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学生“说”出来——利用课文插图训练第一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论文之让学生“说”出来——利用课文插图训练第一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温岭市岩下晋岙小学 江英 【摘 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一年级教师的任务是尽快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第一册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找准插图与语文知识间的结合点,把知识的学习与插图的理解结合起来,观察入学启蒙插图,有情有趣地训练口头表达;依靠拼音部分插图,有形有神地训练口头表达;借助识字部分插图,有滋有味地训练口头表达;重视篇章插图,有板有眼地训练口头表达;利用练习设计插图,有条有理地训练口头表达。训练学生从说一两句简单的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形象等,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 课文插图 训练 口头表达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说” 出来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尽快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一册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这些插图的中心人物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或是可爱有趣的动植物,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展示教材内容,密切配合课文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插图,找准插图与语文知识间的结合点,把知识的学习与插图的理解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观察入学启蒙插图,有情有趣地训练口头表达 学生们刚入校加上年纪小,自律性差,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需要老师不断提醒,督导。经过学前教育,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有着强烈的求知渴望。此时的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快乐中学习,快乐表达,快乐探究。在入学教育部分,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这几幅图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引导看这些插图说话时,可以先以谈话导入拉近师生间距离。“ 今天你就是小学生了,幼儿园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早上是谁送你来的?他们把你送到哪里?”经过几番交流,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而后这样提问: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同时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学生回答的时候可能就简单的几个字:“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或者是比较笼统的 “在说话。”我们要耐心地培养他们说话的兴趣,及时补充问题引导他们将话说完整。问题尽可能简单明了,问好一个再问下一个。“谁在校门口干什么?”“小朋友和爸爸说再见。”“两个小朋友一起上学。”“老师在校门口欢迎小朋友。”……“谁能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将说的话连在一起,成为一段完整的话。“那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每天自己……”这句话的设置既是引导他们养成正确、规范的行为习惯又可以让他们的说话能力得到一种展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情有趣地引导学生表达,同时及时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如语意表达不清,表达不完整等给予纠正,培养学生说规范的话。 二。依靠汉语拼音插图,有形有神地训练口头表达 作为学习普通话的基础,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枯燥的,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部分教材中有很多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图,这些图,都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画面中又隐含着学习的内容,把拼音字母发音的方法,字形都巧妙地蕴含在画面的人或事物上,通过画面上直观的形象、夸张的造型,可以一下子唤起儿童的过往经验,在生活与知识之间搭起一条联系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挖掘插图与拼音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的说话,既为学习拼音减少难度又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例如教“a、o、e”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开始时,有的学生只会说“小姑娘唱歌a~”“公鸡啼叫o~”之类简单的句子。随后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小姑娘怎样唱歌,为什么唱歌,公鸡唱歌好像在说什么……如有学生说:“春天来了,草地绿绿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姑娘看见了心里真高兴,就唱起歌来:a~”“公鸡听见小姑娘站在河边唱歌,它也来唱了o~”“春天来了,鹅妈妈带着小宝宝去外面看风景。它的毛真白啊,它的影子像个e呢。”……学生说得多精彩呀,声母的发音、字形通过说话,已经被学生掌握,无须老师再费口舌,这难道不是一种主动学习吗?课后,还可以请学生把这幅图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既掌握了语文的知识点又训练了说话。再如:ba四声的图片,bā猪八戒拿着8,bá小弟弟拔萝卜,bǎ靶上有两枝箭,bà汽车在大坝上开。根据插图安排学生用ba的四声看图说话,学生会说:“bā猪八戒的八,猪八戒喜欢八。”“bá拔萝卜的拔,秋天到了,小弟弟到地里拔萝卜。”“bǎ靶子的靶,我和爸爸去射箭,我在靶子上射了两支箭。”“bà 大坝的坝,汽车在宽宽的大坝上开。那里很美。”……这样在巩固四声的同时又训练了他们观察图片体会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图片。从用字组词到成句,在一句一句的表达训练中积累他们的语言,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借助识字写字插图,有滋有味地训练口头表达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种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听、说机会,鼓励学生大胆交际,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一册教材中,安排了一课象形字《口耳目》,一课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粗浅地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口耳目》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所配的插图都为它们的形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意。可以让学生在看到图的时候,就可以想到字,便于学生记忆。这类图进行说话训练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这样的学习方法 在课内课外都可以进行,不但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汉字中的象形字不少,教师如果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么他们就能学会自主识字。例如以“兔”字的教学为例指导他们学习。出示插图“兔”和兔子的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说说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识记。有的学生说“上面的部分像兔子的两只耳朵,中间的口像兔子的头,下面像兔子的身体和爪子,一点像兔子的短尾巴。”这是对比着事物的形状来学习的。还有的说“免费的免我认识,加上一点就是兔。”