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上好作文辅导课
语文论文之如何上好作文辅导课 一、揭开作文神秘面纱,树立写作自信心 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教学中,一提起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不感到头疼。究其原因,是我们无意中把作文放到了一个高度,还给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学生无法看清写作的本来面目,一味将其神化,最后竟“望写生畏”了……这时,老师也就只剩下望“文” 兴叹的份儿了。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走出这作文神化的怪圈呢?我个人认为,首要任务是将“作文”从高高的架子上放下来,揭开我们赋予它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们能平视它,看清它,走近它,触摸它,进而喜欢上它。 三年级时,我给学生上的第一节作文课便是聊天。一进教室,我就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想与你们一起聊聊天,你们愿意吗?”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但还是兴奋地喊到:“愿意!”于是,我亲切地说:“告诉我,你们喜欢写作文吗?”结果如我所料,绝大多数同学用沉默回答了我,只有极少数同学轻轻地说了声“喜欢”,眼神里还流露出了一丝丝不安。“那你们怕作文吗?”我追问。“怕!”孩子们声音很小,但这小小的声音,对我来说,却异常刺耳—— 我最担心的情形还是出现了。我顿了顿,说:“知道吗,其实,你们三岁就会写作文了!现在怎么却怕了呢?”“三岁就会写作文?”孩子们异口同声,接下来,教室里闹开了锅……看着孩子们惊异的表情,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感觉时机成熟了。于是,我播放了之前搜集的有些同学幼儿时期的精彩言论,并告之这就是作文。孩子们对我的话半信半疑,而这时,恰恰是启发的最佳时机。我话峰一转,让孩子回忆刚才师生聊天的全过程,提示孩子回想自己听到老师话以后的心理、表情及动作。接着,我让孩子们真实地记下这个过程。学生个个“奋笔疾书”,无一人望天花板,更无人挠头摸手,教室里有的只是沙沙的写字声。二十分钟后,学生记录完毕,洋洋洒洒一大篇,且心理活动描写极为传神。听着孩子们甜美的朗读,我乐不可支。最后,我让孩子们给自己的记录加个题目,有的说《原来作文如此简单》,有的说《其实作文并不可怕》,还有的说《作文真有意思》…… 美文就这样诞生了,更可喜的是,孩子们消除了“怕”的念头,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这比多少美文都可贵! 二、激发孩子写作兴趣,体验写作成就感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更清楚,作文教学,最离不开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兴趣,说直白点儿,就是让孩子喜欢写作,爱上写作,即《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乐于写作。可如何去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激发兴趣,首先,必须呵护孩子的兴趣。其实,作为一个运用语言文字已经八九年的小孩子,都有一定表达的兴趣和欲望。面对他们稚嫩的表达,我们要降低要求,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多一些包容,巧妙点拨,小心呵护着他们那可贵的表达兴趣。其次,我们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同时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让孩子在一次次兴味作文中享受写作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写作的兴趣。 一次复习课上,为了检验孩子们字词掌握情况,我让学生找出本子,当堂报听写。听写之前,我宣布:从三年级起,听写不再一个词报三遍,变成一次报两个词,读两遍。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倾听,且要讲究方法。如遇到不会写的,绝不能耽误太久,影响听后面的词。宣布完毕,听写开始,同学们个个屏息凝听,认真书写。此时,教室里静得出奇,沙沙的写字声显得特别洪亮。之后,我让同桌交换,对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看,错了的帮其订正。一切做完,只用了二十分钟时间。这时,我让孩子们放下笔,引导他们回忆这次听写的过程,并谈谈感受。紧接着,让他们把这次听写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题目为《紧张的听写》。不一会儿,一篇篇生动的场面描写文章出炉了。其实,三年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场面描写,但却实实在在地进行了精彩的场面描写。这样的课堂生成,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孩子的兴致,当然也就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里面,有一个“日积月累”的版块。每次“日积月累”,都有许多让学生积累的优美词语。为了让学生牢记并会运用这些词语,一般的做法是反复读、抄,再选词造句,学会运用。我不太喜欢让学生造句,每次遇到这样的积累训练,引导学生记忆、理解之后,我都会让他们选择其中至少五个词,编一个小故事。当然,每次,我都是第一个编故事的人,并且我会用上全部词语。也许是觉得有趣,也许是受我的感染,孩子们非常喜欢,且思维极为活跃,想象特别丰富。这样的训练,虽然算不上作文,但这种即兴的口头表达形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拥有了十足的成就感。