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各类中小学必修课程。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我校地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价值学生们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下面几点。 一、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与现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关。 “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他们无法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尽管他们可能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当今的信息社会,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用笔书写,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网上书写,通过网络和其他任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最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算”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做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算内涵和外延极大的扩展。很好的把握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 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 “计算机文化”一词是90年代初在国际上流行起来的概念,既然属于文化的范畴,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内涵,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会计算机应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接受并掌握其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内容。 例如:在上“学会操作计算机”这课的时候,介绍课内知识后,我适当地插入一些课外知识,如当今电脑的品牌种类(联想、方正、同方、浪潮、IBM、HP等),品牌机与兼容机各自的特点等;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展望计算机的未来等,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 计算机的高速、大容量、自动运行等特性不但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思维和工作能力,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结构。今天,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对人类社会全方位的渗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信息时代的文化正在形成,而计算机自身也向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教学生认识计算机应用,如:就学科上来划分,计算机可以进行事务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门类,从社会分工角度看,还包括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社会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其中的社会自动化内容更为广泛的,涉及到商业、银行、交通、通讯许多领域。计算机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也将随之而改变。由此形成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文化就是计算机文化。它不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一种时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文化。上完课后,有很多同学留下来和我讨论这些问题。 让学生们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三、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了解计算机性能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门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1、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2、不顾软驱指示灯是否亮,乱插入、拔出软盘,造成磁盘驱动器受损不能正常工作或软盘不能继续使用。 3、对鼠标乱用,新的鼠标灵敏度就很快降低;还有的学生,一旦自己所使用的鼠标不好使用,就将机房中闲置的计算机的鼠标拔下,安装到自己的机器上。 4、不按正常步骤关闭计算机,忽视硬盘指示灯,强行操作,损伤硬盘,造成死机现象时有发生等。 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对计算机的主要性能不了解,对遵循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程不重视,甚至认为计算机水平就是这样“大胆操作”来提高的。因此,当学生开始上机课之前,我都先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软驱、鼠标、硬盘、键盘等的性能、正确的操作规程及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这对于使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中,掌握计算机键盘的操作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键盘是联系计算机与人的重要纽带,人通过对键盘的操作,给计算机下达指令,计算机按照指令进行工作。因此,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先要向学生介绍键盘上各种按键的功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以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机交互和汉字输入。按规范的操作姿势、正确地进行练习。重视操作规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深浅不一的学生来说调动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在教材内容上要精挑细选。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各种信息蜂涌而至。小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呈现出浮躁、缺乏耐心的特点。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首先要深挖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要简单扼要,可以让学生自学;对难度教大的内容要化难为易,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听明白,愿意做。另外,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和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深入探究。再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一堂课下来,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难易结合,如果都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粗心大意,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也没做多少,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就要布置不同的任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教学word97时,可以从字的输入着手,逐步介绍建立文档、建立表格、使用工具、编辑整篇文章以及打印等,每节课的练习设计,我都采取几类不同层次的练习,无论完成哪个层次的练习,我都给予较高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都有成就感。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目的,但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 模式教学,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我来点拨并关键点、演示教学内容。有时,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我适当补充。有时,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样下来,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去掌握知识。通过这些方式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每节课评比出动手能力最强,学习最好的一个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增加上机时间等)。 一旦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入门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 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中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常重视灌输大量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没有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所得到的愉悦心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 模式,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如:在画图工具教学中,就采取一系列前后连贯的课程,以海洋为媒介,先画出千姿百态的热带鱼,在画奇形怪状的热带鱼,最后画出美丽的海底世界这样一个大的任务,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在每一课中,又有“照着做”“试一试” “大显身手”等小任务,让任务贯穿始终,到画海底世界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在进行“建立自己的文件夹”的教学时,树形目录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教师采取举生活中的例子:外地某老师要查找本班的某个同学,应该怎样找?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就会理解目录树,再通过学习,就能顺利理解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如,在指法练习中,由于指法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当中是一种基本技能,良好的指法在学生今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学生们刻苦练习,耐心记忆达到熟练。在练习中,就可以形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法,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勇于进取、善于独立探索的能力。由于计算机运行的自动化和程序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因此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谨性。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