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让科学课堂危机“四伏”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心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让科学课堂危机“四伏”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心得)

小学科学论文之让科学课堂危机“四伏”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 何新   常平镇第一小学【内容提要】人类的环保意识需要有外界因素的刺激才能形成,这种刺激就是我们人类的危机感。凯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这个平衡被打破时,即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感。危机感会令人感到危险, 但危机感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在我国,人们心中却是非常缺乏这种危机感,我们对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却不知道,这是一种危机感的缺失。因此培养全民的危机感应该从小开始,我决定让小学科学课堂危机“四伏”,从小唤醒他们心中的危机感。【关键词】环保  意识 资源 危机 ‎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但这个变化却不是成正比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断地提高,可环境却是日益恶化。人们不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科技征服世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但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把地球弄得满目沦桑,也正在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教训,它告诉我们要有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在日本大地震里使得很多人得以逃生。现在我们再也不能轻视这种危机感的重要性,我们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当然义不容辞地承担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唤醒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于是我在小学科学课里经常渗透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危机感的情境、资料、故事等,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危机“四伏”,让学生在危机中学会保护自我,学会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现在唯一的生存空间——地球。一、让危机感在课堂上“潜伏”真正的意识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人脑对刺激的反应。当感官接受刺激时,大脑对外界刺激形成有效反应时输出。我们人类的环保意识也需要有外界刺激才能形成,这种刺激我想应该就是我们人类的危机感。凯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进入一种失衡状态,也就是危机感。危机感会令人感到危险。但危机感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于是我在每节科学课都让危机感在课堂上“潜伏”,使学生能在危机感中成长、发展。如我在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5课《大地的震动》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四川汶川大地震视频资料。  师:看到这些视频资料,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生:地震的危害有多大?  生:地震一般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多少级地震才算大地震? ‎ ‎ 生:东莞有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生:地震在什么情况下爆发更厉害?  生:地震前人和动物有什么征兆?生: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逃生?师:地震的两大特点,一时间短,几秒到几十秒;二破坏力大,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巨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8页第一自然段。师: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从1900年以来,全世界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是120万,其中中国约占一半,这其中唐山大地震就有24.2万人。四川汶川发生8级的大地震,短短的几十秒钟,整座城市夷为一片废墟。大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将近9万人,伤员人数几十万人,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危害之大。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让危机感在学生的心中悄悄地“潜伏”。接着播放日本大地震视频资料,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大地震里只造成一万多人的死亡。师:为什么日本大地震却只造成一万多人死亡?生1:因为日本人少。生2:因为日本人会逃。生3:因为日本人经常进行逃生训练。教师总结:因为日本是一个多发地震岛国,所以,日本人每天都在担惊受怕的危机感中生存,这种危机感使日本人在日常有了高度的警觉,就在地震发生前几天,他们还在进行紧级逃生演练。对比之下,我们国家的人民的危机感是非常缺失。这个环节可以唤醒学生心中的危机感。最后制造地震危机气氛,让学生模拟进行地震发生时的,让危机感在课堂上“潜伏”‎ ‎,体体验危机感,使学生学会在危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如何自救逃生。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大地构造位置决定,我国也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任的小学生进行危机感的培养应该更为紧迫。通过让危机感在课堂上“潜伏”,随时随地唤醒每一个人的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二、课堂上让危机感在学生心中“埋伏”现在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南方学生)对水资源的短缺基本上是没有危机感,因为我们看起来根本都不缺水(至少大多学生都这样认为)。我们要用水,打开水龙头,“哗”“哗”‎ 的自来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你教育他们说水资源如何短缺,他们还真有点不信。所以现在的学生没有什么节约用水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随处可见,开发水龙头忘关,洗澡时不是洗澡而是玩水,一玩就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更不用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了。于是,我就在课堂上给学生看各种有关水污染的图片,有机会我还会带学生去看一看流经我们常平的寒溪河,在寒溪河的岸边走一走、闻一闻。曾是我们常平镇的母亲河,但如今已成为河两岸百姓的心头之痛。河水黑似墨,发臭难闻。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还有黑臭的污水日夜不断地直接排入寒溪河。