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关于高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思考
其他论文之关于高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思考 一、高中语文课改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改是在初中语文课改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教了近三十年的语文,可以说有很多成功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失败的地方。有时会越教越觉得不懂得教。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其他学科教的是学生还不懂得的知识,而语文学科,到了高中已经是大家都看得懂,在学习上,除了文言文,其他都是看得懂的知识,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不用认真学;语文很需要长期积累,有些学生就认为少学几篇课文,少听几节课都无所谓,上课听不听也无所谓,甚至有些学生很直率地说:“老师,您就告诉我们哪些是要考的,或者是会考的,就行了”,我们这些当语文教师的,有时真的觉得很悲哀。中华民族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文豪、大文学家可以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实际上就是语文教育,也应该说最成功的就是语文教育了。可是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走进了死胡同,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学,考试变成了脑筋急转弯的文字游戏,难怪连王蒙这样的大作家、孙绍振这样的大教授前几年都大喊不懂得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本来应该要很愉快的、很美的,可是语文教学却成了分析课、把本来很美的文学作品拆成七零八碎,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是。高考试卷却非要变成唯一答案不可,这真是明知不可为却硬要为的难事啊。另外,语文教学的路子也越走越窄,很多高考语文高分的同学,谈起经验时却说最不用学的就是语文了,实在令语文教师难堪和汗颜啊。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该越来越高才对,也就是说人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说,语文教学确实应该大力改革才对呀。 二、高中语文课改改什么,怎么改? 高中语文课改的内容和丰富,例如课程的改革,将语文学科与外语学科并入语言领域,再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设1、2、3、4、5,选修又分规定选修和自由选修,还鼓励教师更具自身特长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例如有些老师开设了影视文学欣赏、书法、毛泽东诗词研究、李白杜甫诗歌探究等等,就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课改还要改变原有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换句话说 ,就是如何给学生打成绩,现在采用的就是学分制,学生不一定追求满分,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内容方面多下苦功。 课改很重要的是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的目的是要整体提高人的素养,语文教学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爱写作、会写作,成为一个能说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文化人。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性、大容量性上面下功夫;还要特别讲究讲究讲练结合,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按照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三、目前高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上级和专家的意图与现实的实际状况可能不太符合。应该承认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们的眼光确实看得更广些,看到了欧美的教育现状,看到了欧美教育界的教育理念确实比较注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欧美的现代科技的高速度发展绝对与他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关。因此,心里着急,盼望着用强有力的手段来改变中国长期来的传统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但是,他们似乎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他们否认我国传统教育也是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这一现实,强行的将我国传统教育划入应试教育的范畴,轻视知识的积累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做法上有点贪全求快、拔苗助长,例如语文,教材编得过多,在两个半学期要教完必修的5个模块教材(实际上是5册),其他还要完成5个系列的选修教学工作,18本的选修教材,还有十几部的课外名著,让人看了都觉得目眩。老师拼命的赶进度,蜻蜓点水,学生似乎除了语文,其他都不用花时间了。实际状况是每个学科教材都在尽量贪全求深,都在做强做大,结果是微观看来很好,全盘实施极难,难怪会有课改是“ 专家出名,出版商发财,教师受苦,学生获罪”的极端说法。 (二)、 教师培训不够。实施课改的主要责任者是广大教师。教师们虽说学历大部分达标,但是,课改是新任务,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的培训绝非一两天就能了事。特别是在中学开设如此之多的选修课更是前所未有的,教师们看了都傻眼了,直感叹跟不上形势了,而好多选修课也并非教师真正所长,匆忙上马,效果更定是不太尽人意的。从近年来的培训情况看来,搞大面积培训(即上大课、开讲座)的多,满堂灌的多,而时间又极短,并不真正解决问题。我认为,要真正搞好教师的培训,一是时间上要有保证,参照欧美和我国高校及医院培养医生的做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编制应当更宽松一些,中小学教师也应当有学术假,让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停机充电”一次,电充满了,才能让发动机工作得更稳、更持久。毛主席当年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谈论过,要让马儿跑得快,就要让马儿吃得饱,吃得好。用在教师培训提高方面道理也是相同的。二是要确有效果。也就是说既要有理论上的学习,也要有实践操作上的培训,还要有新的探索。这种探索应该允许百家争鸣,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实际上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好呢?领导从全局、专家从理论、教师从操作,大家议论议论不是可以更周全,更完善吗?何况教师各有其长,方法、手段完全可以扬其所长。 应该允许多种模式出现。课改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服务,凡是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模式都应该允许尝试。目前的课改方案也只是一种试验,不应该是唯一一种模式。应当允许各校有自主权,老师有自主权,允许各校自行探索、教师自行探索,在不断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背诵学习法、以作文教学为为中心的教学法、读写结合教学法等等都应该可以尝试,选修课也应该更自由一些,让老师能够发挥所长,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一句话,只要能够抓住老鼠的都是好猫。 四、课改了,教师怎么办? 实施课改,谁最辛苦?自然是奋战在第一线广大的教师。长期来,他们受到的指责最多,高高在上的专家学者指责他们长期以来不愿实施素质教育,以至使我国至今未能获得一个诺贝尔奖;颐气指使的各级官员们指责他们没有创造出一年比一年高的升学率,让自己增添新的光彩;广大的家长也指责他们怎么没有孙悟空的本事,为自己的子女变出重点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指责归指责,他们的愿望,终归还是要靠千千万万奋战在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实现。