这一种是和自己认识的字对比着学。“能告诉大家‘免’是怎样认识的?”“‘六一’那天,动物园门口写着‘儿童免费入园’”。还有的学生说“我能给它找朋友,兔子,小白兔。”“我能说一句话,我家有只小白兔。”“它爱吃萝卜爱吃菜。它蹦蹦跳跳很可爱。……”看似简单的问答间,其实时刻进行着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之后的的教学中还可以安排这样的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其他生字的学习并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小天地中发表见解,互相学习切磋。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和大方得体的举止。 四。重视篇章插图,有板有眼地训练口头表达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插图是一朵鲜艳芬芳的花朵,不能让它夹在书中干枯。” 由此可见,恰当使用文中的插图,发挥其直观、形象、色彩明丽的特点,来组织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拓宽想象空间,填充训练内容 一年级的学生以想象见长,很多插图都为学生留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若能充分地借助教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交际的内容,学生就能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头口表达的能力。例如:《四季》这篇课文,学生虽然对四季有所了解,但要真能抓住四季的特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堂上,教师就可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在学生说话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想象,如在说春天这幅图时,有学生说:“图上画的是一只小鸟在草地上飞。”引导学生继续说可以说说草的颜色,还可以说说小鸟的心情,它会说些什么,继续往前飞它还会看见什么呢?经过重新思考、调整,把各学生所说的整理出来就有了下面一段话:“春天到了,小草长出了尖尖的芽,它弯了弯腰,动了动身子。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草芽对小鸟说:‘你好,你能跟我说说话吗?’小鸟说:‘好啊!’于是,小鸟给草芽唱歌,草芽给小鸟跳舞,他们好快活!草芽对小鸟说:‘我就是春天。’”通过看图说话,学生不仅理解了春天的特点,而且在对图像信息的解读中,加强了语言信息的传送,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2.结合阅读理解,增大训练空间 “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文字的理解更需要图片的帮助,而课文中的一些插图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因此教学中可以借助插图通过口语交际更好地理解内容。在教学《小熊住山洞》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小熊的不舍,老师做了这样的设置。走到学生中说:“春天来了。”然后拉着一个学生继续说:“小熊小熊,我们去砍树吧!”学生马上站起来摇手“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啊?”学生边看插图边说:“春天,树上长了很绿的叶子,多美啊。不能砍。”…… “夏天到了,小熊小熊,我们去砍树造房子吧。”“不行不行。夏天,花很多很香,”学生指着插图说“砍了就闻不到花的香味了。”“砍了树,就没有花儿,蜜蜂就采不到蜜了。”“蜜蜂采不到蜜,小熊一家就吃不到好吃的蜂蜜了。”……学生完全融入了角色,仿佛自己就是小熊。“秋天去砍吧。”“不行啊。秋天,砍了树,就没有果子吃了。”“春天舍不得砍,夏天舍不得砍,好不容易到了秋天,树上长满了果子,小熊就更舍不得砍了。”这位学生对于小熊为什么不砍树已经理解得非常透了:春的生机带来了夏的绚烂也为了酝酿秋的甜蜜,在他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逻辑。“冬天多冷啊,赶紧砍树造房子吧!”“不行的。如果砍了树,我们是有了家,可小鸟就没家了。他们多冷啊!”“如果砍了树,我们的鸟朋友就少了。我们还是住山洞吧。”……在如此的口语交际中对阅读的理解也变的水到渠成。 3.看图“讲”课文,规范口头表达 一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话。“讲”课文换个词说就是复述课文。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讲出大致的情节就可以了,不要求和课文文字一模一样。如《雪孩子》等课文具有清晰的故事情节,插图采用的又是连环式群图,教学结束时布置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比自己小的朋友听。出示插图“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喜欢这个故事。可是,他们还不认识字,怎么办呢?谁愿意来讲给他们听呢?”这样一问学生有了说的兴趣,加上课文内容已经熟悉又有插图的帮助,讲起课文来自然没有太大的困难一个情节都不会落下,有些地方说的比课文还要详细,而课文中的句子也帮他们规范了自己不太正确的表达。 五。利用练习设计插图,有条有理地训练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注意力、联想力的培养都起促进作用。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又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第一册的教材中每单元都为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训练项目并且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有趣的游戏》、《这样做不好》、《小兔运南瓜》等等,富有童趣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跳跃性,很容易在交际的过程中偏离话题或无话可说。这时的教师就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利用插图训练其表达的条理性。《有趣的游戏》这个话题,配有三幅图,这是三个提示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先观察图上小朋友的神情把他们也带到快乐的氛围中,从而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让学生生说自己曾经做过的游戏向别人介绍自己做过的游戏,同时向别人学做不熟悉的游戏。安排同学间的交际时尽量注意条理。另外在教学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时,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两幅插图,弄清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图意,然后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先观察图中的景象,再观察图中的人物,并启发学生把看到的内容按照观察的顺序,在脑海中排列起来,最后再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姿势、神态等,不仅让人物会讲话,而且让草坪,水都会讲话,把观察引向深入,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为条理的表达做好准备。 口头表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之一,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锲而不舍地培养和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作为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从一入学就有意识地开发各种不同的课文插图,在丰富多彩的插图中寻求文本和口头表达训练的切合点,结合适当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说”出来,从说一两句简单的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形象等,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 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1版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3] 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4]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1版 [5] 张 庆:《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 周一贯:《语文教育优课论》,宁波出版社 ,1998年第1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