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 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 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 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 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 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 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 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 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 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 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 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 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 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 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 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 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 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 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 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 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 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其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 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 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 奠定基础。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他们是 贯穿了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 模块或专题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 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 1、 2 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 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 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 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 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等内容。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 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 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 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 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 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 熟的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 10 月 18 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 2 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 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 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 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 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 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 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 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 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 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 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 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 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 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 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 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 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 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 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 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 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 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 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 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 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 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 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 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 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 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 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 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 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3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 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 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 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 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 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 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 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 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 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 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 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 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 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 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 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 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 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 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 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 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 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 “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 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 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 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 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 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 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 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 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 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 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 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 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 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 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 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 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 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 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 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 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仅仅是简单的 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 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 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 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 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 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 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 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 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 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 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 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 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 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 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 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 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 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 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 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 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 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 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 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 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 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 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 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 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 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 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 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 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 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 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 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 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 21 世纪的 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 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 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 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 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4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这学期听了在座各位 老师的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 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 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 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 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 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 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 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 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 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 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 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我觉得非常适 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 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 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 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 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 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 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 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 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 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 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 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 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 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 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 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 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 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 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 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 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 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 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5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 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 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 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 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 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 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 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 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 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 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 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 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 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 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 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 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 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 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 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 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 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 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 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 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 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 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 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 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 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 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 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 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 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 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 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