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点滴谈
数学论文之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点滴谈 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点滴谈张天刚南部县光中乡二小学 四川 南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应用题时往往存在死记例题的解答方法,不去理解题意,不去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果题中条件与问题稍加改变,则无从着手,仍照搬例题的方法去解答,造成了错误。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探寻出规律,困难就迎刃而解了。1 去除混淆思路的多余条件,寻找出关键的隐蔽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的作业中见数据就用,把题中的数据用完或只用题中明显的数据,对条件不加以分析就做题的现象时时可见,比如:1、把20个桃平分给小明和他的4个伙伴,每人分几个?2、8个男同学做了20朵花,女同学做了28朵花,他们一共做了几朵花?像上面两题,解题(1)时常有20÷4=5(个)这样的作业,他忽略了小明也在分桃之列;解题(2)时,将三个数连加的也不少。所以教学中要从类似的例题中让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理解题意,学会如何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如何寻求隐蔽条件,理清思路,正确解决问题。2 弄清谁多谁少,正确解答问题在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见题中条件是“谁比谁多几”他就用加法去算,见题中条件是“谁比谁少几” 他就减法去解,不思考问题是算谁,它究竟是多还是少,造成了错误。例如:1、苹果20个,梨比苹果多15个,梨有多少个?2、苹果20个,梨比苹果少15个,梨有多少个?3、苹果20个,苹果比梨多15个,梨有多少个?4、苹果20个,苹果比梨少15个,梨有多少个?学生在解答(1)、(2)两题时很顺利,但解答(3)、(4)两题时则易出现错误,其原因就是他没有弄清所求事物在题中究竟多还是少,养成见多就加,见少减的坏习惯,进入了误区。教学中,让学生从相比条件(谁比谁多或少几的条件)中弄清问题中所求事物究竟是多还是少,则错误就消除了。3 低年级倍数应用题和高年级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在小学二年级就有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上了六年级,又有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两类问题根据学生年级、理解、分析能力等的不同,如果掌握了规律,则解答非常简单,如果不了解题型特点、掌握解答规律,则可能会感到困难或导致错误。比如:1、白花6朵,红花是白花的3倍,红花是几朵?2、白花6朵,白花是红花的3倍,红花是几朵?解题时如果不认真分析思考,则可能会出现把两题当同一题来解答。要避免这种错误,应从倍数条件着手,从“谁是谁的几倍”这个条件中找出“是”字后面的事物是什么,这个事物的具体数量题中有还是没有,如果有,则用乘法解答,如(1)题,如果没有,则用除法解答,如第(2)题。这里应注意的是,相除的结果是“是”字后面的事物数量。这一方法也可用在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的解答上。所不同的是低年级的倍数条件即“谁是谁的几倍”变成了“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 等条件。分数应用题的解答中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这样几个问题:1、谁是单位1的量(标准量)。2、单位1的量在题中是否知道其具体数量。知道用乘法解,不知道则用除法或方程解。(这一点与低年级倍数作条件的应用题类似)3、单位“1”的量具体数量不知道时,题中数量与其所占标准量比分的对应。例如:王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54%,比未完成的多40个,他还有多少个零件没完成?题中以“一批零件”(总任务)为单位1,总任务不知道,所以,应用除法或方程解。 已完成54% 剩下(1-54%) (1) 40个零件是已做的与剩下的之差,所以它与之对应的比分为:54%-(1-54%) 40个所占单位1的比分 剩下(1-54%) 如图示:40÷〔54%-(1-54%)〕×(1-54%)=40÷8%×45%=230(个) 答:剩下230个没做。若用方程解,可设单位“1”的事物量为X,即设总任务为X个,解答此较简单,但要多算一步:即:X×〔54%-(1-54%)〕=40解之得 X=500再总任务的(1-54%)为剩下没做的,即:500×(1-54%)=230个若直接设剩下没做的为X个,则解答比较麻烦:(X+X+40)×54%-X=40(2X+40)× 54%-X=408%X+21.6=40X=230 答:剩下230个零件没做。 4 掌握数量关系,理清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条件和问题之间所形成的数量关系,理清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做到思路清晰,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比如:1、王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80个,20天完加工20个照此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2、在一幅1:50万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相距4厘米,那么在另一幅1:20万的地图上,这两成相距多远?此类问题由于“拐弯”太多,学生往往容易出现错误。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理清思路,掌握数量关系,才不至于混淆。 对于数量关系,书中有专门章节讲述,且学生作作业常用,容易记住,任如何去理清思路呢?我采用列对应表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如上述两题,列表及解答如下:第一题: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列 表 工作效率 时 间 工作总量 计 划 80个 20天 80×20=1600个 实 际 80个+20个 ? 4天后所剩的 80×20-80=1280个 所以剩下的要: (80×20-80×4)÷(80+20)=12.8天可提前:20—(4+12.8)=3.2天 答:可提前3.2天完成任务第二题: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列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原图 4厘米 1 50万 1 50万 4÷ 1 20万 1 50万 新图 ? 4÷ 1 20万 1 50万 1 20万 所以新图上的距离为: 4÷ × =4×50万× =10(厘米) 答:新图上的两城相距10厘米利用上面这种列对应表的方式,解答与上述类似的较复杂应用题,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学生便于接受和操作,便于掌握。可避免错误的发生。从上面的几个例子中都可以看出: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比较、抓住特点,理清思路,掌握题中条件与问题所形成的数量关系,寻求各类问题的解答规律,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