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 ‎ 让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   [摘要]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构建情感课堂,使知识融合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情感之中,融合于学生的生命之中。以往的教学圄于唯知、唯分的泥潭,导致教育的结果是千篇一律的机器模子,而不是个性张扬的生命。为此,本文从一、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命是思想,应坚持用正面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品质。二、要以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应坚持人文性教育。三、思想品德教育应以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为重点,应坚持实践性教育。四、思想品德教育因生活而精彩,应努力建构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等四个方面提出我们要走出现代教育的异化,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把生命还给教育、还给课堂,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关键字:思想品德课堂  正面教育 人文性教育  实践性教育  综合性教育   ‎ 课程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育人方式观和教育历程观,尤其是树立课程观念,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蓝图。(P-31)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社会。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构建情感课堂,使知识融合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情感之中,融合于学生的生命之中。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成全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学校德育主课程的思想品德课更应是生命化教育的主场地,更应注重培育生命的完整性、灵动性和张扬的个性。   以往的教学圄于唯知、唯分的泥潭,教育也因此成了工具,成了功利主义的必需品和衍生物。这必然导致教育的结果是千篇一律的机器模子,而不是个性张扬的生命。为此,我们要走出现代教育的异化,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把生命还给教育、还给课堂,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始终坚持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场。也就是张文质老师说的:生命在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P-47)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命是思想,要坚持用正面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品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是所有教学的宗旨,对思想品德课而言,意义尤其重要。思想性是本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本课程的灵魂,它决定了课程的方向,规定可课程的基本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和贯彻本课程的思想性特征,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必须做到:1、对于初中学生,我们主要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观念、积极的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我们的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着一些负面的现象或消极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课标中也提到 了“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等等。对待负面消极的东西,我们要敢于接触,让学生在比较和斗争中形成真理和谬误,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从积极的、正面的角度做辨证的分析。如我在进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学时,提出吸收外来文化主要吸收它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理由。有的学生认为应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吸收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学生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要学习。此话一出,教室里想起了一阵喧哗。我让他说说理由。“因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那么富有。”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另一位同学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要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多了。”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等着教师发表意见。我给他们分析了我国相对落后的历史、现实等原因。最后给学生留了问题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强?这节课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突法事件,学生提出了一个似乎偏离了主题的问题。但这恰恰是学生自己思考产生的疑问,虽然它涉及了我们现实中的“相对落后”‎ ‎,面对问题,教师没有回避,也没有说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争论,从而形成一个结果:我国贫穷和落后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同时在总结说话时,既留空又有引导。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正面分析,就一定能让学生在疑惑中进步。2、坚持正面教育,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伴于表扬和鼓励。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因此,发生错误,存在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缺点、错误和优点、正确一样,都是学生成长的阶梯,过分的指责和批评打击只能阻隔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既要严厉要求,又要尊重、信任学生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进步。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要在学生中留下说教、监督、刻板的形象,而应是面带微笑的对话者,是一个常常带者欣赏的眼光看着学生们成长的智者。有这么一个案例:地处深山的乡下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百里外的县城参加作文比赛。孩子们又兴奋又担忧;山里的孩子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白发花白的校长看出孩子们的担忧,他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汪汪的狗尾草是会开花的;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孩子们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校长笑了:“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的花瓶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再美的花也是一种草!”‎ 看了这个案例,你不觉得老校长的教育因为他具有的思想而充满了生命吗?二、要以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应坚持人文性教育。人文性是本课程的又一特点。所谓思想品德的人文性,就是要注意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P-19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培养人文精神必须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关心一切学生的社会发展。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的养成,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无论学生之间先天资质差异多大,要欣赏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的自主发展。大量研究证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宽容、体谅、心存感激的人文主义。为此,教师应是一个以并非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要公开地与学生讨论信仰、爱情、希望等问题。如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发现班里一位女生的学习成绩忽然下滑,经了解她喜欢班里的一位男生,情绪出现了波动。我找她交谈,她十分紧张,我就说了一句话:“这很正常。”‎ 女生的心理包袱一下子卸了下来,开始与老师交流。我讲到和她同龄时,也喜欢过一个男生,但喜欢和爱是不同的,在这个时期爱未免太沉重了。女生同意老师的看法,但不知如何解脱,因为总想着这事。我让她试试把心事写到日记里,排解心理压力。她写了一段时间的日记后,情绪渐渐正常了。这个例子令我意识到,具有民主、平等意识,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使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化为淋浴的春雨。试想,如果以粗暴的方式、以指责批评的手段,或立即告之家长等,后果会怎样呢?三、思想品德教育应以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为重点,应坚持实践性教育。实践性是本课程突出强调的特性,因为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合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陶行之)(P-12)实践性是指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从教学实践来说,必须做到:1、 思想品德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如我在讲《严也是一种爱》时,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与学生一起设计了“悠悠寸草心“‎ 的活动课。学生自己分成四组,一组收集父母爱孩子的故事;二组搜集歌颂父母的诗歌、或歌曲;三组收集孩子孝父母的故事;四组调查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经过准备,学生、家长、老师一起参加了活动汇报课。在朗诵了《游子吟》和表演完小品后,调查组发布的发人深思:100%的家长知道孩子的生日,并且有98%的家长给孩子庆祝生日;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占人数的50%,但仅有12%的孩子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送过小礼物或说祝福的话。至于肯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的占被调查的3%。紧接着我引导大家以”如何孝敬父母”为题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讲到尽管父母抚养我们是义务,但作为儿女的要懂得感恩,要和父母形成一种朋友关系,经常和父母谈心。如果这种习惯保持下来,父母老了也不至于感到孤独。最后全班同学宣读了“给家长的一封信”。这个课例贴近生活,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品德教育从身边这些点滴坐起,从具体做起,习惯就会成自然。2、‎ ‎ 思想品德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质的内化。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的内化。例如,让学生走向社会,真正品味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许一次劳动能让他们体验到创造财富的艰辛和快乐,也许一次助残能激起他们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也许依次环境状况的调查会生发先忧而忧的情怀和责任。四、思想品德教育因生活而精彩,应努力建构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思想品德新课程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这种课程建构是以社会公共生活本身的综合性为基础的。(P-63)正因为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生活、实践的课程,因而教学要由相对封闭的课堂和学校向开放式的社会课堂转变。我们以往把思想品德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孤立的系统,只局限于学校时间和教室,与外部世界失去了复杂的联系,从而使其失去了活力和丰富性。为此,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要:①由学校和教科书向社会大系统开放。我们老师要成为社区活动家、学校联络员,自觉把教室延伸到社区,丰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庭联系、社区联系的网络。②向新生活、想未来开放。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生活、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问题,我们老师是否敢于挑战新问题,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③由既定目标向个体生命开放。以往的教学从既定目标的标准出发,认为价值观“只有一种最好”或“只有一种正确”‎ ‎,排斥其他一切存在形式。而现代教育则主张价值观是多元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教育应更切合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总之,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我们思想品德的地位与效果不成比例,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在新的理念下进行改革,以增强本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走向生命课堂,更注重培育生命的完整性、灵动性和张扬的个性,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迸发生命灵光。参考文献:王升.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教育研究,2001.2张文质.《生命化教育探索丛书》.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田慧生等.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教育研究,1999.6麻晓春《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35-37  62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