作为教师来说就要很善于将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升学率(甚至是提高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既要快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快速度的提高升学率,既能满足专家的愿望,又能满足官员和家长们的愿望。 然而,作为教师还是需要有点儿精神的,尽管受到重压,尽管专家学者们认为目前作为整体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却要他们来承担。作为分子的教师,是可以择路而逃的,作为整体的教师队伍,却只能高歌着“我是泰山顶上一青松”,迎着困难上,开始轰轰烈烈地实施课改了,开始轰轰烈烈的实施素质教育了。 教师如何对待课改呢?我认为: 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现在许多文章都在大谈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加压,有压力才有动力。这话本来是很对的,但是不断加压的结果,就是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佼佼者易污, 峣峣者易折,心理疾病也就愈容易产生。如果说要不断加压的话,那就很有可能产生负面的东西。有不少课改的理论专著的一些新说法,往往表述很很晦涩,让人难以读懂,把本来就很简单的东西特意地复杂化,人为的划定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鸿沟,让人水中看月,雾中看花,很大程度上人为的增加了课改的神秘性,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实际上,我认为,课改的目的是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育质量。它包括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评价制度的改进、课程结构的改革、教材的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等等,它有政府的责任,有专家学者的责任,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有学校领导的责任,有教师的责任。作为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责任通通一肩挑。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像农民一样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精心的做好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在正常的年景下有个较好的收成。当然,在耕种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收成。因此,教师要打破课改神秘的心理压力,鼓起信心,不要被太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搞糊涂、搞害怕,用正常的心理去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掌握课改最本质的精神,认真的加以实践。 二是要吸取我国传统教育有益部分的精髓。中国是一个富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教育观念、教育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光辉灿烂的。不同的国度自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教育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这就有点类似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很难讲清孰优孰劣。我们不能因某些要人的论述,就人为的将我国传统教育和以前的教育通通划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之内,将国外的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之内。教育观念的表述应该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尽量的简单化、形象化。在这方面,我劝那些专家学者多去读读《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学学这两位伟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这两位伟人他们的理论是如此的高深,但在表述上却是如此的浅显、生动形象,而我们的专家学者不在将所要引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工夫,却拼命的写一些让人难弄懂、难操作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作为教师当然要不断进取,不断的接受新的理念、新的事物,但是,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教师更要弄懂本国传统的精华与糟粕,不要把本来精华的东西抛弃掉,而去接受一些未经长期实践证实的所谓新理念,这不就有点像丢了西瓜拣了芝麻了吗? 三是要发挥自己所长。我们不要轻易的断定某种教学方法是好的,某种教学方法是坏的。我们很难断定是李逵的短斧厉害,还是林冲的长矛厉害,事实上,只要得心应手,杀得了敌人就是最好的。应该允许教师创造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教学风格,要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方为美。林冲不太可能既会长矛,又会短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只是武林中人的最高境界,现实中有一项精就非常不错了。所以,我们要鼓励教师要扬长比避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建立和谐社会,也一定要有和谐的教育观。课改不能只有一家之音,“万马齐喑究可哀”,而应当允许多种声音出现,教师们的教学也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用“斧”、用“戢”、用“矛”、用“鞭”,通通都行,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提高教学质量就行。 四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变“教书匠”为“学者型”的教师。时代在向前发展,新事物、新观念、新手段、新方法不断出现,作为教师也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也要与时俱进,但学习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为我用,而不是为了点缀自己,不是使自己成为当年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 。作为教师,既要学习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和大纲、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手段,更要花大工夫研究活生生的学生。21世纪的中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特别大,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和上世纪的中学生大不一样,对他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他们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较大的进步。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课改本来就是摸着石子过河,没有太多现实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回头看,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因此要特别注重写好课后反思,写好学生教育追踪记录,做好个案分析,在大量的个案分析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上升成理论,再用这个理论指导自己的课改工作,这也就是哲学上所讲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