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之我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之我见

信息技术论文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之我见 ‎ ‎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也是放飞祖国明天希望的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要想让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就必须首先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多花气力。下面我就以教学 “文章的修改”一课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 ‎    一、利用兴趣驱动,巧调学生积极性。 ‎ ‎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阶段,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而信息技术课以其悦耳的声效、色彩鲜明的图画、生动优美的动态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它传统的教学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 ‎    为了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课的开始,我通过网络教室广播出示“秋游”一文,然后提问:“你能用最快的方法将光标移动到全文的倒数第二个字后面,并添上一个‘我’字吗?”再指名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演示一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快。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使用鼠标直接点击插入的方法比使用原有知识要快得多、好得多。通过上述方法,不仅导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激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冲动。 ‎ ‎    打字练习一直是一项枯燥机械的操作,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注意力易分散但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他们对游戏最津津乐道了。于是,我经常采用游戏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    例如在打字练习中,我不失时机地利用金山打字通,让学生玩《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寓教于乐的游戏。他们为了闯关,为了胜利,就要逼着自己刻苦练习,使指法正确、熟练,从而在笑声中学习,在玩中进步。 ‎ ‎   ‎ ‎ 又如,在低年级教学中,讲授完鼠标操作的基本方法之后,挑选几个精致的鼠标练习小软件。如《连连看》、《扫雷》等小游戏作为上机练习的教学内容。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音乐,趣味的操作,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完全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他们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鼠标操作方法的练习。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鼠标操作的基本技能,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一定可以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 ‎    二、任务驱动,培养创新能力。 ‎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 ‎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还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且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在教学“文章的修改”‎ 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去找文章修改的方法,并且看哪一组在文章中改错最多,最快。同学们听后,情绪高涨,踊跃欲试,争着到书里找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学以及上机实践,各小组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 ‎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上好课,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 ‎    在教学“文章的修改”时,我便是按上述要求分小组形式进行的。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以用带学,以用促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    四、及时反馈矫正,培养综合能力。 ‎ ‎   ‎ ‎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反馈时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其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及时的反馈矫正既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    “文章的修改”中的删除操作,有多种方法,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常常会出现忘记使用简洁的方法,或是对删除的理解不正确,结果把不该删的删了形等等。针对上述情况,我要求每各组组员轮流操作,其余同学在别人操作时注意观察,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避免。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并矫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最后再指定学生进行巩固演示练习。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不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五、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 ‎       ‎ ‎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特点的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放手去实践,要求他们要不骄不躁,认真细致,鼓励有所创新;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视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或适当降低要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或多加督促,给予更多鼓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操作实践能力的提高。 ‎ ‎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一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却也绝不是孤 立的。还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奋斗的品质,需要和其他学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上是本人的一点肤浅见解,以和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 ‎    1、余文森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    2、杨善德、王实伦、章惠中编著的《素质教育新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3、钟启泉编译的《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 ‎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