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还原生活,引发激情,重在感悟
数学论文之还原生活,引发激情,重在感悟 内容摘要:时下许多学生的习作虚假而肤浅,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下作文教学思想的缺失和错位。“感悟作文”是走出误区的正确途径,构建丰富而火热的生活,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真实和灵性,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值得广大语文老师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感悟作文 灵性 真实 写作热情 感悟能力 巴金的《随想录》正直率真地反省自己和历史,表现出这位文坛老人直面人生的可贵勇气;冰心的《空巢》歌颂伟大的母爱,至今读来还是让读者魂牵梦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展现的情感,启迪了多少人对美与亲情的呼唤;沈从文《边城》中翠翠那本色真挚的淳朴与善良,让多少现代人心驰神往、感慨万端!与这些前辈作家形成极大反差的是现实中学生虚假肤浅的作文,消解大于建构,矫情大于内涵,虚空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这种现象体现了学生做人准则的扭曲,他们沉浸在“小我”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迷失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氛围中失去内涵。这种现象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前作文教学思想上的缺失与错位,使作文教学行为沦为灵魂匮乏的形式化教学行为,作文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鲜亮的生活气息,篡夺或消磨了学生习作的真实理由。 孙绍振先生说:“ 生活,不是学生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应该是被心灵同化了的,成为心灵的一部分的和那些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但是在作文教学中,这种生活事实是以特别的形象出现的。当教师为了完成某个作文教学任务时,生活才进入了课堂与教学过程,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原生态的生活,不是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结果,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没有感触或没有深刻感悟,他们的写作欲望早已消磨殆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糟糕的心理准备前提下进行写作,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达的乐趣和倾吐的快感,有的只是为完成篇目的恣意宣泄;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人来说,作文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作秀,一种以“酷”为流行的“表达”秀,也正是这种“表达”的欲望而使学生变成了另类代言人。 是的,优化作文教学,赋于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真实与灵性,让学生回归真实,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引导学生学习人生之道,从而还原本色作文,这应该是广大语文老师的责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生活是学生学习取之不尽的元素,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从广义来看,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的内容即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生活,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同样,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虚假抒情,变成文字游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课教学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使我们的学生像近代诗人黄遵宪所说的:“我手写吾口”,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然而,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尚存的今天,作文教学多少有点戴着锁链跳舞的无奈,作文教育长期模式化、非生活化甚至政治化。在应试的压力下,唯考是图,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作文和做人被割裂开来。学生普遍缺乏运用自由的判断尤其是正确的判断来构建表达的能力。他们看问题表面化,流于肤浅。学生作文中宣泄只求快意,想象缺乏节制,过分自恋而病态。这些作文明地里是“个性张扬”,是“关注个人内心体验”,骨子里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 要真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的:“ 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这中间显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学生的写作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或是无病呻吟,走不出小我的圈子;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没有培养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自然没有积极的写作冲动。 如何开展“感悟作文”的教学呢?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内容。作文是一种自我表现、一种生活写照,应该追求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2、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注重作文的时空优势的利用,计划作文和随机作文相结合,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于生活需要作文时。作文要努力符合这样的要求:内容是学生生活的内容,写作是因生活的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使学生作文经历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即要在生活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生活)--思维(生活)--表达(生活)--再认识(生活)--再思维(生活)--修改表达(生活)”的过程。 3、运用多种训练手段。 作文生活化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表现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据作文的思路强化阅读指导,也是作文向生活的延伸,即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解悟文本中提高解悟生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感悟作文”的口号之一。 我们期待着能把握作文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以文字阐明观点,是生活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 参看文献: 1、《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 黄伟、陈尚达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例研制》 黄孟轲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3、《语文阅读教学论》 程翔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