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语文论文之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 的几个关系 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 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 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 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 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 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 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 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 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 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 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 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 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 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 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 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 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 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 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 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 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如果我们的语文 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 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 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 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 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 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 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 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 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 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 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 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 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 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 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 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 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 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 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 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 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 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 “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 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 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 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 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 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 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 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 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 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 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 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 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 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 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 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 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 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 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