成就越积越多之后,想让他不喜欢写作都难。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供训练基地 当然,为了交给孩子开启习作大门的钥匙,让孩子们能在作文的世界里尽情漫游,光有信心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做许多专项的训练。比如,训练孩子学会观察。学会观察,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教学“走进秋天” 这组文章时,我带孩子们真正走进秋天,引导他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秋天。先看看秋天的天空,再看看秋天的田野。来到田野,我让让他们由远到近仔细看,看远处的群山,在秋天有什么不一样;看大片的稻田现在是什么样子;看秋天菜园里有些什么,各是什么样的;再来到果园,看果园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是什么样子……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听。观察,除了看,还有听,听也是观察。走进田野,我让孩子们听牛羊的叫声,听农民伯伯的欢笑声,听秋风吹过山谷的声音……告诉他们,把听的也写进文章,文章会更加生动。第三,引导学生学会想。要观察,除了看和听以外,还要学会想。看到田野里留下的稻桩,想象稻田曾经的一片金黄;看到干枯的玉米秆,想象那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正望着我们微笑;看到黄叶,想到飞舞的蝴蝶;看到满树的橘子、柿子,想到圆圆的灯笼,想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让学生明白,把想象写进文章,文章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最后,训练观察,还要引导孩子们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等等。象这样的专项训练有很多,且处处都是训练的基地,需要我们老师去用心挖掘,去细心组织。 四、认真撰写下水作文,传授写作技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历尽千辛万苦,我们树立了孩子的写作自信,激发了孩子的写作兴趣,也进行了许多专项训练,若不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他们依然写不出好的作文。因为,小小的孩子们,缺少的就是认识和经验,他们需要老师的引领,需要踏着老师给的搭石,方能顺利渡过这写作之河。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认真为孩子撰写下水作文,是传授写作技巧的最好方法。 记得在教孩子们写《我的课余生活》的时候,为了降低难度,我分两部分进行训练。先让他们写清自己在课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然后训练写开头和结尾。自认为指导得很细致了,可交上来的作文还是三言两语,毫无头绪。无奈之下,我只得模仿孩子的口吻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学生再次的写作,比第一次进步了许多。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要找一篇好文章不是太简单了,上“百度”一搜,什么样的文章没有,哪还用老师亲自动笔呢?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后来发现,老师亲自写的,即使文笔差些,也比搜来的文章作用更大,示范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老师自己的创作,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学生更容易接受吧。 五、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注重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不可能急于求成,它是个“积土成山”、“积沙成塔”的过程。作文教学,更不是几次专项训练和几篇下水作文就能完成的。为了让孩子真正能写好作文,我们还必须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多阅读,多积累,写作才能得心应手。为此,我经常给孩子们选择有趣的书籍,引导他们读整本的书。这学期,我们班就已经读完了《时代广场的蟋蟀》和《夏洛的网》这两本书。每读完一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交流各自喜欢的主人公;交流各自喜欢的语句、段落;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交流阅读的感受;还交流读书的方法……交流完毕,引导孩子们写读后感。读后感是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但三年级的他们,也还写得像模像样。此外,每天下午上课之前的二十分钟,我引导全班同共读《语文读本》,两天读一篇(一天自读,一天讲解)。那上面选择的文章非常好,很适合指导阅读。另外,我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他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随时采下有价值的“花粉”。如:遇到课外书中的好词佳句,记下;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记下;与同学争吵了几句,记下;因什么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记下……素材积累得多了,写作文时自然就文思如泉涌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