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论文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 ‎  [摘要]:艺术教学愈完善,人们的精神境界就愈高尚,教育才能全面完整的发展。‎ ‎  [关键词]:美术鉴赏、感性、情感、生命 ‎  新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美术鉴赏教学的颠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基于此,本人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  一、美术鉴赏是偏重于感性的教育 ‎  现代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作为目标。作为这样一种完整的教育应当既包括理性方面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培养促进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能力发展的感性方面的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理智与情感相协调的教育,但与其他教育形态相比,又是一种偏于感性的教育。美术鉴赏通过美术作品自身的美的号召力、感染力,从感性入手通过宣泄、引导、升华感性来影响、教育人。在高中生面临沉重的高考压力,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美术这种感性的学习,可以有效地避免理性思维造成的伤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对左右脑的均衡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  然而,在实际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很多人都忽略这一点。比如学生在欣赏某一作品时,通常都是一副“理性”旁观者的姿态,缺少“感性”的体验和参与,而教师在讲解画时往往直接指出作品美在何处,何处显出造诣,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等等,用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好象艺术是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只有聆听、接受的份。过于强烈理性分析而缺少感性基础,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而且使学生觉得美术作品似乎总是很深奥,离自己生活很遥远,失去了美术特有的视觉魅力。‎ ‎  众所周知,美术鉴赏主要通过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感知知识和经验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一种鉴赏的乐趣,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美术技法理论。在美术鉴赏课中,首先教师要在平等、轻松的审美氛围下,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美术作品本身的视觉体验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更多的信息。其次,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一是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要注意问题要少而精,重点突出。三是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保持敏锐的感受能力,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才会产生出动人的作品。四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播放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片、音乐,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刺激,改变了美术课是视觉艺术的单科束缚,加深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  每个人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差异,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就会不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分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盘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安定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因为对形势因素的剖析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 ‎  二、美术鉴赏是侧重于情感的教育 ‎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物(包括自身所处的种种状况)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与心理评价。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整个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审美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在鉴赏活动伊始,受教育者的情感便伴随着审美感知活动而萌生。情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美术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美术教育目标之一。‎ ‎  美术鉴赏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物。它通过美术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学生的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播动着学生情感的琴弦,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的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使之产生共鸣,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动心了。因此,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在鉴赏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美术的共鸣,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美术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  美术鉴赏教学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美的情感教育,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如果说科学是以理服人,那么艺术则要以情动人。教师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作用的表象去寻找和发现作品的灵魂,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觉和修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审美客体的形象、情节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尤其是一些有感染力的细节需要深入挖掘,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再加以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心境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由感知到共鸣的飞跃,需要教师帮助引发联想、想像,使情感体验得到强化进而达到情感共鸣。如国画中的文人画,大多借景、借物抒情,郑板桥画竹,是通过竹的形象来表现作者的风骨、气节与高尚情操。‎ ‎  三、美术鉴赏是着眼于生命的教育 ‎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帮助他们学习适时建构自己理想,并努力做到使现实与理想吻合,达成自我实现,迸发出生命的光辉。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 ‎  美术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进行“人”的教育和“美”‎ 的教育,才能彻底实现它的课程价值和育人价值。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因为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美好祈愿。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也就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实现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当老师们都这样行动起来时,我们的学生们就能够更健康、更自信、更乐观的成长。让学生们在和煦的阳光下,新鲜的空气和自然的美景中畅快的表现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例如:伟大艺术家凡高在精神病发作时,仍作画不止,体现出他对艺术事业的狂热,他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被世人所知后,感动了整个世界。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  四、结束语 ‎  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性、充满人情。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我们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只是一束阳光,也能引导学生产生“为了生命的生存、发展而奋斗”的坚定意志,让“决心、信心、恒心”激发他们的斗志,克服困难,逾越障碍,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和丰富对人生的感悟,积极地自我实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