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创设历史情境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论文之创设历史情境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我们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仅以初中新编历史教科书(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中《全民族抗战开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研究。 一、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历史科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历史是过去史实的记载,具有久远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就久远性而言,学生对久远的史实难以感知和理解;具体性呢,又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基础知识强行记忆;其综合性包括历史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意志、情感等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在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利用电教媒体的声音、色彩、图像等效果及能突破时空的特长再现历史情景,可把久远、陌生、抽象的史实变得很近、形象、生动,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视听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 如讲本课概述后,我先播放一首学生最熟悉的歌曲《国歌》,并配以一组日军占领我国领土的投影片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悲愤激昂的歌声及祖国的大好河山惨遭铁蹄践踏、令人怒火中烧的真实画面中感受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时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日本为什么侵略我国?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以此引入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二、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单纯依靠语言讲述,缺乏情景渲染,牵强附会,思想教育易流于形式,往往未能引起学生共鸣,难以发挥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如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加深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如讲授 “平型关大捷”时,我选了八路军胜利后搬运大批从日军手里缴获战胜品的录像,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崇敬八路军、热爱共产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化繁为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感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较抽象,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讲述也觉得乏力,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四、再现形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素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已开始对人生价值、生活哲理和社会现实进行思索。学生学习历史,在满足于学习一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求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探求人生哲理,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它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会注释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先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当南京的和平居民被日军有的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砍头,有的被活埋。教师不仅要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悲剧,而且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能在南京犯下这滔天罪行?为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你们青年学生应怎么办?这样,学生对南京屠杀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