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课半开放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课半开放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生物论文之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课半开放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 ‎  一、对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过程式教学法。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科学家的探究创新活动,而是指学生用以往获得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理念,用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去思考,去进行各种活动。根据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方式不同,探究教学大致分为三类:体验式探究、引导式探究和自主式探究。其中,引导式探究指的是学习课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并做好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资料的准备,假设、推理、验证等环节是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因此,又称为半开放式探究。‎ ‎  (一)理论依据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与此同时,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也提出了“探索学习”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在教学中遵循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探究活动,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运用科学思维提出假设,再通过理论或实践对假设进行验证,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  (二)一般程序 ‎  本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为:‎ ‎  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及原则 ‎  (一)情景设置 ‎  ——情境化原则 ‎  要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有合适的情境。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二)猜想与假设 ‎  ——合理与开放并重的原则 ‎  传统教学思想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教师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习惯“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授,轻活动”,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我们大胆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套套,勇敢的跳出来,打造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那么,“猜想与假设”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具有必要性。“猜想与假设”‎ 是科学结论的先导,是建立和发展生物理论的基础。猜想与假设对解决问题的方案做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该正确的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应该是根据一些客观的事实和现象提出来的,因此学生在提出猜想和假设的时候应当遵循合理性和规律性的原则。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和程度就不同,所以会提出不同的假设。那么,教师在活动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提出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假设,不要做太多干涉,这就要体现猜想与假设的开放性原则。‎ ‎  (三)引导探究 ‎  ——学生主体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有所不同,它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如果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探究,在课时上必然严重不足,容易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引导式探究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学生容易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使学生探究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  (四)修正探究方案 ‎  ——可循环原则 ‎  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探究打下基础。这里,特别要注意一个探究活动的终结应该是另一个探究活动的开始,这样可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身探究的习惯。‎ ‎  (五)实施探究并验证结论 ‎  ——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  现代教育学研究同样表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一条规律性的教学要求。引导式探究,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满足学生求知欲,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 ‎  (六)交流与评价,提出新问题 ‎  ——发展性原则 ‎  通过探究过程,学生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首先,学生之间可以彼此讨论、互补自身的探究过程和结论。然后,教师应当在对过程和结论认真审查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一些发展的、开放性的意见。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他们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手段,找到自我修正的办法,把正确的主观意识演变为客观真理。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灵活、多变、发展、创新的思维。‎ ‎  三、实施案例: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一)情景设置 ‎  为什么萝卜放在水里比较硬,腌制成的咸酸萝卜却比较软?一起腌制的咸酸姜和咸酸萝卜的软硬程度是否一致?‎ ‎  (二)提出假设 ‎  同种细胞在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情况不同;同种细胞在相同质量分数的不同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情况不同;不同的生物材料在相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液中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效果不一样。‎ ‎  (三)引导探究 ‎  1.同种生物同一部位的细胞在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复原情况有何不同?‎ ‎  2.同种生物同一部位的细胞在相同质量分数的不同种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复原情况有什么不同?‎ ‎  3.不同的生物材料在相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液中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选取怎样的材料比较适合?‎ ‎  (四)修正探究方案 ‎  由学生课前先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提供意见,体现了半开放式引导探究的“学生主体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可引导学生设计如下表格进行探究:‎ ‎  表1 探究同种材料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相同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情况 ‎  表2 探究同种材料在相同质量分数的不同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情况 ‎  表3 探究不同生物材料在质量分数相同的同种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情况 ‎  (五)实施探究并验证结论 ‎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可自备实验材料,溶液由教师提供,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配制。其他实验工具由实验室提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积极参与。此外,不要求所有学生对什么问题都探究,可以有选择地探究其中的一些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如上述表格,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探究。‎ ‎  (六)交流与评价,提出新问题 ‎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每个小组可推荐一个学生为该小组的实验进行答辩,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提问。‎ ‎  通过答辩,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身探究的习惯。例如,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如何加快质壁分离的速度、如何检测这种速度的改变等问题,体现了半开放式引导探究的“可循环原则”。‎ ‎  整个实验过程要“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的原则,过程包括设计实验的过程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在实验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鼓励学生,即使实验结果失败了,但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也是成功。‎ ‎  四、实施半开放式引导探究学习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  探究学习的缺点是教学效率低,而课时较少,学习时间有限,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去探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精选探究内容。精选探究内容应根据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一定数量进行练习。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切忌一刀切。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自己应先学会“探究”。教师应深刻理解“探究”的涵义,能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通过“教”引导“探究”。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可行性,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和趣味性,善于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情境,用“兴趣”“悬念”“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展开充分思考。‎ ‎  五、结束语 ‎  通过构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但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关系,把各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生物新课程的学习中。‎ ‎  在实施半开放式引导探究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究竟设置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调动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从事中学生物教育的各方人士继续努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