。在”单元整体感知“这一课时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两周的语文课堂生活将会怎样度过。 ②阅读铺垫。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 ③习作铺垫。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 ”单元整体感知“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好了伏笔。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2.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感知“ 已经让师生全局在胸,具备了基本条件,故或疏或密,能大胆放笔。那么,何处着密,何处从疏,如何疏密有致? (1)密在学生”着疑“处教师与学生是有着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个体,面对一组课文,教师无论怎样设身处地,都无法回到当代学生真实年龄的感受。正是因为认知的这种距离感,造成教学中由教师的主观意识取代学生的问题与想法,最终使学生产生不了求知的心向,也得不到求知的快乐。 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建构知识的”顺应“过程,并充分感受到思维之趣。 ①立足单元整体,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单元整组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不仅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思维容量大,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质疑,而是对问题的发掘和重组,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种建构是主体自觉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些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提升点与制高点。 ②立足学生认知,灵活调整教学预设。 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往往五化八门。教师要能在课堂实施中,开放地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灵动地融入教学机智,敏于发现相通之处,调整目标。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看出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在他们的认识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才会发现问题的思维价值所在,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步骤。 ③立足课堂实效,给予时间空间保证。 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了在课堂上实施有效调控,我们尝试让学生充分自读,让学生静静与文本对话,静静思考。二是在语段旁边写批注,或在预习本上写问题。这些做法,便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表达问题,也利于教师在时间差里灵活有效地调整步骤。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了教学预设,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课堂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密在值得”感悟“处在语文教学中,”感悟“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这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 ”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感悟,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的个性,领会文章的个性,捕捉语言的个性。让学生在赏析与研读中,在整合与比较中,积累个性语言,领悟表达规律,并迁移和渗透到表达自己熟悉的个性事物上。 ①体悟个性化语言,透视个性化事物感悟感悟,非”感“ 不实,无”悟“则浅。”感“是触摸语言,对语言文字有感觉,”悟“是与”文心“心合神契,与”文意“潜脉暗通。 ②”整合──对比“式阅读,感悟表达规律。 要想把语文教得简单而有实效,首先要好好钻研教材,把一本书,一篇课文读薄。这一思想为单元整体教学亮起了”探照灯“。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一个框架式结构,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以求达到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 整合中比较,比较中深思,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部分感悟只须选取典型的几点,感到心里,悟到深处即可。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 (3)疏在略读浏览处教材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分。略读是一种应用精读所学到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独立地阅读的形式。略读不容忽略,同时不能忽略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缺乏充分认识。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有的甚至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成几个课时,抛不开精读课文串讲的惯性,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 ,包办太多。这样的现状,学生如何作得了主,自主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①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 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提示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 因此,教师必须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完全可以组织简简单单的让学生作主的学习流程,摒弃过度设计,摒弃分析讲解,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在我们的课堂。 ②顺学生个性组织交流。 学生依靠默读批阅,潜心涵咏,感悟语言之精妙,比较语言之规律,获得了个体层面上的完整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体验,选择课文内容的切入点,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最感困惑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在相对比较宽松、自由的交流中,教师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比如,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起到穿针引线,稍作提携的作用。 三、单元整体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一)整体探求学习规律①参与”主题汇谈“。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教师要充分运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②归纳”发现要点“。 学生在主题汇谈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来归纳”发现要点“,先个体概括,再小组筛选,最后全班讨论。 (二)整体提升表达水平单元整体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 孩子的生活永远是阅读、写作体验最重要的源头,语文学习完全可以和孩子靠得再近些,没有比让孩子在阅读写作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回味生活并抒写生活更自然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了。学生从回忆体验开始,经历了吸纳、感悟,又与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用美好的文字描绘了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记录下美好人生的足迹。可以说,学生经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就经历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生命体验。 (三)综合展现学习成果”综合性学习“是整体感很强的学习活动,但容易被教师忽视。原因主要是活动组织起来费力,加之质量无从检测。而实际上,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了广阔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深入人心,往往能达到传统课文教学难以企及的深度和高度。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选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在实施中提供一定的咨询。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更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教师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单元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研究方法: 1.采取”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采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轻松,更透彻。并把表现方法应用在写作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大有进步。 (二)教师方面1.教师们通过参与实验,将会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课堂上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不再包办代替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历练,能协调好师生关系,努力做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实验教师还将以《课标》为依据,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在认识与实践上产生显著变化。 2.实验教师通过实验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将显著提高。 3.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将会越来越强。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把难题解决了,教师也就提高了。实验教师在课题运作过程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4.本实验将会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学校方面: 该课题研究不仅会促进了研究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将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改革,在不知不觉中给周围的教师许多以积极的影响。 ①采取”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②采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活动: ①每位课题组教师据本研究课题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发现、反思、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如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与学校教科处的安排相结合围绕课题上研究课等。 ③每期召开1—2次课题研究讨论会,就研究中的所得及困惑等进行交流,探讨。布置、调整研究工作。 ④组织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书籍、报刊、网络等方式自学,与学校安排结合坚持写读书笔记。 ⑤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等。 ⑥每位课题组教师坚持及时收集整理活动中的反思、成果、论文、报告等相关资料。 6.最终成果形态①形成总结性资料,如案例专集、验专辑等②撰写论文或论著。 ③组织研讨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7.大型活动设计与安排2012.9—2013.3现阶段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性研究状况,现阶段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实施情况。本校单元整体教学现状。 借阅、购阅相关文献资料予以参考。 2013.3—2015.3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听取学术报告,聘请专家指导、讲座。实施单元整体性教学,边实践边研究边总边调整。 2015.3—2015.9形成研究心得、撰写研究论文。召开总结会,形成总结性资料。组织研讨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