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让乡土民族音乐“开平民歌”走进音乐课堂
音乐论文之让乡土民族音乐“开平民歌”走进音乐课堂 让乡土民族音乐“开平民歌”走进音乐课堂 [摘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方面阐述加强本土民族音乐教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传统。[关键词] 素质教育 民族音乐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传统 当今世界,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我国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有远见的战略性决策。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本地民族音乐:开平民歌,让乡土民族音乐走进音乐课堂,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一、 民族音乐的教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中华民族音乐以五千年的文明为文化底蕴,可谓浩大如海,博大精深。民族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通过生动、美妙 、高雅的音乐形象唤起人类在感情上的共鸣,促进人类思想情感更高尚,鼓励人的热情和信心,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促进人类之间的交流、促进友谊。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谈民族音乐艺术对德育的作用时说:“感人也深,化人也速” 。健康向上的音乐,可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情感上、性情上、道德情操上的感化作用,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利用乡土民族音乐感化下层生,收到相当好的效果。07届后进生余富勇愤世好斗,无视校规,多次违反纪律,即将面临退学,我除了想方设法多次做思想工作外,同时,善于发现、挖掘他的音乐才能,引导他往音乐方面发展,用音乐的魅力陶冶他、感化他,在高雅、美妙的民族音乐的吸引下,他由无所谓到感兴趣到入迷执著,他也由一个后进生转化为一个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好学生,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肇庆师范学院音乐学本科。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演奏、音乐表演、民族音乐鉴赏等音乐活动吸引中下层生参与,用音乐陶冶他们高尚的品德情操,创造演出机会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培养集体荣誉感。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这些中下层生由原来的自暴自弃转变为热情、自信,积极向上的好学生。民族音乐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既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能起到再塑造和逐渐健全人格的作用,既能进一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品位,又使人变得文明、高雅,全面和谐发展。二、开平民歌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平民歌,是江门五邑侨乡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散发着民族文化迷人的芳香。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我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本土民族音乐:开平民歌,让学生了解当地本土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当前,一些学生受西方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不尊重父母、不尊重老师,我行我素,同学间相互妒忌、排斥、打欧。更有甚之,把所做的坏事拍摄下来,投放于互联网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学校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迫使他们改正,这只是单方面的教育,如在音乐教学中用民族音乐的魅力来引导、感化学生,效果会更好,教育内容也会更丰富多彩。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引入开平民歌,如《南楼英烈颂》《饮水思源》《侨梓同心》等,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学习先人坚强不屈、誓死保家园、全力建家乡的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不良思想的倾向,端正了思想行为。今年,我国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四川发生8级大地震,我们的四川同胞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众多的同胞被压在倒塌的废墟里奄奄一息、等待援救……重大的灾情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音乐课堂上,我及时以优秀的本土民族音乐为教材,充分利用音乐情景交融的感染性,以及音乐那特有的撼人心肺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强烈的视听效果,加上老师动情的语言,同学们深深地被感染、被打动。同学们尽自己的能力,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上自己全部的零用钱,捐上自己的衣物;有的踊跃参加筹款义演晚会,积极为筹款义演出谋划策,刻苦排练、演出;有些同学自发走上街头,到处募捐……此时此刻,再也没有人自私自利,而是互助互爱,时刻牵挂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 祖国妈妈。利用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成功的,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到祖国的温謦,了解祖国的历史,体验中华民族的精神。使学生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会忘记继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懂得应该如何做人。三、汇编开平民歌渗透于音乐教学中,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当地本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是具体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本地民间音乐充实音乐教材,可以使青少年了解民族音乐传统,以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走向未来。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各地民间音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相应的乡土教材也大量缺乏,乡土音乐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挖掘、整理、创作本地音乐,汇编乡土教材,并渗透于音乐教学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开平较为出名的民歌有:木鱼、卖鸡调、小卖鸡、禾楼歌、夹房歌等多种曲调。民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通俗谐趣、朗朗上口之中,又富于哲理、高雅精致。在七十年代前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而现代青少年已很少机会接触到这些民歌,取而代之的是港台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充斥校园,如果不对本地民歌进行挖掘、研究、整理、创作,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逐渐失传。面对严峻的形势,作为当地音乐教师,是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于是,我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深入民间,采访六、七十年代活跃的民歌手,听他们唱“原汁原味” 的民歌,并拜他们为师,既学会演唱多种开平民歌,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成乡土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开平民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生学唱小卖鸡、禾楼歌、夹房歌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言演唱,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让学生直接感受和深刻体验本地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领略家乡文化的灿烂,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每当市里有剧团演出,我就发动、鼓励学生去观看,使乡土音乐教材立体化。经过不懈的努力,通俗生动、幽默谐趣的开平民歌逐渐得到学生的喜爱,大部分学生学会演唱开平民歌,他们觉得用自己的语言唱歌,新奇、亲切、舒服。我还与学生一同学习、研究创作民歌,创编一些本地民歌表演节目,在一些晚会上表演,尽最大努力推广、宣扬本土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开平民歌的教学,让乡土民族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与校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渗透乡土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日积月累,民族音乐就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走进乡土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愿广大音乐工作者一起努力,让乡土民族音乐的美妙旋律萦绕在课堂上,回荡在校园里,流淌在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中国民间音乐》周青青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中国民歌欣赏》冯不龄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