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的“折断”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的“折断”技巧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的“折断”技巧 ‎ 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就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这方面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可以肯定,“信息技术整合课”将会成为今后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对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折断”的研究,起源于看了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华颂宁老师的一篇文章。华颂宁老师认为,由教材(或类似媒介)承载的课程通常可以被视作一个原始的系统,它既有学科知识系统的固有序列,又有体现教学目标和学习心理的课程序列。知识序列的特征是知识系统的固有逻辑性,但这种逻辑性不并必然符合认知心理过程;课程序列的特征是从教学目标和认知心理规律出发对知识系统进行的选择与重组;而学习序列的特征则面向认知建构过程直接的心理操作。这就需要对原有课程的组成要素进行可能的重新组合,组合的前提与实质,是分割原有的课程系统,进行结构的分段、组块的选择与排布,将这个原始系统包含的复合序列转换成学生直接的学习序列,即课程的“折断”‎ ‎。这正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所在。实际上在信息技术整合课中,“折断”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经常开展的一项工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图形的密铺》为例谈一谈怎样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有效地“折断”。《图形的密铺》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P86~87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有的还可以利用两种平面图形密铺。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在常规环境下开展本课教学,学生的操作活动和设计出理想的密铺作品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向全班学生展示不同学生个体设计的密铺作品,使学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创作成果,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因此,在本节课中进行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一是节省操作所需的时间,二是提高设计的效率,三是向全体学生及时反馈展示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可考虑采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教师借助电子教室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鉴于以上认识,这节课可以这样进行“折断”重组:一、按课堂教学的序列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段重组成学习序列成学习序列 ‎ 首先是把教材的第一部分按课堂教学环节的导入→新授序列进行结构分段,这样第一个环节就是谈话导入。通过谈话“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引入,课件出示相关生活场面,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自由说出在这些路面上走过,或者用手摸过这些墙面的感觉之后导入:它们不仅美丽,而且奇妙,它们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探究这些奇妙的图形。第二个环节是观察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画面并思考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根据学生的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明确密铺概念,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密铺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密铺。最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三幅画面进行辨析,图、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加深对密铺概念的认识。二、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固有序列“折断”重组成学习序列 在课程的第二部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系统的固有序列“折断”为两步。在第三个环节思考操作中首先开展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然后开展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以“猜一猜,下面哪些平面图形能密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下一步的动手探索作好准备。然后通过谈话“那么这些猜测都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操作验证吧”‎ 引导学生利用专题网站的资源优势,将画板中现成的平面图形自由拖动、旋转进行验证,便于操作,可以节省时间。通过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不可以单独密铺的平面图形有圆和五边形。在指名汇报时,教师打开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窗口,利用网络开展广播教学,向每一位学生直观展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各种图形密铺的情况,验证猜测。尤其是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单独密铺,哪些则不能。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圆和五边形与另一个平面图形来密铺,你会选择下面哪个图形”的基础上开展广播教学,分别演示这两种图形与其他图形密铺的效果,使学生体会图形的转换,为学习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建立表象。然后开展两人小组学习,通过动手拼摆七巧板引导发现两种或几种平面图形也可以密铺,完善密铺概念。三、从教学目标和认知心理规律将课程“折断”重组成学习序列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可课程在最后安排了设计密铺作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需要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因此我在设计密铺图形环节中将课程“折断”重组成欣赏和创作两步。这样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就是欣赏设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进入网站自由点击,阅读密铺的历史,了解蜂巢的秘密,欣赏传统的漏窗艺术,进入埃舍尔的神奇世界,自主探究学习。丰富的网站资源,可以使学生对密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积累创作的素材。学以致用,最后通过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活动,学生进入网站,在画板中自己设计,选两种或几种图形进行密铺。这样做的优势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画板程序,学生只要将画板中现成的图案进行自由拖动、摆放、拼接,运用电脑程序设计,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在成果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新颖”时再次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在老师掌控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互动、自主操作展示设计作品,取长补短,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依照课堂教学的步骤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总结延伸,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有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并能将它纳入知识结构体系中。课程“折断”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课程能真正走向学习,而不同方式的“折断”往往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整合课中如何有效地“折断”,来促进学习的高效进行,还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更细致地研究。[参考文献]:《课程““折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一个核心技巧》华颂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