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开放课堂,走向生活实践
数学论文之开放课堂,走向生活实践 【内容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笑话。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学习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数学 实践 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新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感知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的活动,从而渗透了数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就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这些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 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之中,把数学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课程的开始就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地位,那么,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务:哪些物体的面上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你想知道它的什么知识?这样布置后,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去发现,一方面通过预习了解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调查,在教学时,学生的情绪异常高涨,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材料: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的、篮球的面是圆形的…… 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课前我布置让学生自己上街买东西,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再感到陌生,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因此,教学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 利用生活中的新知,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数学既然来源于生活,那么只有把数学融入生活中去体验,去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学会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学的内容是与当代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些,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 时我先介绍常见的保健箱、粉笔盒和盖房子用的砖,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学生根据教师所举的例子找出它们的特征。一下子说出很多物体,如橡皮擦、文具盒、新华字典、比较厚的课本(容易看出来)、钢笔水盒、等。这时我抓住实际进行点拨,请学生把刚才所举的例子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课本,思考,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通过实物观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 在教学“图形认识”后,我设计了一节《拼图案》的活动课。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搭一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谁摆的物体多。接着让学生按4人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利用学具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物体加以想象,拼出图案。最后让学生按小组汇报。拼了哪几种图案?为什么喜欢?学生拼成的图案有好多种,如:汽车,房子,机器人等。有的学生说最喜欢机器人,我是用一个球体,一个正方体,二个圆柱形拼成的,我长大要当科学家制造更多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有的学生说长大要当建筑师等等,不但巩固了知识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趣,即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得到美的熏陶。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学生才会乐于去探究,乐于去接受,凭借生活,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提高解题能力。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解决” 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只有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地内化。因此,应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习“元、角、分”后,让学生计算家人每天所用的钱,每个星期所用的零用钱总数等等。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有趣,既容易学好,又逐步培养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了图形后,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我们常用的茶杯,水桶等,它们的面多做成圆形,而不做成三角形或方形呢?这个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难道也有什么奥秘吗?对此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学习了时、分、秒后,让学生说出自己上学、放学的时间,或改写制定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班下班的时间。 让学生融入生活,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又不为其所注意或重视的数学现象,把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机整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