让学生在寒溪河边看一看那黑似墨污水,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发臭难闻气味,从中找到一种危机感。如在科学课上讲到有关水和大气污染时,我不仅列举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只重视生产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带来的极大危害,还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水和空气质量进行观察测量,通过观察、测量,学生们认识到空气的污染对植物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强烈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减少污染,让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在对水污染的研究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关水污染的的小实验,收集多种垃圾和废水作为污染源,然后将这些污染源逐一地倒入干净的自来水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水被污染的全过程,真正体会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讲一些有关水污染、水荒的故事。如:甘肃会宁县水荒(09年1月到7月份,甘肃会宁县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全县降雨最多的地方累计只有81.4毫米,旱情十分严重。 ‎ 据统计,旱灾涉及28个乡镇45.89万人。由于长时间干旱,会宁县农村水窖蓄水严重不足,出现水荒。据统计,目前全县有1.6万眼水窖干涸,3.3万眼水窖蓄水不超过1立方米, 16万人、22.63万头(只)大小家畜缺水,其中3.8万人严重缺水。在缺水的地方,农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远距离拉水、挑水维持。)等。另外我还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写环境污染的感受,写写家里停水停电的感受,从而让自然资源危机感深深地“埋伏”在学生心中,提高他们真正的环保意识。三、课堂上让危机感把学生“降伏”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我在科学课堂上为学生列举了我国的一些自然资源的相关数据: ‎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1、土地资源,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 ‎,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2、森林资源,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3、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地下的可利用水量,也就是所谓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M3,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M3,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人多地广,人均占有量很少,只有2600M3,为世界人均值四分之一;亩均约1800M3,为世界亩均值四分之三。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淡水资源不足,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它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通过在课堂列举这些资源数据,让学生知道,真实、准确的数据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依据。从数据中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不足及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现象严重等。也只有客观、准确地了解各类资源的数据和利用情况,让自然资源的基础数据说真话,才能让危机感把学生“降伏”,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四、课堂上让学生的危机感“此起彼伏”。在课堂上,我经常用一些最新、最近的事件来让学生的危机感此起彼伏,不断地让学生从事件感知危机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危机感。“起伏”一、2008年9月8日8时许,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儿山铁矿的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尾砂流失量约20万立方米,沿途带出大量泥沙,流经长度达2公里,最大扇面宽度约300米,过泥面积30.2公顷。截至9月14日18时,已经确认254人死亡,34人受伤。“起伏”二、2009年6月5日下午3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突发山体滑坡,滑落山体导致山对面的三联采矿场和6户居民及一些路人近90人被埋,其中有路过此地的学生和家长等。    这些不是自然灾害,而是缺泛危机感的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最后导致危机来临后果。“起伏”‎ 三、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历史罕见的9.0级强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多处城市和村庄被淹没。随后,福岛核电站因冷却系统问题处理不善,引发核泄露。期间,日本民众从最初的淡定有序。因为日本素有“地震国”之称,每天平均约有3次地震。长期的危机感培养和防灾国民教育,就在海啸来前八天仙台的部分沿海地区就进行了常规的逃生训练,从而使日本国民在地震来临时处乱不惊。但是,海啸过后的救灾以及核泄漏后的应对不力,反映了其应对始料未及的非传统安全危机的经验不足,如此重视危机感培养的日本也没有注意到在核危机感这方面培养。所以也暴露了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危机的应对机制缺失。    课堂上通过一个个重大事件在课堂中的展示,使学生触目惊心,让学生的自然资源危机感“此起彼伏”。没有自然资源危机感就没有先前的保护意识,所以,最后会导致危机的来临,而当危机来临时人们就会束手无策,应会被危机打败,从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的伤害。    结束语:危机感就是令人对事物发生前感到危险,感觉到有事物威胁到自身,感觉到危机“四伏”。这种危机感会使人感到不安但同时也会让人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国家和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人或国家失去了自然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就会缺少保护自然资源的环护意识。最后等待他的只有危机的来临和淘汰的命运。所以我们要从小对孩子们进行危机感的培养教育,我们要让科学课堂危机“四伏”‎ ‎,让环保意识和各种灾害防御知识从小在学生的心中潜伏,让危机感体现在我们小学科学的课堂和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保护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地球。 【参考文献】 王非庶.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M]. 华夏出版社.2008. 于忠海.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支柱[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4.08 余世维.一个国家要有危机感(震惊中国人的演讲).2011.03.30 胡振虎.日本核危机带来的启示[J]. 中国经济时报.2011.3.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